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新浪金融是什么贷款(新浪金融和新浪分期有关系吗)

新浪金融是什么贷款(新浪金融和新浪分期有关系吗)

新浪完成私有化背后:金融业务已悄无声息全面开花,下面是北京商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新浪金融是什么贷款

在宣布私有化近6个月后,新浪正式退市。对于退市后的业务问题,新浪董事长曹国伟于3月23日发布内部信称,包括新浪金融在内的一些垂直业务将更加独立地发展。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少有出圈动向的新浪金融,已在过去10余年间悄无声息全面开花,将第三方支付、基金代销、消费金融、网络小贷等多类金融牌照收入囊中。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较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业务,新浪金融仍然处于摸索前进的状态。新老玩家的重重包围之下,新浪金融也面临难题。

新浪退市 金融业务独立发展

上市21年后,老牌门户网站新浪从纳斯达克退市。退市后的新浪回A还是赴港,业内一时众说纷纭。对于新浪后续业务发展,曹国伟在向全体员工发布的内部信中提到,私有化之后,新浪集团依然是上市公司微博的控股股东,将会用新的架构去开拓更好的未来。同时,新浪原有的一些垂直业务,如新浪财经、新浪金融以及新浪体育等,将更加独立地发展。

在新浪金融业务方面,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新浪早在2010年便开始布局金融业务,2017年将各频道金融业务整合后成立新浪金融事业部,新浪金融也由此成为继新浪网、微博之后的下一个战略业务板块。新浪金融官网显示, 目前,新浪金融旗下有微聚未来、得令智选、仓石基金、理财平台等四大业务条线,覆盖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两大类业务。

微博2.11亿日均活跃用户、4.86亿月活用户以及新浪网各垂直频道的用户群体,是新浪金融的流量靠山。新浪微博App中也设置了金融业务入口。北京商报记者使用发现,新浪微博App中内置了“微博钱包”,覆盖借贷、理财、基金、保险等金融服务领域。用户通过新浪微博进入微博钱包后,可直接在内实现多项业务需求。当前,微博钱包正在通过微博开展相关营销活动,微博也通过开屏广告、热搜话题等形式为其导流。

一名接近新浪的金融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微博钱包日前进行了品牌升级,未来将会在金融服务产品推广和运营方面发力。微博借钱方面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情况,微博钱包近期围绕钱包品牌启动了一轮推广活动,以提升用户认知。

前述接近新浪的金融人士还透露,当前,新浪金融也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大方向不变,对内部人员分工等进行细化。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多方求证后了解到,不论是微博钱包升级还是新浪金融架构调整,新浪金融相关新动向与新浪私有化没有直接关联,“就是正常进行的内部工作”。

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同样认为,新浪退市对于新浪金融业务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其金融业务更多的是利用新浪现有流量导流,不会产生业务层面的影响”。

业务遍地开花 场景存短板

布局金融业务超十年,新浪金融表现可圈可点。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新浪金融当前持有的金融牌照包括第三方支付、基金代销、消费金融、网络小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担保、保险经纪等。其中,新浪金融持有4张网络小贷牌照,抚州市新浪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更是由一家网贷平台转型而来。

除了前述围绕金融牌照开展的业务外,新浪金融也在业务布局方面广撒网,此前也涉及P2P、现金贷、贷款超市、信用卡代偿产品等多个方面。在分期电商方面,除了2015年推出的新浪分期外,新浪还在2018年9月入股电商平台小象优品。

金融业务悄无声息全面开花,也为新浪带来了收入增长。根据新浪2020年二季度财报,金融科技已经成其第二业务增长点。2020年二季度,新浪非广告营收为1.15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9940万美元增长16%,新浪也在财报中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新浪金融科技业务的营收增加。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新浪金融科技业务净收入为7164.6万美元,收益成本为5220.1万美元。而新浪金融科技业务包括金融科技服务和新浪媒体其他业务,后者收入为400万美元。由此来看,金融科技业务净收入约6764.6万美元,仅次于微博广告及市场营销业务收入。

但从新浪收入构成来看,报告期内,新浪净收入为5.08亿美元,金融科技业务收入占比约为13.32%,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互联网平台,新浪金融的业务略显低调。多位行业从业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提及新浪金融,也认为其少有消息传出,业内对其金融业务的关注也大多集中在借款、电商分期等业务上。

有知情人士透露,新浪金融现有业务中,密切依靠微博流量的微博借钱是主要收入来源。对于该部分业务的营业规模以及营收情况等问题,微博借钱方面仅回应称具体营收数字以新浪近年财报公布数字为准,今年会围绕微博内用户需求继续聚焦于优化和提升产品体验。

“金融科技已经成新浪第二业务增长点,表明金融业务依旧是流量平台变现的良好途径”,金融科技行业专家苏筱芮指出,但金融变现离不开场景,尽管新浪拥有较多金融牌照,但在场景方面却存在短板,这也是新浪金融业务广撒网的原因之一。

原布局杂乱 金融业务怎么走

新浪金融业务遍地开花,偶尔的“出圈”也多由于存在业务违规等引发关注。例如旗下海南新浪爱问普惠科技有限公司,曾被多家媒体报道称因暴力催收遭警方调查,该公司已于2020年6月2日被注销。同月,新浪支付9项业务违规,被央行罚没1884万元。

除了部分业务踩雷触碰监管红线外,新浪金融广撒网的操作也被指“杂乱无章”,这在多款“新浪系”App上也得以体现。北京商报记者初步了解到,新浪金融根据业务情况,曾陆续推出新浪有借、新浪卡贷、浪小花、新浪分期、新浪金融、新浪有还、大王贷款、趣用等多款金融类App,当前已有部分被下架。

一位知情人士则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新浪金融业务分散在各个平台,原有布局十分混杂。2019年后监管政策逐渐明确,直接影响了行业风向,新浪金融也对业务进行了重新调整,自2020年开始,相关App减少了很多,只留下部分核心平台。

一位资深分析人士指出,在发展金融业务的道路上,新浪金融仍然处于摸索前进的状态。相较于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布局,也存在不完善之处。而金融领域各细分赛道上,前有阿里巴巴、腾讯等老牌互联网公司“各立山头”,后有字节跳动、美团等新秀异军突起,新浪金融也在竞争中面临难题。

苏筱芮认为,整体来看,新浪缺乏足够的用户黏性与完善的生态闭环支撑金融业务长远发展,依靠微博导流,难以将内容生态与电商生态进行融合,从而获得更多用户数据进行自主风控。

在金融科技人士周扬看来,从行业情况来看,在“任何金融活动都要持牌且纳入监管”的要求下,金融并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开展互联网贷款要看消费金融、民营银行等硬牌照,其他牌照并不具备硬实力,而联合贷款、助贷等业务存在很大的政策不确定性。在理财业务方面,金融科技公司也面临着来自银行理财子公司、各类券商自营业务的竞争压力。

“不论是导流还是通过微博平台开展营销活动,新浪金融还是希望能将微博的活跃用户利用起来,”王蓬博分析称,对于新浪金融来说,当前还是要立足于扩大平台本身的影响力,提高自身风控能力和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同样基于微博流量优势,新浪金融可以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提高与消费金融、银行等外部服务商的合作。

王蓬博表示,对于新浪金融业务来说,依靠微博流量是一大优势,但这一优势一定程度上也会成为新浪金融业务独立发展的阻碍,金融业务想要“走出去”,合作平台最先考虑的会是微博的流量,这也为新浪金融独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廖蒙

新浪金融和新浪分期有关系吗

继百度旗下度小满金融全资子公司——度小满(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出资4.5亿元入股哈尔滨哈银消费金融之后,近日,新浪微博旗下的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2亿元入股包银消费金融,持股比例40.00%。包商银行持股比例由73.6%降低至44.16%。

截至目前,国内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机构共有24家,其中银行股东背景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占大多数。“消费金融市场的巨大空间激发着互联网巨头的积极布局,互联网巨头的进入对现在市场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互联网巨头不断入股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意义何在

1.对于巨头来说,获取低成本资金,提高杠杆率。在目前看来,蚂蚁金服、度小满、新浪在消费金融方面都有自己的布局。蚂蚁金服旗下有花呗、借呗;度小满金融旗下有钱花、教育分期、医美分期;新浪旗下新浪分期。

此前,蚂蚁金服、度小满、新浪都是依靠旗下小贷公司资金为消费金融业务输血,入股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一方面可以低成本获取大量资金对自身业务进行加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金杠杆,撬动更多的使用资金,占有更多的市场。

2.对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可以进一步降低营销成本。近年来,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玩家越来越多,行业的获客成本逐年提高,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亦是如此,“精准获客”已经逐渐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微博、百度、淘宝这些本身拥有较大流量股东的进入,对其最直接、最明显的加持在于用户的获取,也就是低成本的流量,进一步提高业务的市场占有量。

此外,对于巨头来说,入股消费金融公司可以曲线获取牌照,有助于降低政策风险。

商业银行消费金融现状与竞争策略

梯子教育银行培训项目组表示,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是获客和技术,恰恰这也是很多消费金融公司所缺少的,两者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而中小银行早先忽视消费金融领域,导致在该行业风险控制水平一般、科技实力不足,近几年市场被一些互联网巨头抢食、开拓,当前形势并不乐观。

面对这样的境况,梯子教育的银行培训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将信用卡作为消费金融突破口,持续优化组织架构

招商银行作为国内零售业务的标杆银行,早在2001年就设立了信用卡中心并采用全国集中化运作模式,成为国内首家真正意义上独立运行信用卡业务的商业银行。自2002年以来,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为代表,各家银行纷纷成立信用卡中心,作为总行内部相对独立核算的专业化运营单元,进一步提升信用卡业务在零售板块中的地位。随着信用卡事业部制改革逐步走向深入,信用卡业务历时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成为银行中收的重要增长点。

2、打造明星单品以提升市场份额,持续推动产品创新

当前国内短期消费贷市场发展迅速,产品体系日渐丰富、竞争趋于激烈。各家银行纷纷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出快速申办和放款的明星单品,并持续推动产品创新来完善产品体系、提升客户体验,以有效获取市场份额。

例如工商银行抓住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有利契机,借助纯信用、全线上的互联网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产品“融e借”,实现了高质量快速发展。同时,不断丰富“融e借”的产品功能、合作模式和应用场景,提升客户互联网融资体验。股份行方面,平安银行的“新一贷”、招商银行的“闪电贷”、兴业银行的“兴闪贷”等都是市场上颇具竞争力的消费贷产品。

3、大力加强场景化建设,推动渠道和服务的优化升级

随着互联网平台及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千禧一代成为重要目标客群,消费金融服务与消费场景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银行过往被动获客的模式将难以为继。各家银行必须主动应对并积极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融供给模式,通过搭建电商平台、依托集团资源、打造个性化服务等方式弥补自身在消费应用场景方面的不足,同时借助大数据、AI等先进金融科技拓展获客渠道、提升服务效能。

同时,银行还需通过渠道和服务等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一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使服务更为便捷,打造互联网轻型获客模式,实现渠道移动化、申请场景化和审批自动化;二是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提供智能化的新型服务体验,例如为用户提供人工智能信用卡、语音交互、智能支付等优质服务;三是通过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结合,全面提升客户体验,例如招商银行运用客户画像、语音交互、生物核身、人机融合等技术,构建“粉丝-绑定-持卡”三环客户体系,不断挖掘服务价值,深化服务模式转型。

4、不断加大跨界合作力度,聚焦客群引流和品牌塑造

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金融特别是信用卡业务逐渐由跑马圈地转入精耕细作的发展阶段,面向目标客群更为多元化的需求、互联网金融日益激烈的竞争,银行围绕个性化联名卡发行、场景平台共享合作、品牌形象塑造等方面,积极开展跨界合作。

将合作发行个性化联名卡作为锁定目标客群的重要抓手。各家银行紧随目标客群需求变化,不断加强信用卡跨界融合创新,构建权益丰富、特色鲜明的产品体系,“信用卡 + 互联网”、“信用卡 + 娱乐”等合作方式不仅为银行带来目标客群,还能帮助其塑造品牌形象。

通过多维度与场景平台加强合作,拓展互联网获客渠道。近年来,银行业积极与互联网平台公司开展合作,以“流量+数据+场景”为核心打造互联网新型获客模式,通过拓展网申业务获客渠道、加载微信小程序、对导入客户开展针对性营销等方式,弥补自身场景建设短板。同时,不断拓展合作维度,积极借助外部合作渠道切入旅游、家装、教育、社交等消费场景。例如中信银行与中国国际航空、厦门航空、海南航空、洲际酒店集团等联盟伙伴,持续开展商旅大数据获客,围绕家乐福、华润通等联盟伙伴线下场景,深化商超场景获客,形成多元化、立体化联盟获客体系。

借助外部资源,打造更为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各家银行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塑造,聚焦市场热点领域,将合作方的内容转化成为自身的场景内容,吸引用户眼球,增强客户黏性。例如招商银行在信用卡发卡 15 周年之际,品牌传播强势发声,其中留学信用卡的“番茄炒蛋”微电影成为现象级品牌营销案例,实现亿级曝光量。

精彩内容,请搜索:梯子教育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新浪金融是什么贷款(新浪金融和新浪分期有关系吗)":http://www.ljycsb.cn/dkzs/10860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