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LPR继续“按兵不动”,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9月企业贷款利率
12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均与上月持平。业内人士认为,近几月LPR均“按兵不动”,主要与央行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利率维持不变有关,而展望未来,LPR仍存在下行空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12月15日,央行开展6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均维持不变。LPR在MLF基础上加点而来,MLF维持不变,LPR下降的可能性较小。
董希淼也说,本月LPR维持不变,主要的考虑可能是市场利率已经较低以及内外均衡问题。今年以来,我国LPR已下行3次,市场利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同比下降了0.59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持续大幅度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表示,12月5日,5000亿元降准资金落地,可以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按照当前全年20万亿元的贷款新增规模测算,可支持全部贷款利率下调约3个基点。由于LPR报价调整步长至少为5个基点,仅靠0.25个百分点的降准带动LPR下调的可能性较为有限。
展望未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近期存款利率较大幅度下调,有望令报价行压缩5年期以上LPR报价加点。9月15日起国有大行启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其他银行也在跟进;整体上看,本轮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明显大于4月的年内首次存款利率调整。“这将有效降低银行边际资金成本,为报价行下调LPR报价加点提供动力。综合以上,我们判断2023年1月1日房贷重定价日过后,5年期以上LPR报价有可能下调0.15个百分点。”他说。
董希淼说,2023年降准、降息仍然具有较大的可能性。通过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将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并向市场发出稳增长、扩内需的明确信号。同时,引导LPR适度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负担,进一步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记者 张莫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银行贷款月利率是多少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很不理解,贷款利率不是明摆着的嘛,还要去了解?实际上早就想写篇关于“收益率/利息”计算的文章,因为这个看似很简单的东西,实际上还比较复杂。
ok,我们来做个简单的测试:
这是某银行的贷款申请,月利率是0.38%,那年利率是0.38%*12=4.56%?真好有个月供8713元的数据,我们用EXCEL的IRR(内部报酬率)算一下:
实际利率是——8.31%!!!
是不是觉得很奇怪?的确只付出了4556的利息,那按照10万借款本金算,为何贷款利率不是4.56%,而是8.31%?
答案在于,你每个月都在还本金了,而利息是按照你的总借款金额算的, 发现问题了吧。
这是另一家银行的,我们看看
日利率是0.016%,年利率呢,按日计息的话,0.016%*365=5.84%,聪明的你,估计下借10年要还多少利息?是30万*5.84%*10=17.52万?
好在这个APP里有还款计划表,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
每月都还款3294.57元(最后一期3295.57),一共还120期,即10年,则累计利息支出了98643.97,实际的IRR利率为多少呢?
答案是5.89%!绝对良心贷款产品!
所以,看到任何贷款产品,真的不是简单看个利率多少就OK了,而是要结合还款方式,最好是拿到还款计划表来测算。
因为即使同样的利率,不同的还本付息方式,会导致真实利率完全不一样,如先息后本、等额本息、等额本金、本息到期还款。
而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在贷款的时候,压根没有琢磨这些。
再看另一面,部分金融机构在算贷款利率时,大都报低实高,而在算理财收益时,往往会报高实低。如收益率,用算术平均,还是几何平均,是不一样的。
如某私募管理人,过去10年,9年是20%收益,最后一年亏损100%,用算术平均算,20%*9+0=180%,回报还不错?可事实上,最后一年亏损100%意味着你血本无归了。
今天说这些,在于告诉大家,金融本身是复杂的,可以合理的用各种公式,把一个结果,用多种结果表达。所以,下重大财务决策前,一定要记得算清楚。
当然,如果你想省时省力的话,也可以直接把需求发上评论,让懂行的大哈指点!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9月企业贷款利率(银行贷款月利率是多少)":http://www.ljycsb.cn/dkzs/10857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