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失信名单撤销能贷款吗(失信人员撤销后还能贷款吗)

失信名单撤销能贷款吗(失信人员撤销后还能贷款吗)

@郴州人,还清欠款就能恢复征信?失信客户可以买房了?,下面是郴房小师妹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失信名单撤销能贷款吗

近期,一则“只要结清逾期账款,就可以立即修复征信”的消息,引发了众多房产销售的转发以及自媒体号解读。

相信很多人都跟小编一样,看到这则消息时心里画满了问号。

个人征信关系到房贷申请等方面,并且有不少人因征信问题而无法通过房贷申请购买商品房。

如果消息属实,以后上了征信“黑名单”的人也能够顺利买房了。那么,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01 结清逾期账款,即可修复征信?

近日,一则关于“信用修复”的消息在朋友圈中引起热议。

▲朋友圈截图

朋友圈转发文案大致是:只要结清逾期账款,就可以立即修复个人征信,从2023年5月1日执行,今后买房不需要再纠结征信的问题了。

这对于部分征信有问题的个人而言,无疑是一个重磅好消息。

要知道,从2020年1月19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向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提供二代格式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信用审查更为严格。

二代个人征信报告中,个人征信记录保留5年。

在买房时,不少人就因为个人征信有问题,无法享受利率优惠,甚至被银行拒贷。

换句话说,现行的征信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倘若“结清逾期账款,即可修复征信”是真的,那就意味着征信制度放松了,也意味着一些征信有异常的购房者,在买房时不用再被卡在贷款环节。但真是这样吗?

02 实际上与个人征信无关

为探究消息的真实性,小编从网上找到了原文件。

该文件为1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第58号令文件《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

▲文件截图

《办法》对信用信息修复的条件、程序、协同联动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文件截图

《办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信用主体依法享有信用信息修复的权利。除法律、法规和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不可修复的情形外,满足相关条件的信用主体均可按要求申请信用信息修复”。

▲文件截图

可修复的“失信信息”包括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其他失信信息。

前两种主要是针对企业,不是个人,具体失信行为如拖欠农民工工资、哄抬物价、豆腐渣工程等行业违法失信行为。

而失信企业法人甚至是关联股东都会被列为失信人员,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老赖”,会被限制坐火车、坐飞机、向银行贷款,不可以享受行业优惠政策等。

现在,官方给了这些企业和人员征信修复的机会,只要履行了行政处罚义务,并达到了最短公示期限,同时公开做出信用承诺,就可以提前移除失信名单。

▲文件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办法》,第三种修复其他失信信息,按照认定单位有关规定执行。但个人征信是否在此范围内,文件对此没有明确解释。

也就是说,这则《办法》仅针对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目前与个人用户无关。网传的“只要结清逾期账款,就可以立即修复征信”的说法存疑。

上述出现征信修复的刷屏,就是很多中介和营销号只截一张图然后断章取义,乱带节奏。

03 个人征信记录有多重要?

个人征信记录好比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但凡你做与金融相关的事情都会被记录下来。

可能绝大多数人日常不太关注个人征信,但其实生活中需要用到个人征信报告的时候有很多,比如申请房贷、车贷、信用卡,甚至是求职。

如若个人征信存在不良记录,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房贷申请、出行、社交生活等。

对于绝大多数购房者而言,都需要通过银行贷款买房,在办理房贷业务时,个人征信情况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

个人信用良好的情况下,申请初次贷款可以享受利率部分的折扣。

信用不良,存在逾期记录、欠费欠税情况,或者是负债率高,银行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拒绝贷款或提高利率。

尤其是在信贷政策收紧时期,即便是逾期额度很小、次数少,也有可能被提高首付比例、贷款利率、减少贷款额度。

因此,一份良好的征信报告对申请房贷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污点产生后,只要还清欠款,不良记录将在还清欠款之日起保存5年,5年后该不良记录将被删除。

最后,提醒一下,银行业务里,常见的可能影响个人征信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信用卡未按时还款;

2、个人住房贷款未按时按期还款;

3、消费类贷款未按时还款。

当然,还有电信缴费、欠税记录、民事判决、住房公积金、行政处罚等九类公共信息,也会影响征信。

希望大家都能守护好自己的征信,切记申请信贷业务要量力而行,切勿过度负债。按时足额还款,不要逾期,避免产生污点。

失信人员撤销后还能贷款吗

高考成绩陆续公布,

报志愿自然成了头等大事。

这段时间,

网传的一篇文章又“火了”。

文章内容说的是,

一考生高考考了710分,

却因父母“失信”,

被高校拒绝录取。

近些年每到报志愿时,

总有情节相同的故事出现在网络上。

家长成“老赖”,

孩子需“背锅”?

父母失信,

究竟会不会影响孩子上大学?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中盾律师事务所郑晓阳律师专业解读!

广义概念上的“失信”包括诸如在金融贷款后因逾期等所影响的央行征信,以及由司法、执法部门记录的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违法信息。这里我们所说的父母“失信”,一般是指父母被人民法院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相关规定,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等法定情形的,会被人民法院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法院应当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父母和其子女在法律意义上是分别独立的个体,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即使父母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不会影响子女正常接受教育的权利。这里“正常接受教育的权利”指的是,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和高学历教育等,但不包括高收费的私立学校。因为个人一旦被法院依法确认为失信被执行人,将面临一系列惩戒措施,比如限制其消费。而禁止非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高消费行为中,就包括了“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的限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规定,限制被执行人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是指限制其子女就读超出正常收费标准的学校,正常标准范围内收费的私立学校则是不属于限制范围的。人民法院在采取此项措施时,应当依法严格审查,不得影响被执行人子女正常接受教育的权利。禁止失信被执行人为其子女入学支付高昂学费,初衷在于敦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而非限制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正当权利。

那么,父母失信是否对孩子毫无影响?一般来说,父母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会影响其本人及配偶的消费、金融信贷等行为,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可能影响到孩子。例如子女未来找工作时,有些特殊单位除对本人进行考察外,还要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延伸考察。像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政治考察工作办法》(公通字〔2020〕11号)中就明确规定,对经历复杂或者录用职位对政治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对其家庭成员情况进行走访调查。考察对象的家庭成员如具有“其他可能影响考察对象录用后依法公正履职的情形”的,其本人不得确定为拟录用人选。可见,如果父母因严重失信而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可能会影响其子女在某些特定领域和方面的就业。

监制:杨新顺 宋胜男

文字:李一鸣

来源: 法治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失信名单撤销能贷款吗(失信人员撤销后还能贷款吗)":http://www.ljycsb.cn/dkzs/11040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