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贷动”实体 透视上市农商行2.3万亿贷款走向,下面是中国经营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农商行有些什么贷款
本报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
伴随着农商行陆续公布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农商行信贷投放规模明显可见持续攀升。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头部农商行,更是发挥了行业“领头羊”效应。纵观上市农商行的资金流向和投放方式的变化,可以窥探到农商行在践行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努力方向。
2022年中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A股10家农商行合计贷款余额23660亿元。其中,渝农商行(601077.SH)、沪农商行(601825.SH)以及青农商行(002958.SZ)三家的贷款规模约占A股10家农商行对外贷款总额的63%,合计14949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国内经济基本面持续稳中向好,企业的信贷需求进一步释放,半年报中的贷款数据变化,可体现出农商行贷款的投向与国家政策导向密不可分。
具体来看,省会级农商行的资金流向制造业、科技型企业以及地区重大战略领域的比例偏重更高。此外,多家农商行加大了信用贷款的投放,一方面是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取得成果,另一方面央行出台的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货币工具也发挥作用。
制造业、科技型企业吸金
今年以来,在“稳增长”基调下,银行业增长继续保持稳健平稳态势,资产结构围绕回归信贷主业、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快速优化,存量不良资产加速出清,资产质量持续向好,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在此背景下,省会级农商行在支持地区重大战略,重点项目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如2022年上半年,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农商行,渝农商行对接了重大战略,支持长江经济带建设贷款1761.63亿元,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及四川相关企业授信1023.41亿元。
而青农商行也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部分发挥作用。早在2021年,青农商行就对青岛13条产业链、“双招双引”项目、高端制造业等重点,启动龙头企业破零行动、支柱企业深耕行动、中小企业倍增行动,建成“五大客群”精准服务体系,不断增强经营发展内生动力。
同时,青农商行聚焦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融入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建设和东北亚金融商贸合作、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在2021年全年国际结算量达到208.31亿美元,同比增长19.35%。
从具体的行业“吸金度”来看,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农商行的信贷资源普遍加速向制造业、科技型产业等领域倾斜。
渝农商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集团公司贷款中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718.93亿元、675.56亿元和615.85亿元,分别占本集团贷款和垫款总额的11.66% 、10.96% 和9.99%。
沪农商行则有19.58%的贷款投向制造业。同时,沪农商行还加大了对科技型企业的贷款力度,贷款余额距上年末有非常明显的增幅。
沪农商行中报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制造业贷款余额 698.52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6.67%;制造业贷款占比 19.58%,较上年末增加 0.67%。报告期末,沪农商行的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 634.71 亿元(含票据贴现),较上年末增长 108.95 亿元,增幅 20.72%,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超过 14%,规模和占比均实现稳步提升。
苏农银行(603323.SH)在2022年中报中表示,“本行制造业贷款占比达到 30.98%,在全国上市银行中位居前列,创造了全国农金机构服务地方制造业发展的‘苏农范本’。”
瑞丰银行(601528.SH)则指出,本行与柯桥区经信局联合建立金融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与绍兴市、柯桥区两级大数据发展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制管理,完善重点企业“起跑库”“加速库”“冲刺库”三个梯度培育库建设,对传统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实行差别化精准扶持。
记者了解到,农商行向本地区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化信贷资源供给,进一步提升了融资服务的精准性,对实体经济的稳步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信用贷高增长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相关数据,今年上半年,银行保险机构普惠型小微贷款同比增长 22.6%,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降。中小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里面数量最多、最具发展活力的部分,“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占银行业的 39%和 46%。
而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向来是农商行信贷供给的“主战场”。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上半年,农商行的信贷供给在投放方式上出现了变化,信用贷款投放的比例都有所增加。
紫金银行(601860.SH)的2022年中报数据显示,紫金银行的涉农及小微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57.08%,较年初增加1.62%。
记者注意到,紫金银行的涉农及小微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等业务规模的增速均高于全行贷款的平均增速。
此外,从担保方式看,紫金银行以信用方式贷款的企业贷款余额184.33亿元,较年初增加45.04亿元,增幅32.33%。其中制造业信用贷款25.35亿元,较年初增加4.9亿元,占全部制造业贷款的32.55%。
紫金银行方面表示,为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公司积极运用大数据支撑小微信用贷款投放,开展银税合作,推出“税微贷”“税信贷”等标准化线上产品;重点打造“紫金微e贷”智能微贷产品,围绕产品打造微贷集中专营模式。
此外,张家港行(002839.SZ)上半年信用贷款也有明显增长,由2021年12月30日的123亿元,增长至159亿元。常熟银行(601128.SH)的信保类贷款合计占比达43.4%,较年初提升3.2个百分点。
对于信用贷款投放比例增加的原因,有农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源于大数据和金融科技技术的普遍应用提升了信用贷款的投放效率;另一方面则源于今年年初央行推出的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货币工具的应用等。
兴业研究宏观团队分析称,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精准剑指信用贷款。由于小微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商业银行倾向于要求小微企业提供抵押品,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仅购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
此外,农商行在贷款投向上出现共性之外,不同农商行也有独特的增长亮点,一些研究报告也针对农商行的独特之处做出分析。
如研报指出,青农商行上半年公司资产和负债结构向零售业务倾斜。在个人贷款投向上,公司加大了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力度而压缩了消费贷规模。在对公贷款投向上,公司加大了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批发和零售贷款投放,而压缩了房地产业贷款规模。二季末,两个行业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分别较上年末提升1.50pct和下降1.83pct。
而对张家港行的研报中提出,二季度末,张家港行总资产、生息资产、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3.9%、14.4%、16.8%,季环比下滑4.2、3.7、4.5pct,但公司年初开门红时点较早,上半年信贷投放节奏仍符合前期目标。并指出,预计二季度上海疫情外溢叠加国有大行渠道下沉对零售获客造成一定扰动。但5月以来,随着复工、复产、复市有序推进,叠加各类稳增长举措出台,实体融资需求释放或带动信贷投放回暖。
农商银行抵押贷款
来源:【宁夏日报】
“今年计划扩建厂区增加生产规模,没想到农商行用我们的‘用水权’抵押追加了贷款。”4月19日,宁夏北莲池矿泉饮用水有限公司通过用水权质押方式,在隆德农商行成功获得贷款150万元,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道。
宁夏北莲池矿泉饮用水有限公司是隆德县一家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2021年在隆德农商行100万元“小微通”贷款的支持下提升了产能,每年可生产桶装水1500吨,年产值达到1200余万元,带动就业40人。今年,该公司计划扩建厂区,但面临融资难题。4月初,隆德农商银行了解到企业需求主动上门服务,得知企业持有《取水权许可证》,便结合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用水权质押贷款的工作思路,在隆德县水务局、中国人民银行隆德县支行的指导帮助下,对该企业的用水权做出资产评估,为企业量身定制水权质押融资方案,最终确定150万元的水权价值。该笔贷款从申请、审批、办理抵押到贷款发放仅用了3个工作日。
“这是隆德农商行发放的首笔用水权质押贷款,也是我们创新绿色金融服务解决企业担保难问题的一次突破性尝试,企业以其所拥有的用水权申请贷款,能够有效提升贷款办理效率,丰富企业融资渠道。”隆德农商行行长李德忠说,农商行将持续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深化和推进“六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做实普惠金融举措,切实解决融资难题,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今年以来,隆德农商行共向51家企业投放贷款9675万元,有效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宁夏日报记者 马忠)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商行有些什么贷款(农商银行抵押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0842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