拉卡拉征信被查处!多名高管被抓,非法提供身份证返照查询近亿次,下面是信用之家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花钱无忧贷款靠谱吗
据央视网报道,近日江苏淮安警方依法打击了7家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公司,涉嫌非法缓存公民个人信息1亿多条,其中,拉卡拉支付旗下的考拉征信涉嫌非法提供身份证返照查询9800多万次,获利3800万元。警方已将考拉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及北京黑格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销售、技术等20余名涉案人员抓获。
公民个人身份信息、身份证照片等一旦被私下贩卖,有可能成为“套路贷”犯罪、暴力催收以及电信诈骗的帮凶等等。
最近,江苏淮安警方通报,在公安部督办下,他们以“打链条、打平台、打团伙”为目标,依法打击了7家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公司,涉嫌非法缓存公民个人信息1亿余条。
如此海量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幕后黑手是谁?又暴露出怎样的制度漏洞?
2018年4月,江苏淮安警方在网上巡查时发现,有人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后嫌疑人高某主动到警方投案。高某交代,他花500块钱从网名叫“过去、将来”的人手里购买了317条公民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手机号、姓名、身份证号和家庭地址。他买这些信息的目的是打电话、给网络小贷公司拉客户。警方通过对QQ、微信等资料的综合研判,锁定贩卖个人信息的“过去、将来”位置在河南焦作,随即出动警力,将犯罪嫌疑人申某在家中抓获。
在申某的电脑里,警方查获公民个人信息7万多条,这些信息包括公民姓名、身份证号、地址、电话以及芝麻信用分等,很多信息显示推广来源为“花钱无忧”“借点钱”等小贷平台。
经警方调查,申某自己不做贷款,他是从别人手里买过来以后,然后赚个差价,加个几毛钱或者一块钱一条,再出售给其他人。 随后,申某的一名主要上线谢某在广州家中被警方抓获。另一个通过他人向申某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是广东一个网名叫“叮咚叮咚”的人,警方发现,“叮咚叮咚”在微信群中大肆贩卖公民个人信息,迹象表明,身为广州诺涵科技公司的员工,她贩卖公民信息并非个体行为。
淮安警方深度研判发现,广州诺涵科技公司不只是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更主要的是在进行小额贷款并进行软暴力催收,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涉案人数众多的犯罪团伙。经过周密部署,2018年6月6日,在广东警方配合下,淮安警方一举将该公司45名涉案人员全部抓捕。
警方发现,在广州诺涵科技公司,公民个人信息被称为“流量”,公司自己开发有“乐花管家”等多个小贷平台,在自身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用于推销贷款、软暴力催收的同时,也和其他公司相互交换公民个人信息,还开发有爬虫云等软件,通过技术手段爬取其他小贷公司的公民个人信息,用于公司放贷和非法出售牟利。
考拉征信等7家涉案公司被查
警方发现,涉案的广州诺涵公司虽然披着科技公司的外衣,其实从事的是网络放贷、软暴力催收、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
在他们贩卖的公民个人信息里,甚至还出现了公民身份证照片信息,这样极度隐私的个人信息他们从哪儿获取的呢?
警方发现,在广州诺涵科技公司,公民个人信息被称为“流量”,公司自己开发有“乐花管家”等多个小贷平台,在自身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用于推销贷款、软暴力催收的同时,也和其他公司相互交换公民个人信息,还开发有爬虫云等软件,通过技术手段爬取其他小贷公司的公民个人信息,用于公司放贷和非法出售牟利。
警方发现,涉案的广州诺涵公司虽然披着科技公司的外衣,其实从事的是网络放贷、软暴力催收、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
在他们贩卖的公民个人信息里,甚至还出现了公民身份证照片信息,警方测试后发现,返回的是带网纹的二代身份证彩色照片,是真实的,而且还有两三个月之前刚刚拍的身份证照片。这样极度隐私的个人信息他们从哪儿获取的呢?
锁定相关犯罪证据后,淮安警方在长沙、深圳分别将湖南九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技术主管抓获。审讯得知,九象公司黑爬虫网站的“身份核验返照”业务端口来自北京黑格科技有限公司,而黑格公司是从北京考拉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购买的查询接口。随即,警方将北京黑格公司和考拉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销售、技术等20余名涉案人员抓获,并于今年4月在北京将他们上游公司的5名涉案人员抓获。
经查,北京考拉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从上游公司获取接口后又违规将查询接口出卖,并非法缓存公民个人身份信息,供下游公司查询牟利,从而造成公民身份信息包括身份证照片的大量泄露。
违规缓存相当于把公民个人信息复制了一份,存在那边,下游公司再向它通过数据接口调取数据的时候,它就不需要再向上游调取,也是节省了开支,这个是违法的。
经查,2015年3月以来,北京考拉公司非法提供查询返照9800余万次,获利3800余万元,在公司服务器中查获并收缴被非法获取、存储的公民姓名、身份证号、相片近1亿条。
公开资料显示,考拉征信是一家第三方的信用评估及征信管理服务商,由拉卡拉和蓝色光标、拓尔思、梅泰诺、旋极等四家上市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考拉征信服务有限公司曾用名拉卡拉(北京)征信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邹铁山,唯一股东为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穿透后,其实际运营方为拉卡拉支付,实际控制人为联想控股。
上亿条公民姓名、身份证号、身份证相片这些极其隐私的个人信息被相关公司包装成数据产品进行贩卖,严重侵犯了公民个人隐私。据了解,此系列案件中,部分涉案人员已经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法院判处了相应刑罚。
办案民警介绍,本来,公民身份认证服务是直接服务于“互联网+政务”,用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防范欺诈和金融风险的。但之所以有上亿条带身份证相片的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主要问题在于涉案公司非法将公民身份认证端口出售,并非法缓存公民身份数据。层层加价后,这些数据被小贷公司利用,查询价格从源头的0.1元一条到查询底层时可能两三块钱一条,整整翻了二三十倍。警方介绍,身份证照片可以随意获取,这为小贷公司实施“套路贷”犯罪、暴力催收敞开了罪恶之门。
警方称,催收公司把这些非法获取的公民身份证照片PS成灵堂照片或者淫秽色情的照片发给贷款人本人,首先是贷款人本人,对其进行威胁。
这种情况下,如果贷款人还不还款,PS照片就会被小贷公司发给贷款人的亲友、同事、同学,毁坏贷款人声誉逼迫其还款;还有就是被用于电信诈骗犯罪中的通缉令诈骗。
本案中,湖南九象信息有限公司还利用爬虫软件,大量爬取其他小贷公司的公民贷款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芝麻信用分、银行卡号、是否逾期还款,甚至贷款人被迫提供给某一家小贷公司的通话记录等,形成所谓的“地下征信”,然后以数据形式打包出售,其他小贷公司购买后成为是否放贷、放贷多少的风险控制依据。
公安部针对此案暴露出的行业乱象,全面开展了打击整治工作。截至目前,警方共立案侦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2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88人,缴获公民个人信息4.68亿余条,涉案金额9400余万元。涉案公司非法缓存的公民身份认证数据现已全部收缴。同时,堵塞漏洞,“身份核验返照业务”接口全部封停,公安部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加强对公民身份认证服务、个人征信服务的监管。
花花钱包贷款靠谱吗
近日,ofo小黄车被爆出“卖身”滴滴的协议已经达成,公司作价20亿美元。除ofo创始人兼CEO戴威保留董事局职位外,其他几位联合创始人均出局。对此,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在朋友圈辟谣,否认了收购消息。
虽然ofo反复出面澄清,外界关于收购的言论却愈演愈烈。这种动荡也不断影响着消费者体验。分享返利的“病毒”式营销,开锁页面推5秒短视频广告……ofo最近的一连串新鲜“玩法”让消费者爱恨交加,想单纯地骑个车变得越来越难了。
卖ofo红包年卡
1月赚10万?
“成功邀请1位好友可获得50元,邀请2位好友可获得100元,邀请3位好友可获得150元……”最近,ofo推出的“红包年卡”活动用分享返利的方式吸引了不少关注。
ofo红包年卡竟能让人一夜间“发家致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据了解,ofo在7月23日上线了“红包年卡”活动。用户参与活动可领取100元抵扣券,花99元购买原价为199元的ofo年卡,每天第一单骑行都可获得小额的现金红包。购买红包年卡的用户将链接分享给好友后,每有一位好友购买年卡,原用户就能获得50元的返现奖励。
记者在ofo的APP上看到,1个月来,获得返现最多的网友已邀请2022人,赚取10.1万元。在全国排名前10位的网友均获得了1万元以上的返现。
从营销角度看,ofo红包年卡“邀好友购卡得50元返现”属于一级分销模式,这种营销方式就是促使用户主动开放扩大自己的人脉、关系渠道,企业则从中获利。
在监管部门对押金挪用套上紧箍的形势下,ofo推出的红包年卡用“撒币”的噱头为自己迅速获得了一笔流动资金。
短视频广告上线惹争议
8月22日,ofo宣布在APP上线短视频广告业务,在扫码开锁页面植入短视频广告。目前可口可乐、趣多多等品牌广告已首批上线。
作为高频使用的客户端,广告始终是共享单车重要的盈利点,也吸引了不少品牌商抛来橄榄枝。据分析,消费者在扫码获取开锁密码时,全部精力会专注在开锁页面上,此时植入的短视频广告触达率很高。同时,兼具声音、动画的短视频形式更容易吸引消费者。
事实上,从今年6月开始,ofo客户端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共享单车APP,消费者几乎被广告所包围。叮当快药、360借条、花花钱包……在APP上不仅能买东西、玩小游戏,还能办信用卡、办贷款。
搭载的额外内容越多,对消费者而言体验越繁琐。不过,按照ofo自己的说法,目前商业化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包含车身广告、APP端内广告、企业绿卡的B2B各项业务的总营收超过了1亿元。
收购传言折射盈利焦虑
一边费尽心思打开消费者的钱包,一边为品牌商开拓广告场景,近几个月来,ofo的诸多动作都在拼命向外界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然而,不管ofo如何“强势”辟谣,其“卖身”滴滴、阿里巴巴的传言始终不断。
今年4月,网络报道称滴滴高层已经在推进收购ofo的谈判,如果一切如滴滴所愿,收购消息将在6月前后宣布。当时于信表示,作为董事会成员,并没有听说这个事情。
5月,又有消息称,戴威拒绝了滴滴方面的潜在收购要约,并称ofo在未来要继续保持独立发展,号召公司员工“战斗到底”。
从7月底开始,收购传闻变得更加密集,仅仅1个月内,ofo方面已进行了3次辟谣。
种种传闻背后,是ofo资金承压的现实。公开资料显示,今年2月,ofo两次通过动产抵押换取阿里17.7亿元借款。
有了阿里的支持,哈罗单车和芝麻信用合作推行全国免押金;被美团收购后,摩拜实现了无门槛免押金。在激烈的竞争下,巨头的觊觎下,负隅顽抗的小黄车能否坚持到最后?博弈还在进行,但留给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据新华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花钱无忧贷款靠谱吗(花花钱包贷款靠谱吗)":http://www.ljycsb.cn/dkzs/11047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