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储难”缓解 民营银行又遇“放贷难”,下面是中国经营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疫情期间贷款难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2022年年报显示,多家民营银行实现了资产负债规模的稳健增长,盈利水平也得到提升。同时,随着2022年下半年以来居民存款意愿强烈,此前让民营银行较为头疼的负债压力逐渐得到了缓解。
然而,新难题又摆在民营银行面前,即资产扩张难,主要表现在放贷难方面。某民营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坦言,今年以来小微企业的贷款意愿还没有出现反弹,资产类业务开展阻力较大。
净息差压力缓解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7日,在全国19家民营银行中,已有微众银行、苏宁银行、新网银行、中关村银行、富民银行、梅州客商银行、辽宁振兴银行7家银行通过自身官网或在股东业绩报中披露2022年经营情况。
从资产负债结构来看,上述披露业绩的7家民营银行中,6家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均实现稳步上涨;从盈利情况看,有5家银行实现了营收、净利润同步增长。其中,梅州客商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更是获得了明显增长。截至2022年末,该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02亿元和1.7亿元;截至2021年末,该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87亿元和0.67亿元。
针对个别民营银行净利润出现下滑的情况,某家民营银行相关人士坦言,主要是由于“减费让利”和“较高标准计提”,该行全力投入惠企利民纾困行动,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加快小微信贷投放和服务支持,资产规模显著增长并按较高标准计提了准备,造成了净利润同比规模收缩。
某民营银行管理层告诉记者:“近年来为响应监管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号召,民营银行主动压降了贷款利率,增加了自身净息差压力;且此前民营银行揽储压力较大,我们在允许的范围内上浮了存款利率,这更是给息差施压。”
不过,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民营银行的净息差呈现逐渐增长态势,一至四季度净息差分别为3.69%、3.77%、3.82%和3.94%。
另一民营银行人士亦坦言:“2022年年末以来居民存款热情加大,近期我们的存款压力有所缓解。”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住户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30.23万亿元,比上月末增加2.9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9万亿元。其中,定期及其他存款余额为91.61万亿元,比上月末增加2.2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7万亿元。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当前住户存款增加较多,主要受住户的投资、消费状况的影响。一方面,疫情对一季度的住户消费还是有一些影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消费尚未完全恢复,消费减少,相应的存款就多一些;另一方面,居民的风险偏好降低,资管产品投资增长放缓,推动住户部门存款增加。3月末,住户部门投向资管产品的资金余额为41.59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4万亿元。随着住户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意愿回升,储蓄意愿下降,有利于住户存款更加稳定地增长。
另外,上述民营银行人士认为,近期部分银行已经下调了存款利率,如果民营银行后续跟进,将有利于进一步缓解息差压力。
日前,部分地方法人银行发布了下调存款利率的公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在市场利率整体已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情况,灵活调整存款利率,不同银行的调整幅度、节奏和时机自然就会有所差异,这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正常现象。
邹澜认为,通过自律机制协调,由大型银行根据市场条件变化率先调整存款利率,中小银行根据自身情况跟进和补充调整,保持与大型银行的存款利率差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障银行负债稳定性,保持合理息差,实现持续稳健经营,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可持续性。
“不过,存款利率降低后,不一定会降低我们的获客成本。”上述民营银行管理层坦言,存款利率降低后,民营银行可能会需要花更多资金在获客、引流上,因此净息差未必会随之降低。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记者注意到,在具体业务方面,普惠金融成为了2022年民营银行的发力点。
微众银行披露称,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60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微户贷”已累计服务超30万借款客户,年内日均发放贷款超1.4万笔。新网银行披露称,截至2022年年末,客户贷款笔均金额约为3524元,其中1000元及以下的占比62%,1000元到5000元的占比25%,主要是以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长尾客群。振兴银行披露称,截至2022年年末,振兴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2.12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9.32%;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为35.76亿元,占全行贷款增量的200%。
谈及民营银行如何拓展小微企业客户,上述民营银行管理层总结道,主要通过三方面:一是利用供应链,找到综合实力强劲的核心企业,为其上下游授信;二是与银行同业进行差异化布局,寻找他行的薄弱场景进行布局,找到金融覆盖较为薄弱的企业;三是与一些平台合作,获得推荐企业客户。“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往往不全面,与一些优质平台合作,主要是利用平台上保留的企业客户的经营数据,来衡量企业用户经营情况。”
“找客户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贷款意愿并不高。”上述民营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坦言,“新冠疫情以来,企业贷款热情一直不高,去年年末更有部分小微企业未抵抗住风险最终破产。”
不过,银行家总体认为,贷款需求将逐步好转。央行发布的《2023 年第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78.4%,比上季上升19.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6.1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64.9%,比上季上升10.3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为68.2%,比上季上升11.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为76.5%,比上季上升14.0个百分点。
疫情期间贷款最新政策
2023年5月11日,央行公布2023年4月社融与信贷数据,社融增量1.2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较今年一季度均出现显著回落。正如我在《3月信贷虽不错,但4月票据利率已下降》中所言,票据利率大幅下行已经预示着信贷转弱。
一、4月社融增长情况2023年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去年4月是疫情爆发期)。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431亿元(与下文中的贷款口径不同),政府债券净融资454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84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347亿元。
与一季度14.53万亿元天量社融增量相比,4月由于贷款增长显著放缓,导致社融增量出现显著回落,政府债券净融资成为4月社融增加的最大贡献方,未贴现银票余额也出现明显下降。
二、4月贷款增长情况2023年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80亿元。2023年1-4月新增贷款分项数据如下:
可以看到,相较于1-3月,4月份住户贷款和企业贷款增量均出现显著回落,住户贷款和企业短期贷款甚至出现负增长,票据融资作为信贷投放的逆向指标由负转正。
会不会是每年4月份开始贷款都会季节性转弱呢?我们拉取了历年4月份的新增贷款分项数据:
可以看到,即使是放到历史中去看,2023年4月贷款新增数据也是比较差的,和2022年疫情期间的4月相比也没好多少,住户贷款和企业短期贷款均为负增长。
三、票据利率走势已有反映票据贴现作为一种低风险的贷款类别,而且银行可以实现短时间增加或减少票据贴现规模,因此常常被银行用来调节信贷规模,在信贷投放充足的时候卖出票据腾出规模,在信贷投放不足的时候买入票据填充规模,而其中的票据利率自然成为衡量信贷投放情况最灵敏的指标。
票据利率在4月首日便大幅下行,这一下行趋势一直延续至5月,截至2023年5月11日收盘,半年期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为1.54%,而半年期国债利率是2.00%,票据利率比国债利率还要低不少。从票据利率走势来看,不仅4月不乐观,5月同样也不乐观。
想了解更多关于票据与经济金融与的内容,快来关注票风笔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疫情期间贷款难(疫情期间贷款最新政策)":http://www.ljycsb.cn/dkzs/10755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