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经常有贷款短信(为什么每天都有很多贷款的短信呢)

经常有贷款短信(为什么每天都有很多贷款的短信呢)

贷款知识 壹家媒 投稿

授信23.7万可用于日常消费,这种诱导性短信为啥用户老接到呢?,下面是壹家媒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经常有贷款短信

最近,你们是不是又接到了一些贷款营销的短信呢?这些短信到底是真还是假,又是谁发的这些短信是不是让你们感觉到非常疑惑呢?

昨天上午9:40分左右,笔者就接到这样的一个短信,而发布这条短信的是1068开头的,猛一看就感觉到非常官方,而实际上这种短信的真伪十有八九都是假的,而笔者也查询了这样的短信到底是谁发,又是谁在运营这个网码号段呢?

经过查询,我们发现给我诱导性短信的网码资源号码的使用单位属于北京古加尔开科技有限公司,而经过我们查询,该公司不具备网络借贷居间服务和小额贷款的相关资质,而这家公司给我发这条短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从短信中的内容来看,没有附带任何链接,而短信内容涉及的又是农商银行,如果存在引导的话,那就是短信种的内容查利率回复6、申请回复8,但是这样的一条短信确实也存在“欺诈”的行为。

因为笔者在收到这条短信之后,咨询了知名媒体人徐亮,徐亮表示,任何银行不可能通过一个手机号就能判定能借多少钱,更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个手机号就授信如此高的额度。

一般来说,银行不会通过短信的方式进行授信,更不可能通过一个手机号就能授信用户借款的额度,而是要根据如下几点

一、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基本清偿;没有清偿的,已经作了贷款人认可的偿还计划。

二、除自然人和不须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的事业法人外,应经过工商部门办理年检手续。

三、农村在贷款社已开立基本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并在该账户内保留有一定数额的支付保证金;自愿接受贷款社的信贷及结算的监督检查,能够保证定期向贷款社报送经营计划和相关业务、财务报表;农村在贷款社已开立基本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并在该账户内保留有一定数额的支付保证金;自愿接受贷款社的信贷及结算的监督检查,能够保证定期向贷款社报送经营计划和相关业务、财务报表。

四、申请保证、抵押贷款的,必须具有符合规定的贷款保证人、贷款抵押物或质物。贷款保证人必须是在**信用社开设存款账户并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资信度的企业或经济实体。贷款抵押物必须符合《民法典》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原则上应以不动产(如房屋、土地)为主,须具有商品性,且易于变现。

五、**信用社贷款人的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

六、申请固定资产.房地产等项目贷款的,贷款人的所有者权益、自筹资金比例必须达到国务院规定的要求,同时必须按项目管理的要求,提交完整、规范、有效的文件资料。

七、除国务院规定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本权益性投资累计额未超过其净资产的50%。

八、**信用社贷款人必须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办理贷款卡,并按要求办理年检手续。

所以,当你们收到这样的短信之后,记者不用理会,更不用回复任何的信息,因为这种短信十有八九都是诈骗类短信。

为什么每天都有很多贷款的短信呢

北京商报

在信息化泛滥的今天,永远有你想象不到的疯狂。

“尊敬的客户,我行为您预备30万元备用金,随借随还无违约金,了解详情回复Y+姓名,退订回复T”……精美包装的“李鬼”借贷短信鱼龙混杂,极难甄别,这背后大多为贷款中介引流获客,暗箱操控。而乱象之下,怂恿套取三方征信服务机构信息、信息贩卖的“黑产”链条也在滋生发芽。

短信群发公司成“帮凶”

“根据您房贷良好的还款记录,可申请一笔续贷”“根据综合评估授予您一笔30万元信用储备金,如需办理回复Y,加急回JY,退订回T”……在信息化时代,收取海量信息已成为人人生活中的常事,你是否也收到过这样的借款营销信息?是否也不堪其扰?

在《“3·15”观察|神秘的“106”借贷短信》稿件中,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神秘的“106”借贷短信发送主体均不是正规银行机构,实则为贷款中介在背后暗箱操控。

李辰(化名)最近接到了一笔新生意,为贷款中介提供短信发送引流服务,他所在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发送“106”开头的各类短信。“我们的收费非常便宜,发一条短信7分钱,700元钱能发1万条短信,如果发送量大还可打折,6000元左右就可以发送10万条短信。”

除了提供发送平台,李辰还会向贷款中介提供统一的套用模板,这类模板与消费者收到的内容也大同小异,例如:【××银行】尊敬的客户,我行授信给您的369000元将于3月31日到期,可用于日常消费、房屋装修、生意应急,查利率回6,申请回8,退订回T。

“106”借贷短信如何发送?成功率又如何?北京商报记者以贷款中介身份进行了暗访,在注册流程方面,短信群发公司的规定各有不同,有的公司需要贷款中介提供手机号、身份证实名注册,有的公司会向贷款中介提供可直接登录平台的虚拟账号。

短信群发平台的操作流程较为简单,只要在“短信内容”中粘贴群发公司提供的模板,导入需要发送的手机号点击发送即可。北京商报记者随机寻找了5位来自不同地区的消费者进行测试,点击发送按钮不到20分钟,便有消费者收到了“106”借贷短信,但也有手机注册地在北京、杭州等地的消费者并未收到“106”借贷短信信息。

对无法收取短信的情况,有短信群发平台人士给出了两种解释:一种为地区限制,另一种为消费者手机设置了短信拦截。

而就在向中间商提供个人信息后,北京商报记者也收到了不同的贷款营销短信或贷款中介电话,这些短信包装极为隐秘,有的以带货、快递中奖为噱头,先将消费者引流后再推销贷款,有的则直接表述为可申请贷款。

套用三方征信机构用户信息

神秘的“106”借贷短信背后,是短信群发公司推波助澜。为了帮助新入行或者客源较少的贷款中介,短信群发公司还推出了另一种代发服务。

“中间商”映岚(化名)介绍了一整套服务流程,“如果贷款中介没有手机号,我们可以先提供一批,这些手机号可以是贷款中介覆盖的地区,市县镇均可。且都是优质的借款客群,有借款需求,发一回借款客户可能不太在意,多发几回肯定更有效果”。

短信群发公司为何能获取到海量的优质客群信息?这些客群的信息来源又是何处?在交谈中,“中间商”们表现得都颇为谨慎,在北京商报记者的反复追问之下才松了口,优质客群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类为与其合作的贷款机构客群信息,另一类则为拥有国家备案的企业征信查询机构用户信息。

更有“中间商”怂恿称,“‘3·15’过后查得严了,现在无法提供代发服务,可以直接注册官方备案企业征信机构的会员,拉取企业主信息再通过我们的平台发送短信”。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类官方备案企业征信机构,此类机构旨在为用户提供快速查询企业工商信息、法院判决信息、关联企业信息、法律诉讼、失信信息、被执行人信息等服务。信息来源通常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年报等官方信息。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后发现,在查询过程中,可以清晰看到企业主的联系方式以及邮箱地址,而此类企业征信机构的会员制度也通常支持信息批量导出,他们正是“中间商”所言的优质客群。对此,有企业征信机构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并未和短信群发公司存在合作”。但也有人士称,“此类行为极难防范”。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鱼龙混杂的“106”借贷短信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个是短信发送服务平台没有对应的资质门槛,交钱就能发,给不法分子以浑水摸鱼之机,第二个则是短信发送平台瞄准的接收短信的用户较为“精准”,表明该行业当中个人信息几乎处于“裸奔”状态。

在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看来,这类查询机构可以通过筛选机制,帮助用户获取符合条件的目标公司数据。用户获取上述数据后,应当合法使用,若获取信息后滥发垃圾短信,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

背后现信息贩卖“黑产”

除了怂恿套用企业征信机构信息外,也有服务商为贷款中介群发“106”短信提供手机号,贩卖个人信息。

在北京商报记者表达了想要求购大量手机号发送引流短信的需求后,有“中间商”提供了“号贩子”的对接信息。

号贩子戎戎(化名)向贷款中介供应两种资源,一类为通过贷款平台抓取的用户信息,另一类为银行内部数据。“我们会提取之前有过借款行为的客户。不带客户姓名,只有一条手机号,1000条售价800元、2000条售价1400元、1万条售价3000元。”

另一位号贩子为贷款中介提供的信息更为全面,主要有企业法人、车主、业主、社保公积金用户、信用卡用户等,按套餐制收费,只需要花费100元就可以买到1000条手机号。“客户准确率在80%左右。”

在交纳一定费用后,北京商报记者轻易便得到了数百位用户的个人手机号信息,记者随机测试后发现,这些手机号并不是虚拟号码,均可以接通且真实有效。

王德悦进一步指出,买卖公民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我国已全面实行手机号码实名制,手机号码具有专属性和隐私性,仅售卖不含机主姓名的手机号码也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国内已有多人因出售他人手机号码而被追究刑事责任。对消费者来说,“106”短信内容鱼龙混杂,因为挂着各大银行的名头,用户难辨内容真假,除了广告营销之外,更是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内置“钓鱼网站”,成为电信诈骗新手段。

建立审核机制迫在眉睫

鱼龙混杂的“106”借贷短信牵出了一系列黑产,须引起相关部门和运营商的高度重视。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106”借贷短信涉嫌夸大、虚假宣传、违法违规,也没有起到真正能够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应设置类似大数据管理中心的机构,通过技术手段监测此类违规行为。

在王德悦看来,监管垃圾金融短信存在的难点是,发送“106”短信需要“资质”+“实名认证”才能发送,但门槛太低,运营商不对短信内容进行审核,消费者也缺乏有效的反制措施,致使垃圾短信泛滥。需要通过制度规范,让服务商和运营商履行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如可以将政府机关、各银行等官方消息与普通“106”短信严格区分开来,甚至设置新的号段用来发送官方消息;也可以在短信中强制标注发送者真实身份等;手机系统设置上,应当要能够精准地设置“贷款”“中奖”等关键词,屏蔽此类垃圾短信。

北京商报金融调查小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经常有贷款短信(为什么每天都有很多贷款的短信呢)":http://www.ljycsb.cn/dkzs/10752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