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方是银行吗(A银行信贷是银行放款吗)

贷款方是银行吗(A银行信贷是银行放款吗)

柳州银行抵押物“丢了”贷款企业倒闭第三方担责,下面是中国经营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方是银行吗

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

6月初,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民事裁定书,涉及到南宁市明东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东实业”)、南宁市东方之星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柳州银行的保管合同纠纷。在该起民事案件中,法院驳回了明东实业的再审申请,这意味着这起长达6年的官司尘埃落定。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该纠纷原本涉及广西南宁长润物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润公司”)的骗贷。由于企业提供的6000多万元贷款押品灭失,而贷款企业倒闭,银行向押品保管方明东实业及其股东追究贷款损失责任。明东实业称银行在押品保管及贷款风控上亦存在过失,向法院申请了再审,但并未得到认同。

押品“丢失”?

2012年12月31日,柳州银行在向长润公司提供贷款时,双方与明东实业签订了一份《动产质押监管协议》,约定柳州银行在向长润公司贷款过程中,双方将贷款涉及质押物交由明东实业储存监管。当质押物运输至明东实业仓库时,柳州银行和长润公司联合向后者出具《出质通知书》,而明东实业则根据质押物核对结果出具入库保管凭证。

2013年2月至8月间,柳州银行与长润公司签订了6份《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协议书》,并签署了对应的6份《动产质押合同》,附有《质押物清单》《入库单》《质押通知书(回执)》等材料。该质押合同记载押品包括线材、螺纹钢等钢材,价值共计6064万元。

然而,由于长润公司未履行《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协议书》中约定的还款,柳州银行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追债。法院的多起判决中要求长润公司偿还柳州银行欠款,并判定柳州银行对长润公司提供的押品处置有优先受偿权。

在抵押物的处置过程中,法院到明东实业的货物集中监管区发现,监管场地内仅余少量钢材,且余下钢材被其他法院查封并悬挂了监管牌。柳州银行称“涉案钢材已经全部没有了”。明东实业对钢材现状也表示不清楚。

此后,明东实业向法院表示“质押物入库时就没有按照数量如实入库”,但是并未得到法院的认同,并判定明东实业对柳州银行的近3000万元贷款损失进行赔偿。

针对押品保管方赔偿银行损失的情况,明东实业不服再次提起了诉讼。在二审期间,法院查明了贷款企业长润公司由于涉及到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案于2017年1月被南宁市公安局南湖分局立案,贷款企业已经无法正常偿付贷款。对于该笔近3000万元的贷款的损失承担,柳州银行与明东实业意见均无法达成一致。

2020年12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该案的二审民事判决,明东实业对柳州银行对长润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二审法院认为,审查质物是否真实、足额移交给监管人是监管人承担监管责任的前提。从债权人和出质人确认出质货物,到监管人对货物的确认,再到监管人对出质货物与入库货物的确认,均有柳州银行、长润公司和明东实业的盖章确认,却并未能提供材料证明质物作假,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对此,明东实业向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再审,并称柳州银行无法出示质押钢材的购销合同、货物发票。同时,银行在质押期间没有对质押物进行查验,也不要求监管人提交质物状况报告,未对监管人提出质物短缺的异议,并存在以虚假入库单开具承兑汇票的其他案件均涉长润公司。

然而,法院于6月1日公布裁定书判定,驳回了明东实业的再审申请,而这也意味着该公司将承担柳州银行贷款损失。

公开资料显示,长润公司于2016年5月28日已经被吊销营业执照,且公司此前涉及多笔银行贷款未能偿还情况。

押品风控“底线”

对于柳州银行近3000万元贷款对应的6000多万元抵押物而言,银行与明东实业一直各执一词。在案件中,《动产质押合同》附有的《质押物清单》《入库单》《质押通知书(回执)》等一系列材料及三方企业的盖章对判决起到关键作用,但是案件也暴露出银行在贷款审查流程及抵押物风控中的诸多瑕疵。

“在供应链贷款中,融资方是应该提供押品的购销合同和货物发票的,银行可以此确认押品的价值。”一家股份行人士称。

同时,该股份行人士指出,银行在贷前审查中应该对抵押物就实物进行核实,并在贷中对抵押物不断查验,确保抵押物的安全性。“一般来说,仓库监管方是对押品的监管有最大的责任,但是这里面银行也需要通过查验降低风险。如果融资方与押品监管方存在串通的情况,银行贷款回收的风险就会很高,这在现实的案例中并不少见。”

该股份行人士认为,银行在抵押品第三方监管过程中应该与有资质、有实力的第三方合作,以降低抵押物出现风险的可能。“每家银行都会针对押品有现行的管理办法,通常对押品的监管有比较细致的要求。从选择合作方来讲,一些大的仓储公司在制度和流程上更完善。”

事实上,抵押物是贷款方在不能清偿银行债务时的最后一道风险防线,银行也更应该重视抵押物的储存和管理。

2017年5月,监管专门出台了《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其中对于押品分类、押品估值、抵质押率设定等重点环节风险提出了明确要求。

根据该指引,监管明确明确“押品调查方式包括现场调查和非现场调查,原则上以现场调查为主,非现场调查为辅”。同时,“商业银行应对押品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重点检查押品保管情况以及权属变更情况,排查风险隐患,评估相关影响,并以书面形式在相关报告中反映。原则上不低于每年一次”。

针对该笔贷款的风控、贷款损失情况及抵押物的现场检查问题,记者联系了柳州银行,但是截至发稿并未得到该银行回复。

A银行信贷是银行放款吗

“贷款创造存款”基于对货币运行的错误观察、理解,且会导向激进的宽松货币,对此不可轻视。 (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7月11日《南方周末》)

MMT的拥护者也认为贷款创造存款、债务创造债权,并主张政府赤字不要受束缚,因为反正可以印钱来还

有经济学者认为“贷款创造存款”:“银行的贷款行为并不直接受存款的约束,存款并非是银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恰恰相反,所有的存款都是银行贷款创造的。”

经济学家熊彼特也曾说过:“与其说是银行贷放委托给他们的存款,还不如说是银行‘创造信用’,即银行通过贷放资金而创造存款,后一种说法远比前一种说法更符合实际情况。”熊彼特虽然是奥地利人,但是他并不是奥地利学派的一员。

“贷款创造存款”观点虽然一直没有成为主流,但近年来拥趸越来越多。在美国,“现代货币理论”(MMT)日益流行。MMT的拥护者也认为贷款创造存款、债务创造债权,并主张政府赤字不要受束缚,因为反正可以印钱来还。MMT被称为后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比凯恩斯主义还要激进。

“贷款创造存款”论者认为,银行用储户的存款放贷是实物货币时代的现象。在信用货币时代,企业去商业银行贷款,银行给企业记上一笔贷款,同时也在企业账户上记上一笔数字相等的存款,所以,贷款自己就创造了存款,而并非来自储户的存款。孙国峰说:“客户从银行贷款得到存款货币的行为与资金富余者无关,是两者之间的直接行为。”“贷款创造存款”论者认为,人们受实物货币和单式记账的误导,从而不能理解信用货币、复式记账下的“贷款创造存款”。

然而,受到记账误导的正是“贷款创造存款”论者。

先假定基础货币数量不增加,也暂时不考虑存款准备金的规定,来看看贷款、存款的真实运行。

“贷款创造存款”论者只看到银行给贷款客户记上存款的那个时刻的记账,就以为贷款自身就创造了存款。实际上,那个时刻记上的存款是假的、空的。

假设一个零资产的银行,第一笔贷款贷给A公司,同时给A公司记上一笔存款,但如果没有其他公司愿意存款在这家银行,A公司一转账给B公司,B公司就要提款,那么,这家银行显然没有办法使A公司的贷款成立。

如果银行自身有资金,或有其他储户的存款,则当B公司要提取现金时,银行只能用自身资金(也是它自身的存款)或其他人的存款给B公司。

B公司也可以把这笔存款转账给其他公司,其他公司再转账给另外的公司,但不管怎样,每一个时点,都是接受转账的公司的存款间接贷给A公司。

考察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发现,A公司的贷款无论如何都必须来自其他人的存款。

所以商业银行都要拼命揽储。揽储不仅是为了满足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等规定,更重要的是,只有留住存款,贷款客户的贷款才可以成立。如果每个企业一接收到转账就提取现金,那么,银行势必无法维持。

在美国,有很多限制储户提取现金的规定,这种做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尽可能留住存款,使贷款得以成立。

上面说的是假定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也有一些人说,没有人愿意存款无所谓,央行可以多印钱贷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用来自央行的贷款应付提现就可以了,这不就贷款创造存款了吗?但是,这种做法会摊薄原来持有钞票的人的购买力,只是“贷款必然来自他人存款”的变形表现。并且,这样做会使经济产生严重的扭曲。

什么是贷款?贷款就是把未来的收入借到现在来花。一个人能借用未来的收入,必然是因为有人把现在的收入先借给他花,这是最无法撼动的原理,不因实物货币、信用货币而有不同。通俗地说,一个守法的果农,想吃到未来才成熟的水果,除了借别人的水果,再没有其他办法。所以,贷款必然来自他人的存款。存款者忍受不耐,贷款者支付利息作为补偿。

如果贷款自己就创造了存款,那就是说,有人用到未来的收入,却不需要其他人忍受不耐,这就是经济学上的永动机了,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如果央行印钱贷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贷给企业,企业未来获得收入后再归还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归还到央行,那么,当多印钱时,物价上涨;当钱回到央行时,物价下跌,这一涨一跌之间,是持有现金者在忍受不耐。货币原理未被撼动分毫。

“贷款创造存款”基于对货币运行的错误观察、理解,且会导向激进的宽松货币,对此不可轻视。

(作者系经济学者)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邓新华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方是银行吗(A银行信贷是银行放款吗)":http://www.ljycsb.cn/dkzs/10896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