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过,银行就忙着催收?别怕,一文教你轻松应对,下面是財经空间站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疫情贷款催收怎么应对
信用卡降额投诉徒增背后,银行暴力催收问题又重回大众视野。电话轰炸、公司走访、上门围堵已满足不了催收人员的需求,“卫星定位催收”、“微信动态监控”、“知名杀手催款”等催收新花样层出不穷,难怪有网友调侃:这年头没点想象力都不敢做催收。
信用卡逾期三大困扰:让人抓狂的催收、每月违约金和罚息的增长、害怕被银行起诉。在催收阶段,银行为了提高催收效率,一般都会把催收工作外包出去,一来省心省力,二来银行内部人员的催收力度及威慑力不如第三方催收公司。
要知道,第三方催收员的工资都是底薪加提成,与催款金额和单数挂钩,最高可以达到催收金额的50%到60%。比如,某催收员催收回款2万,提成最高可以达到一万左右。所以为了拿到提成,许多催收员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五花八门的催收手段也让人啼笑皆非。
下面这位仁兄,为了催收连卫星定位都搬出来了:
这位仁兄就更牛逼了,连知名杀手都用上了:
玩笑归玩笑,面对催收员的电话轰炸和威胁恐吓,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在逾期前三个月尽量接催收电话,一天接一个就行。
在接电话时,有条件录音的一定要录音。如果碰到催收员有违规行为,还可以当成证据向银行客服投诉或者当地银监会投诉,这对后期的协商很有作用。此外,一定要问清对方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还是银行委托的第三方催收,并告知对方你在全程录音。
一般情况下,催收员在打电话时,会做记录,也就是催记。催记会延续到每一个负责催收的催收员手中,相当于持卡人的简历和介绍,包括如何对持卡人进行催收的分析资料,所以通话过程中不要乱说话。
值得注意的是,催收的目的就是你还钱,他挣钱。
当催收员说你可以先解决一期账单,先还一部分,之后他负责给你和银行沟通帮你分期,这些都不可信。若真按他说的还了,之后便没有接下来分期一说,反正他的任务已经结束。
三个月过后,可以不接催收电话
因为接与不接,只要没还钱给银行,下一步程序一定会按部就班上演,该怎么安排上门、走访公司的都会进行。面对上门催收,若是对方超过两个人,可以采取报警。据国家法律规定超过两个人就属于涉黑行为,一般银行就两个人催收(基本都是委托第三方上门)。在沟通过程中,记得全程录视频。
若是收到上门收清所有欠款、报案、起诉之类的短信,留存下来,这些都是软暴力催收的证据。催收员要是上门催收是不会短信通知,一般都是突然上门,更别提报案,同样,起诉的传票也不会以短信形式通知。
疫情期间欠银行贷款还不上怎么办
5月MLF未降息,且延续小幅超额续作方式;贷款利率下行至历史低位,银行息差压力较大,近期存款利率调降与利率上限调整未能支持LPR达到最小下调步长。一季度货政报告明确后续货币政策“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且更多关注存量结构性工具对微观主体的支持成效,预计后续结构代替总量发力、而宽货币力度不及去年疫情期间的格局将延续。
▍事项:
5月22日,2023年5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品种报3.65%,5年期以上品种报4.3%。1年期品种与5年期品种利率均与上期持平。
▍5月LPR报价维持不变。
5月LPR维持不变,1年期LPR报价3.65%,5年期以上LPR报价4.3%。当前政策利率与LPR利差为:7天逆回购(2.0%)+75bps=1年MLF(2.75%),1年MLF(2.75%)+90bps=1年LPR(3.65%),1年LPR(3.65%)+65bps=5年以上LPR(4.3%)。
▍5月MLF操作未降息,LPR报价连续9个月持平。
5月MLF延续了4月的平价小幅超额续作方式,并实现了250亿元的资金净投放;在4月以来信贷增长放缓、银行间流动性水位回升的环境下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回落至2.4%到2.5%之间,银行负债端压力有所减轻但仍不足以推动LPR报价脱离MLF利率指导下调。另一方面,一季度货政报告在延续“精准有力”政策基调表述的同时要求“总量适度,节奏平稳”,结构性政策工具关注存量效果,预计后续整体政策基调将更加偏向稳健,力度将不及去年疫情期间水准,商业银行进一步压降息差的动力不足。
▍利率市场化机制下,部分银行存款利率调降以缓解息差压力,不足以引起LPR下调。
今年来部分地方行、农商行、城商行以及股份行先后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而5月来部分银行调降了通知和协定存款利率上限。去年4月存款自律机制引导部分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后,当年5月5年期LPR脱离MLF指导单独下行了15bps,因此市场对近期存款降息能否同样引起LPR对MLF加点压缩存在较多关注。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净息差分别下行至4.34%和1.74%的历史相对低位,因而商业银行主动调降存款利率的行为更多是在利率市场化机制下缓解息差压力的行为。尽管4月来信贷增幅放缓,但去年LPR单独下调的背景是降准、央行上缴结存利润、财政支出靠前发力等政策支持释放了大量流动性,而当下数量端总量工具操作相对稳健,4、5月MLF维持小幅超额续作,并不支持LPR达到最小下调步伐。
▍信贷增长“总量适度,节奏平稳”诉求下,宽信用与降成本工具力度收敛。
尽管4月信贷增长节奏较一季度明显放缓,但M2仍维持了12%以上的较高增速,主要原因在于投资、消费需求偏弱,信贷派生存款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央行在一季度货政报告中提出后续货币政策“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潜在含义是货币投放“总量适度”而信贷增长“节奏平稳”,可见后续宽信用政策支持力度或有所回摆。另一方面,一季度货政报告也提到“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在去年两轮MLF降息、三次LPR调降的环境下一季度贷款利率已下行至历史低位,而当下居民中长端杠意愿偏弱等结构性问题更多源自于就业、收入预期不稳等方面,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下LPR进一步下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相对有限。
▍“精准有力”政策基调下,关注存量结构性政策工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成效。
一季度货政报告延续强调“精准有力”的基础上更多关注货币工具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支持成效,在结构性政策工具方面提到“运用好实施期内的阶段性工具”,体现出对存量工具成效的重视。今年来结构性政策工具的增量较为有限,一季度新增的两项工具为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与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而截至一季度存量结构性工具已达到17项,余额超6.8万亿元。往后看,当下经济修复存在一定波折,但总量仍好于去年疫情期间,后续结构性工具代替总量工具更多发力的格局或延续,但政策力度难以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相较于退出增量工具,央行或更多重视落实存量工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债市策略:
2023年5月LPR报价和上月持平,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对债市影响较小。一季度货政报告在“精准有力”的基础上提出“总量适度,节奏平稳”,5月MLF延续了平价小幅超额续作方式,银行进一步压降息差的动力不足。短期来看,前期存量利好交易较为充分而基本面主线缺位的环境下,债市或更多受汇率、股市等外围因素影响,预计10Y国债利率将在2.7%到2.75%的区间窄幅震荡为主。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疫情贷款催收怎么应对(疫情期间欠银行贷款还不上怎么办)":http://www.ljycsb.cn/dkzs/10984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