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去了哪?央行上海总部首次公开清单,下面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疫情专项再贷款
2月20日,央行上海总部官网转发《金融时报》文章,首次公开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地区专项再贷款的流向。截至2月16日,上海地区12家专项再贷款承贷银行共向41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优惠贷款75笔,共计10.35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为2.42%。仅2月10日至16日一周,即新发放优惠贷款51笔,金额8.94亿元。
应放尽放,专款专用。为用好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按照总行统一部署,指导上海地区相关银行主动、快速、精准对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融资需求。
1月31日,央行总行专项再贷款政策出台,央行上海总部披露,当日即主动联络上海市有关部门,推动确定上海重点企业名单,并建议尽可能广泛覆盖相关重点企业,最大化满足企业合理融资需求。2月3日,上海总部将第一批194家上海重点企业名单和3家地方法人承贷银行名单报总行备案。
上海总部指导12家专项再贷款承贷银行坚决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重点企业名单制管理、坚持合格贷款标准、坚持合理定价。同时,指导银行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加快放款速度,做到“应放尽放”;严格贷后监督管理,按日监测重点企业优惠利率贷款投放和使用情况。2月10日,上海总部迅速摸排3家地方法人银行合格贷款发放进度及资金需求,快速召开贷审会,当日完成首批共计2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发放。
截至2月16日,上海地区相关银行共向16家全国性重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4.14亿元,向27家地方重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6.21亿元。从贷款投向看,重要医用物资生产企业贷款4.62亿元,占比44.7%;重要原辅材料生产企业、重要设备制造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贷款3219万元,占比3.1%;重要生活必需品的骨干生产企业贷款7889万元,占比7.6%;重要医用物资收储企业贷款3.29亿元,占比31.8%;承担物资运输、销售任务企业贷款1.32亿元,占比12.8%。从单笔贷款金额看,单笔5000万元及以上贷款7笔,主要用于药品、医用DR、CT等采购及避光输液器、负压救护车等医用物资生产;1000万元(含)至5000万元贷款19笔,主要用于药品、负压救护车等重要医用物资生产;1000万元以下贷款49笔,主要用于口罩及医用手套等医用物品生产。
哪些企业受益?
在上述文章中,披露了央行专项再贷款具体去向了哪些上海企业,21世纪经济报道观察到,其中包括上药控股、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开米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康达医疗器械集团、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
这些公司中虽然部分看似与疫情防控关系不大,比如汽车公司和机器人公司,但实际上关系紧密。并且审批不可谓不迅速。
为支持上药控股有限公司采购疫情防控所需医用物资,上海银行第一时间联系企业了解资金需求情况,高质高效开展授信审批等贷款各项工作。在总分行各部门的努力下,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对接、尽调、评级、授信、开户、签约和放款等流程。2月14日,上海银行向上药控股成功发放2亿元防疫物资采购专项贷款,贷款利率2.3%,企业申请财政贴息后的融资成本为1.15%。这是截至目前上海银行发放的单笔最大金额防疫贷款。后续,上海银行又完成了上药控股4亿元专项贷款的增贷审批,将根据企业防疫物资采购需求随时投放。
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上海市经信委紧急征用涉及疫情防控所需的医疗器械等生产能力,要求企业全力做好原材料、人员调配以及涉及疫情防控物资的市场供给。为保障相关防疫防控产品的生产及配套供应,企业需采购大量原材料并快速召回员工,急待补充周转资金。上海农商银行于2月5日获悉康德莱公司融资需求后,积极贯彻“资金到位、利率降低、渠道顺畅、速度提升”理念,第一时间与企业取得联系,经办人员当天上门收集合同、订单。2月10日,授信审批部门启动绿色通道,当天完成贷款审查工作。2月14日,上海农商银行向康德莱公司发放防疫生产急需的1亿元优惠利率信用贷款资金。
上海开米科技有限公司于2月1日被纳入人民银行总行第一批全国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保障企业名单,并被上海市经信委进行了生产力紧急征用,要求全力保障消毒灭菌产品的供应。按照保障月产能4500吨的需求估算,企业当下需要约1亿元资金支付原料款,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国开行上海分行获悉后,立即为开米公司开辟应急融资绿色通道,于2月1日对企业新增免担保授信1亿元,按照此次人民银行专项转贷款利率下限执行,并于2月2日发放首笔贷款1700万元,全部用于满足企业生产消毒液、酒精洗手液等应急物资的原材料采购需求。截至目前,国开行上海分行已向开米公司发放应急贷款5090万元。企业获得贷款后第一时间向上游供应商付款,并同时开工生产。2月3日以来,已向社会提供约36000箱消杀产品,其中由政府统一采购7000余箱。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于1月25日接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60辆负压救护车生产任务,要求确保2月5日前全部交付供给重点疫区。由于时间紧急,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供应商付款等方面存在大量资金需求。工行上海市分行获悉后,在已参与上汽大通50亿银团的基础上,向其新增6亿元贷款,其中3亿元为防疫专用,融资利率1.8%,成为与上汽大通签署抗疫贷款合同的首家商业银行。目前,上汽大通已完成首批负压救护车生产任务,又收到来自全国抗疫一线的订单超过230台。
此外,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交行上海市分行于2月14日向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发放5000万元贷款,分别用于采购红外测温仪、医用DR、CT等检测设备以及供应疫情相关疾病的直接和辅助药品。上海银行于2月14日向上海康达医疗器械集团发放1亿元贷款,用于生产销售CT等医用设备。上海农商银行于2月11日向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发放1000万贷款,用于生产医疗机器人。
“下一步,人行上海总部将积极配合市政府相关部门及时更新企业名单,督促金融机构调动资源主动对接企业,严格贷后监督管理,有效发挥专项再贷款定向支持作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报道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政府专项贷款是指什么
各省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已陆续出炉,从一些省份的财政预算报告中可以看出,在新的一年里,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依然是工作重点之一。
近日,河北省财政厅披露,继2021年完成96亿元的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后,该省今年1月再次获得150亿元新增额度,打响了2023年的新一轮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的“发令枪”。此外,江西、陕西两省也将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的相关内容纳入了2023年财政工作重点。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自2020年7月国务院首次允许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以下简称此类债券为“中小银行专项债”)以来,各省已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2730亿元。根据中诚信国际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2022年全年中小银行专项债仅发行630亿元,另有2570亿元或将在2023年发行。
新一轮中小银行专项债打响“发令枪”
近日,河北省财政厅披露《关于2023年省级预算公开有关事项的说明》显示,2023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下达该省、用于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50亿元,拟一并列入2023年省级年初预算,全部转贷市县使用。
这是继2021年完成96亿元的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后,河北省再次获得中小银行专项债额度,同时也意味着2023年新一轮中小银行专项债已经打响“发令枪”。
此外,江西、陕西等省也在近期公布的预决算报告中提及中小银行风险问题,江西省财政厅将“防范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纳入2023年财政工作重点;陕西省财政厅则表示,2023年要加强政府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投后管理,指导金融机构通过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争取优质股东投资等方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提高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
去年7月,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到8月底,将完成全部3200亿元额度的分配工作”。中诚信国际今年1月发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2022年回顾与2023年展望》报告显示,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3200亿元中小银行专项债额度推算,“2022年全年中小银行专项债仅发行630亿元,剩余2570亿元或在2023年发行”。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共有甘肃省(300亿元)、辽宁省(200亿元)、河南省(80亿元)、大连市(50亿元)4个地区发行了中小银行专项债,约有21家银行受益。
其中,去年4月,辽宁省发行135亿元专项债,用于补充朝阳银行、丹东银行、阜新银行、葫芦岛银行、营口银行资本金;8月,甘肃省发行300亿元专项债,支持甘肃省农信社、兰州农商行等11家农村金融机构补充资本;随后不久,大连市发行50亿元专项债支持大连农商行补充资本;11月,河南省发行80亿元专项债券用于补充中原银行资本;12月,辽宁省再次发行65亿元专项债,用于补充鞍山银行、本溪银行、铁岭银行资本金。
已发行中小银行专项债2730亿元
相对于全国性银行,地方中小银行主要依赖内源性方式补充资本。然而,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银行业利润普遍缩减,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此背景下,2020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允许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开辟了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新渠道。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多省进行了一轮或多轮此类债券的发行,发债规模已达2730亿元,有超过300家银行因此获得注资,对中小银行充实资本、化解风险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了解,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主要是通过间接入股和可转股协议条款两种方式实施。其中,间接入股模式指的是通过国有金融控股平台将专项债募集资金通过增资扩股形式注资给中小银行,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认购转股协议存款则是购买中小银行发行的具备协议存款特征的资本工具,包括可转债、可转股协议存款、二级资本债等,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或者二级资本,主要偿债来源为用款银行的贷款利息、手续费、佣金等。
“如果通过市场化渠道,中小银行融资成本与其风险挂钩,很难获得低成本资金,但通过以省级政府为发行主体的专项债来补充资本金,一般而言,其资金成本会相对较低。”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
但由于牵扯到政府信用,其中隐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该人士提醒,政府专项债的还款来源是贷款主体的收益,如果获得注资的中小银行在专项债到期时出现还款压力,也会对政府信用造成伤害,其后续影响不可小觑。“因此,随着这一类新工具的应用推广,地方政府更应明确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明确地方政府作为股东或债权人应履行的责任和要求。”他称。
责编:杨喻程
校对:王锦程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疫情专项再贷款(政府专项贷款是指什么)":http://www.ljycsb.cn/dkzs/10787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