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法人贷款好做吗(法人申请贷款容易吗)

法人贷款好做吗(法人申请贷款容易吗)

贷款知识 新民网 原创

起底中介“专业”套路 经营贷就这样流入了楼市,下面是新民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法人贷款好做吗

新华社上海3月13日电(上海证券报记者 张艳芬)一段时间以来,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接连发布多项针对楼市的调控政策。其中,严查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为重点。

在银行如火如荼展开自查的情况下,上海证券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仍有贷款中介蠢蠢欲动,宣称可“包装”资质,申请经营贷款,并向记者保证其操作“专业”且“安全”。在贷款中介圈,帮助客户申请经营贷,提供虚假资金证明,已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而这样的操作,恰是助推2020年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一大“黑手”。

“包装”经营贷屡禁不止

尽管当前形势收紧,华东地区某贷款中介还是“非常自信”地向记者推销,其所在的贷款平台仍可帮助客户“包装”资质,申请到较低利率的经营贷资金。

经营贷,是针对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企业经营性贷款,分为抵押经营贷和信用经营贷,前者因有房产等抵押物,所以利率较低。

为何会有人违规借经营贷用于购房?经营贷与房贷之间的利率差是关键所在。

在2020年,为支持疫情下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幅降低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其中经营贷利率一度从5%下调至3.85%。普遍利率在3.85%至4.5%之间的经营贷,与5%至6%的房贷利率,存在明显“套利”空间,便催生了炒房投机行为。

于是,初衷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经营贷,在2020年却成为助推深圳等多地楼市上涨的资金源。而贷款中介,则在其中扮演了炒作行为的“怂恿者”。

记者从多个贷款中介处了解到,他们去年成功操作多起房贷按揭转抵押贷款的案例,而这一转化方案“很受欢迎”。

华东地区某贷款中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申请房贷金额500万元为例,上海地区二套房贷款利率最低5.25%,按照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计算,20年要还本息共计808.61万元,其中利息为308.61万元;而同样是贷款500万元,抵押经营贷20年,年化利率3.85%,本息要还717.73万元,其中利息217.73万元。相比房贷,后者利息少还近100万元。

不过申请经营贷,客户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名下有“房产+公司”。该中介表示,名下的房产如果是结清贷款的,最高可申请到评估价七成左右的贷款,如果没有结清贷款,可以通过“过桥”资金先结清尾款,再抵押房产获得经营贷资金后进行还款。“如果旗下没有公司,有个体工商营业执照满一年也可以。”

中介推销“一条龙”服务

“利率可低至3.85%,能贷20年”,这样划算的事情,普通借款人通过中介真的可以实现吗?通过了解中介所谓的“一条龙”服务,或可管窥一二。

一般而言,按照合规要求,银行发放的抵押经营贷资金,会打到借款人交易对手的账户上,即上游第三方账户,这在业内被称为“受托支付”。

为掩盖真实资金用途,贷款中介会对交易过程进行“包装”。记者从多个中介处了解到,他们会为客户提供资金用途证明的票据,以应付银行机构的贷后检查。

“帮你把资金用途搞定,是我们中介存在的意义。”上述华东地区某贷款中介告诉记者,前期中介会帮助客户评估房产,甚至名下没有公司的还可以帮助注册公司。例如,一套500万元的房产,可以“做高”评估价至600万元以上,这样抵押给银行,便可获得较高的申贷金额。

记者以咨询贷款的客户身份从多个中介处了解到,目前有两种“包装”方式:一是中介提供“一条龙”服务,即中介旗下有注册的公司,或与其他公司合作,作为借款客户的交易对手,提供资金用途的相关票据;另一种,是客户自己找熟人的公司做收款方,中介帮其做账。

对于第一种方式,贷款中介会从中多收取1至3个百分点的利息作为服务费。一位中介具体介绍称,例如客户旗下有公司A,名义上申请经营贷的资金用途是向上游公司B交付订单的资金,而后者或是由贷款中介控制,或是与其有合作的关联企业。“我们为客户提供上下游合同等资料,贷款申请通过后,大概1周至半个月可放款,当银行最终放款到公司B后,资金会及时转账到我们中介平台,我们当天可转至客户个人账户,并提供给客户收方发票,应付银行贷后检查。”

而当记者表达“由公司账户转到个人账户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从而增加贷款资金成本”的疑惑时,该中介表示:“我们与多个公司合作,例如农业类等享有税收优惠的公司,走一个500万元的账是没有税点的,这就是我们的专业之处,具体不便透露。”

近期,网上流传出一份“贷款提前收回告知函”,一借款人因违反“贷款用途”,被该银行要求限时归还全部贷款本息。对此,一贷款中介竟然借机评价称,该借款人正是没有找中介“专业”操作才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对于上述中介操作,一位曾从事此类贷款中介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套路:中介先是以低利息等口号进行宣传,夸大真实结果,诱惑客户上门办理贷款;而在办理中途又各种“打击”客户,以客户资质不够等理由要求加价,这样下来,客户的真实借款成本“会增加好几个点”。

华东地区某国有大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借款人而言,中介的这套流程存在很大的风险。他表示:“经营贷多是3年、5年期等中期贷款,套取用作购房风险很大,因为到期后不一定能续接贷款。中介只想先把客户忽悠住,至于有没有可行性,不是由他们决定的。若再叠加两三个百分点的收费,借款人的真实资金成本其实并不低。”

“现在,银行都在针对经营贷进行自查,如果发现资金用途与约定不符,按照贷款合同约定,会要求收回贷款本息。这种结果并不是所有客户都能承受的。”该普惠金融部负责人坦言。

银行加大力度检查资金用途

今年以来,针对楼市“非理性”热度,深圳、上海、北京、杭州、无锡、海口等城市连续发布多项调控楼市的补充政策。尤其是1月底,上海银保监局、北京银保监局发出通知,要求辖内各银行对2020年6月份或下半年以来发放的消费类贷款、经营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全面自查。

上海地区要求银行于2月28日前向上海银保监局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经记者了解,目前各家银行的自查和整改报告已经上交,上海银保监局正处于汇总整理阶段。

记者从某银行信贷经理处了解到,银行自查信贷资金用途是贷后管理的常规操作,此次专项自查在授信审批、受托支付、贷后管理等方面均加大了力度。“经营贷贷后检查最主要的是看资金用途,我们会根据其交易的物流、资金流等信息相互佐证。另外,对企业出现的异常情况也会进行查访,例如是否涉及民间借贷、涉诉或行政处罚等。”他说。

华东某国有银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表示,当前,银行已提高了经营贷贷后检查力度。“此前,借款人能提供和公司主营业务匹配的资金用途发票,就基本过关了,银行只做到形式合规。但在此次专项检查中,如果银行觉得该客户可疑,会与其他银行和监管部门一起,作穿透调查。”

他表示,具体而言,分行端的穿透手段不多,但监管部门有条件调取银行机构数据,追踪资金的真实去向,包括借款人及直系亲属在近半年是否购房等情况。

“未来的做法,更多是地方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联合检查,以及商业银行总行审计部门的贷后检查。”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如果不把经营贷进入楼市的漏洞堵住,按照目前的楼市形势,今年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范围和规模可能要比去年大得多。

记者从银保监会了解到,近期,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因“经营贷”问题领到罚单,处罚理由涉及“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用途管控不到位”“贷款审查不尽职,个人经营性贷款主体不合规”“未严格执行受托支付”“贷后管理不到位”等情况。

编辑:王晶晶

法人申请贷款容易吗

作者| 刘妍 出品| 消费金融频道


自疫情影响以来,城商行的日子就不太好过。


近期,部分城商行公布2021年业绩,「消费金融频道」发现,城商行之间的业绩也呈现两极分化,早期顺利走通“更名-跨区域扩张-上市”道路的城商行,部分已经跨过万亿银行门槛,而错过跑马圈地阶段的城商行,由于沉疴旧疾,甚至出现负增长。


随着监管的加剧,早期异地展业以及通过互联网展业的城商行展业之路被堵死,高息揽储后,贷款放给谁以及怎么放成为城商行新一轮业务重点。


营收利润负增长


近期,辽沈银行披露了2021年度报告,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不良率也居高不下。


2021年,辽沈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7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1.9亿元。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总额为2250.13亿元,负债总额为2061.7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02%,拨备覆盖率为600.13%。


对于出现这种情况,辽沈银行表示,这主要是息差倒挂导致,后续将改善息差,力争用一至两年时间全面化解流动性风险、用三年时间实现扭亏为盈、用三年时间修复资产负债表。


传统认知中,钱存放的时间越长,收益应该越高,但息差倒挂的现象相反,钱存放时间长,收益反而低。辽沈银行正是遇到这种情况,高息揽储后,发放贷款规模以及盈利未能实现增长。


财报数据来看2021年辽沈银行吸收存款1936.29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仅为214.47亿元。仅为存款的1成,实属罕见。


即使发放贷款如此之低,辽沈银行的不良率高达6.02%。目前上市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在0.77%-1.85%之间,而辽沈银行6.02%的不良率明显高于这个区间,高不良率代表着其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都存在欠缺。


此外,辽沈银行高拨备率也并不是什么好事,虽然拨备率越高代表着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但也意味着盈利的空间越小。目前几家上市城商的平均拨备覆盖率为156.58%-567.71%之间,辽沈银行600.13%在这个区间之上。


辽沈银行目前的窘境历史渊源占很大一部分。2021年初,辽宁省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了合并辽宁省内12家相关城市商业银行。该年6月,辽沈银行正式开业。


成立后的辽沈银行继续合并吸收省内城商行,包括营口沿海银行、辽阳银行,并承接营口沿海银行、辽阳银行清产核资后的有效资产、全部负债、业务、所有网点和员工。虽然此举能够迅速壮大辽沈银行,但由于早期这些城商行不规范经营带来的大量不良资产等历史问题,也要辽沈银行一并擦屁股。


同样合并重组不久的四川银行,虽然资产总量上不及辽沈银行,但在整个业务基本面上先一步站稳脚跟。


2021年,四川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5.1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0亿元,实现双增长。


此外,四川银行2021年资产总额为1848.20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015.43亿元,负债总额1535.50亿元,吸收存款1324.2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9%,拨备覆盖率为319.93%,整个公司处于稳定向好的态势。


城商行的出路在哪里


随着监管条例下发对城商行放贷约束、疫情影响、大行业务下沉三座大山的持续推进,城商行不仅要面对揽储压力,还要解决高息揽储的资金,如何稳健放贷出去的压力。


2020年10月,央行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公开征求意见,在业务经营规则中提到,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区域性商业银行应当在住所地范围内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未经批准,不得跨区域展业。


3个月后,银保监会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地方性法人商业银行要坚守发展定位,确保通过互联网开展的存款业务,立足于服务已设立机构所在区域的客户。


仅上条通知过后一个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提出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这条规定直接让大部分借助互联网异地开拓市场、获取新客源的城商行,不得不斩断伸长的触手。


4个月内,城商行赚快钱的捷径被堵死。此前在城商行零售业绩快速提升的重要方式就是通过对接网络助贷平台,这种模式下不需要开发复杂的产品,仅提供资金,就可以快速大量的异地客户。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风险的传染,加剧地区间资金流向的不平衡,同质化竞争也十分严重,不符合监管对城商行的定位。


此外,对于有权限跨区展业的商业银行,监管也对贷款出资比例做出了限制。《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网贷款的,单笔贷款中合作方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该项规定下,商业银行的网络联合贷扩张速度也得到了一定的限制。


大行业务下沉也是城商行面对的压力之一,目前随着疫情的持续,诸如建行等把零售业务作为自身的转型方向,不断扩张自身企业贷和个人消费贷的规模。


大行资金成本更低,在产品利率上更有优势,如果城商行不能够开发出更多元的产品、提升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那么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监管多条规定发出后,多数城商行并没有放弃跨区展业这块香饽饽,采取了曲线求国的方式。主要通过入股消费金融公司或者直接收购股权来获得跨区展业的资格,北京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均已拿到消费金融牌照,此外,还有大量其他城商行在申请中。


我国目前仅有30张消费金融牌照,未来审批也不会放开,因此能获得消费金融牌照跨区展业的城商行毕竟是少数,多数城商行面对的是盘活所在区域内的信贷资源,在完善风控系统的同时,不仅要制定合适的商业模式、因地制宜,还要完善风险管理,走出差异化竞争的路线。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法人贷款好做吗(法人申请贷款容易吗)":http://www.ljycsb.cn/dkzs/10784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