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疫情对贷款增长影响(疫情期间国家对贷款的政策)

疫情对贷款增长影响(疫情期间国家对贷款的政策)

4月信贷料将环比走弱,经济复苏仍需政策持续呵护,下面是第一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疫情对贷款增长影响

4月金融数据发布在即,在一季度信贷投放实现“开门红”后,市场普遍预计,4月作为季节性小月,信贷投放总体偏弱,或呈现出环比走弱、同比走高的特征。

4月新增信贷料将有所回落

近期,高频经济数据有走弱迹象,4月PMI指数环比回落至49.2%,百强房企销售金额环比3月也出现下降,经济仍呈现弱复苏局面。

综合多家机构观点来看,4月新增信贷料将有所回落,不过,2022年4月新增贷款受疫情的影响较大,今年4月份贷款同比多增的经济意义较小,相比于一季度,贷款同比多增幅度预计将渐趋收窄。

天风证券认为,进入4月,社融信贷大概率有所回落,预计4月新增信贷1.35万亿元,同比多增约7000亿元。一方面,4月是投放小月,新增社融信贷环比回落符合季节性,且今年4月经济景气边际回落,商品房销售环比下降,也有一定指向意义。在“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的诉求下,政策继续引导投放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预计企业中长贷依旧是主要支撑;此外,服务消费动能较高,居民短贷也有一定支撑;企业短贷、居民中长贷环比预计显著下滑,但同比大概率保持多增。

浙商证券预计,4月人民币贷款新增7000亿元,与去年的较低基数6454亿元基本相当,对应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至11.7%。

“我们对数据相对悲观,并提示其可能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核心在于一季度的大规模投放或对后续月份有所透支,预计储备项目或阶段性不足,使得企业贷款承压;居民端,去年基数较低,但近期地产销售高频回落也意味着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幅度将较前值有所收敛。”浙商证券称。

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则预计,4月信贷投放将明显回落,不排除同比少增情况,新增人民币贷款或在5000亿~6500亿元左右。

在王一峰看来,这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是,实体经济真实融资需求依然疲弱;二是,4月信贷投放有季节性效应,投放结果由市场因素主导;三是,国有大行超低息贷款投放强度不可持续;四是,中小行“资产荒”压力较大;另外,信贷“冲量”斜率陡峭化影响信贷可持续性。

经济复苏成果还需政策持续呵护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总体保持积极基调。货币、信贷、社融扩张速度都明显快于GDP名义增速5.5%。虽然一季度中国经济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但经济修复却呈现出供给快于需求的态势。

4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既肯定了“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

“今年以来的经济复苏成果还需政策的持续呵护。”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日前在2023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指出,本轮复苏和以往经济复苏的一个差别在于居民消费方面。从正面来讲,之前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和供给会同时被释放,对经济有一个很大的脉冲效应,“但我们不能过于陶醉在这种报复性消费反弹之中。”陆挺认为,这种脉冲效应是很难持久的,因为在过去几年中,疫情和其他因素对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下一步的宏观政策走势,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要搞好跨周期调节、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以及结构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此外,要通过财政贴息、政金工具等形成合力。

陆挺表示,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复苏面临的压力阻力仍不小。从短期宏观政策上来讲,虽然可能不需要加大宽松刺激力度,但现在还不是退出宽松政策的时候,还需要小心翼翼呵护目前复苏的成果。

他同时强调,目前经济复苏的关键不在于货币财政政策是否足够、宽松,而在于是否能通过一系列的结构性政策,再次鼓起民间的信心,激发起民间的积极性,让市场在土地、资金等要素配置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疫情期间国家对贷款的政策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因为疫情影响,房地产行业并不景气,甚至迎来了“低谷”时期,很多房地产商坚持不住破产了。但房地产行业作为重要产业之一,市场不可能被放任低迷。近日,中央两部门定调2023年住房贷款,发布房地产利好政策,救市大招来了。或许会成为楼市转折点,房价将停止过快下跌。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救市大招

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调动机制的政策。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不断下降,不就是因为百姓们称房价太贵,贷款贷不起吗。这一政策就是允许下调首套购房贷款的利率以及降低首付,并且最大限度的给了各地自主权,按照各地实际情况进行符合市场的利率下调。确保刚需购房者能够买到房、买得起房。

并且降低贷款利率,让还月供的购房者能够不承受那么大的压力。这样一来,那些还在“观望”购房的人群就会积极入“市”,受到疫情影响的房地产随着入市人群的不断增加也能有所回升。万事“开头”难,有了政策的积极撬动,接下来的房地产回升就会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救市大招已经准备,是时候给房地产市场来一剂“强心剂”了。

不忘“初心”

但政策不是无条件的惠及的。文件明确指出是首套购房者。政府在房地产行业上一直坚定初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并将它贯彻到底,所以购买第二套住房的人不在政策范围内。

给那些叫嚣着房价疯涨的房地产“专家”狠狠的一巴掌。就跟财富分配不均一样,中国GDP是在上涨,但是没有惠及更多的群众,财富都被掌握在上层少数人手里。98%的财富在2%的人手里,那普通群众还怎么活呢?就像住房,现在不是房子够不够住的问题,而是住房资源分配平不平均的问题。

如果一味的追求所有人在政策上的公平那就是对绝大多数人的不公平。这样前面所做的一切都会功亏一篑,房地产是景气了,房价是上涨了,但是不是惠及群众而是朝着不正确的上涨方向上涨,甚至会在带动一波“炒房热”。

牢记“使命”

很多人一套房子也没有,很多人坐拥着十几套房子。所以在2023年新政策利好的情况下,房地产也要开始新的十年“使命”。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让住房惠及广大群众,让广大群众住房条件改善这才是政策的初衷,这才是政策的使命。

炒房无非就是想赚钱,这方面政策加大管理,让炒房者无利可图那炒房自然就不会发生了。青年住房保障。衣食住行,住也是根本,衡量一个社会发展是否,住也是一个标准。如果住得破破烂烂,没有保障那么社会也不用安定。政府从群众切实的利益出发,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发展

我认为政策也是要随之发展的。现在的情况是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所以发布的政策有利于购房。随着接下来的发展,房价如果上涨过快那政策就要改变。同时这项政策也要进一步发展,不只是停留在大城市这样的表面,更多的惠及小城市群众,按照每个城市不同的情况,不断发展政策。

同时不只是沿海发达城市,像东北这样的城市也需要注入更多的新活力。同时在保障买房政策利好的情况下。质量也要保证。不是因为房价有所下调就偷工减料。对筑房等严格要求。不要光建,而不关心住房的舒适度。考察周边,是否有噪音污染、环境污染等等。

小区环境也需要维护,建造时结合周边,隔音材料的使用。不要等住进去之后问题一大堆,最基本的漏水等问题的解决,不要损害更多人的利益。只有真正做到为住户着想,做好自己的那部分,才是真正的救市大招,政府的“政策”在房地产开发商“态度”面前只是一个辅助作用。

结语

2023年购房基调已定,购房贷款下调,更多人会考虑购房。房地产商的认真负责,政策的调整,初心的不变,责任的牢记,房地产经济一定会再度起来的。

不光是房地产,以“房地产”行业撬动经济更是有可能。对于2023年住房贷款以及救市大招你有什么看法?评论区讨论讨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疫情对贷款增长影响(疫情期间国家对贷款的政策)":http://www.ljycsb.cn/dkzs/11042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