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融资业务的几个问题,下面是张学峰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后用来投资
追求利润最大化与社会效益的良好结合,是我们企业单位的经营原则。从投资利润率与融资成本的比较来看,企业投资利润率经常是超过融资成本,因此企业的净利润应该用于增加投资而不是用自有资金去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应该是从银行信贷或者证券市场融入,而不是净利润。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速度来说,净利润用于企业的投资项目,由融资业务获得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可以既增加投资规模,又增加了生产规模,是双向增长。
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融资业务保证能力,尽可能充分地使用贷款额度,多贷款可以多获得价值增值。
第一,如果是以净利润为保证开展融资业务,融资额可以控制在净利润的 80%至 120%。如果以营业利润为保证,可以控制在营业利润的 60%至 80%。
第二,如果是以净资产为保证,融资额可以控制在不超过净资产额的 150%。在某项生产经营业务有可靠的产销量和利润时,该笔融资额超过净资产额是允许的。
第三,从资产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指标确定自有资金在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分布比例,并且由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确定短期负债与中长期负债等的负债结构,由此确定融资成本与负债能力的比值,再确定必需的融资额与成本利润率最大时的融资额度。
关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加杠杆问题。从理论上说,证券市场交易者可以无限制的融入证券供买卖交易。但是现在的监管制度有自有资本与融入证券的比例控制,同时证券投资公司对仓位有保证金制度的直接控制。因此投资者不可能无限制加杠杆,甚至不可能运用高杠杆开展投资增值活动。另一方面,政策不允许把银行贷款用于证券投资,这部分通道业务被堵死。在此情况下,要处理好负债结构与资产结构,提高中长期资产的比重,同时增加短期负债的比例,这样可以提高自身的融资保证能力,获得更多的融资用于投资,也就是尽可能提高杠杆率。在投资盈利能力趋于市场整体平均盈利水平的前提下,杠杆越高意味着盈利额越多,当然杠杆率要符合监管标准。
在融资融券仓位调整的问题上,重点是仓位内部的结构要符合盈利与成本的匹配关系,各部分总量并没有绝对的控制参考标准。例如不同板块、不同期限、不同利率等的匹配。
关于银行和投资公司对融资对象的把关,不能完全依靠公式或者数据来考核,重点是分项目分类别的专门分析。总体上风险概率较小,具体项目上盈利潜力丰厚。在信用放款与抵押融资的结构比例上,大型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上市公司与普通非上市企业,国企与民企,长期战略合作企业与新建立合作关系企业,等等,在融资业务的结构比例上应有所不同。在目前企业征信制度与市场监督机制已经比较完善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信用放款的比例,或者是信用放款与抵押相结合,是可以探索和实行的。
关于贷款损失无法收回时的处理,出售企业的资产及股权变现,或者以贷款入股等方式,都可以考虑,关键是看企业的生产经营潜力与行业发展前景。有些还贷困难只是企业暂时的资金调度周转困难,而不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失败。
综上,融资业务是涉及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大事,是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金融业务。融资双方要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双方都实现最佳的成本收益比率。
贷款用来投资会怎么样
我有个朋友前几年贷款投资,没挣到钱反而负债累累,银行贷出的款远超个人还款能力,却都能多次贷,银行违规吗?
这个朋友月收入8000,贷款搞投资,不慎失败,心有不甘,再贷,再失败,再贷……形成无底洞。其中,房子抵押贷70万,陆续通过金融公司找的正规银行贷,前后加抵押贷一共近200万。我就想问下,为什么个人到银行办理贷款业务,就能按要求信用低或已贷一定数额的款就不能再办理了,那金融公司又通过什么办法让客户想贷多少就贷多少,是不是有银行内外协作的可能,而总的贷款额大大超出个人偿还能力,银行本不应贷这么多,是不是也有责?可以和银行协商只还本金吗?
急,急,急!这200万对有钱人来说如一日三餐之钱,不值一提,而对一般家庭来说就是压垮生死的那根稻草,各位友友,出出主意吧!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后用来投资(贷款用来投资会怎么样)":http://www.ljycsb.cn/dkzs/10770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