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着村民一起富——金川区推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纪实,下面是金昌发布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支部领办合作社贷款
中牌村党总支书记姚立强一边查看棚里作物的长势,一边盘算着发展前景:“去年,我们村党总支领办的合作社通过集体入股120万元、农户入股15万元,建成日光温室5座、实现收益10.6万元。今年,我们又动员15家农户入股15万元,总投入260万元新建了12座日光温室,投产后村集体收益将达到30万元,入股农户平均能分红3800元。”
这是金川区持续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27个村实现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覆盖,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占到66.6%。
党建领航 上下联动聚合力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合作社能不能办好,党建引领很重要。
金川区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过程,着力强化“区统筹、镇推动、村落实”的三级联动体系,推动发展压力自上而下传导,发展合力自下而上凝聚。
大力开展村党组织带头人优化提升行动,选聘专职化村书记1名,调整不称职村书记2名,选拔补充村干部9名,储备后备村干部207名,择优选派36名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组织村干部开展“三亮”“练兵比武”等活动160场次,不断提升村党组织谋发展、兴产业、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毗邻金川区双湾镇北部荒漠的龙源村,因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少、村民收入低,很多村民长期撂荒土地外出打工,村党组织工作没抓手、作用难发挥,一度成为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
去年以来,在市、区、镇三级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龙源村党总支一班人找到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把“金钥匙”,2021年5月成立合作社后,通过村集体入股276万余元、动员43户村民入股151万余元,建成恒温库1座、日光温室10座,大力发展种苗培育、蔬菜种植等产业,当年就实现营收44.46万元,为村民发放分红2.9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19万余元。尝到合作社甜头的村党总支一班人并没有就此止步,今年又通过集体和村民入股的方式新建日光温室15座,预计年底可实现盈利80万元,村集体可增收27万元。
政策扬帆 同频共振添动力
“以前因为村上底子薄,发展村集体经济都是‘单打独斗’‘小打小闹’,今年区上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还给我们提供项目资金支持,我们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有了动力、更有了底气。”提起区委、区政府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宁远堡镇山湾村党支部书记王晶晶内心充满动力。
今年,金川区在去年试点先行、重点扶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整合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科技、商务、金融等部门资源,明确提出财政、土地、金融、税收、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26项支持政策,凝聚起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
金川区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作为村干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村干部奖励资金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机制,有效激活村干部比学赶超发展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
按照“先干先支持、多干多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金川区设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专项引导资金,从项目投入、实际增收、示范效应3个方面进行奖补。
此外,金川区通过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区管党费、金融贴息贷款等多个渠道,累计落实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奖补扶持资金3776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抱团划桨 党群同心增活力
今年3月,金川区双湾镇龙口村有了自己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去年就听说有的村办起了合作社,好多人入了股分了红。今年我们村也办起了合作社,我也入了股,今后肯定能过上领分红的好日子。”龙口村村民魏红兵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信心。
金川区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逐村深入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形成了土地入股型、项目带动型、村企合作型、生产经营型、服务创收型等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确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5个,总投入达1.16亿元,年底预计实现总收益1011万元、净利润471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益将达到242万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呈现出“百花齐放、各显神通”的蓬勃发展态势。
“过去因村集体收入寥寥无几,没钱为群众办事,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群众与村集体重新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党支部工作有了抓手、群众增收有了依托,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实现了从‘百呼不应’到‘一呼百应’的转变。”谈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带来的变化,双湾镇龙寨村党支部书记杨兆杰深有感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下一步,金川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力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把村级集体经济的“蛋糕”做大做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阔步向前、谱写新篇。(图片由中共金川区委组织部提供)
记者:张诗雅
通讯员:孙富斌
编辑:杨 玥 责编:闫 瑾
监制:马丰友
点分享
党支部合作社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原创稿
人民网石家庄7月2日电 “俺用土地加入了合作社,肥料和技术村里都管了,产销也不愁,钱挣得比以前多了,日子更好过了。”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王同岳镇刘苑村村民李景绿每天都来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上班,他既是合作社的股东又是员工。
去年以来,为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带动群众共同增收致富,饶阳县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探索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通过支部领办、党群共建、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党建领航 打好联动共建“组合拳”
“小拱棚韭菜是俺们村的金字招牌,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发展模式,实现了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采购农资、统一品牌建设、统一销售和分户管理,行情好的时候每斤能卖到4块2,村集体和群众收入都有了保障。”刘苑村党支部书记刘根乱介绍说。
东里满镇王屯村有机桃果园。饶阳县委组织部供图
刘苑村是饶阳县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的首批试点村。为抓好工作推进,该县成立了县委领导小组和推进专班,建立了调度通报、考核评比等工作机制,县委常委、组织部长20余次带队深入农村实地调研,先后2次前往山东省学习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了政策给予指导及必要支持,将合作社纳入“党建+信用+金融”模式服务范畴,加大信贷资金支持,西支沃村合作社通过项目,争取200万元专项资金,确保了合作社的稳步启动和后续发展,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
同时,为激发合作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强化奖补激励力度,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合作社,除各级补助资金外,一次性再给予2万元、1万元、0.5万元奖励;对制定并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产业加工技术规范或标准的,每项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奖励。截至目前,全县共有53个村探索开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
支部领办 共享集体发展红利
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领办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真正建立起村集体与群众利益共同体,合理管控设置股权结构,尽可能让更多群众入社受益。
吾固村向阳果蔬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社”,这次搭乘县里政策的东风,实现了转型升级,通过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等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确定了村集体占股50%,村民按“ABC”股进行分配,其中B股包括特困户、低保户、脱贫户等,占比30%。到目前,向阳合作社先后吸收346户村民入股,“村党支部领办”确保了合作社的集体性质以及发展方向,实现了利益“共同化”。
“以村集体名义注册合作社,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群众入社受益,防止大户控制或垄断,真正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把群众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饶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景茂这样说。截至目前,全县53个村累计完成投资900余万元,惠及农户2300余户。
因地制宜 5种经营模式“花样”增收
选准产业项目是合作社实现规模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饶阳县3次组织村集体经济调度会,指导7个乡镇结合实际因村制宜,探索积累了集体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型、盘活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型、吸引第三方公司合作经营型、设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型、特色产业生产服务型等5种经营模式。
饶阳县组织村集体经济调度会。饶阳县委组织部供图
素有“百年梨园”美誉的东刘庄村继发挥果梨种植产业优势,利用580亩集体梨园注册合作社,吸收了54户村民入社,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近百万元。西支沃村合作社,将成方连片的3000亩土地交由第三方公司管理,通过收取推广服务费年增收15万元以上。南官庄村是传统农业村,依托360亩流转土地注册合作社,发展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种植,吸收46户村民入社,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
饶阳县组工干部在东刘庄”百年梨园“劳作生产。饶阳县委组织部供图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拓展了基层党建深度和温度,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模式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富帮富农民、组织发动群众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村集体和群众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村党支部凝聚力向心力,提升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雷博宁说,下一步饶阳县将继续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全面推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质扩面,让更多村集体和群众参与其中,共享集体合作发展成果,不断拓宽乡村振兴共富道路。(纪京京)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支部领办合作社贷款(党支部合作社)":http://www.ljycsb.cn/dkzs/11001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