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多万,越亏越多!小米消金上半年亏损扩大43%,季春江能否力挽狂澜,下面是读懂数字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疫情期小米贷款
据重庆农商行财报,小米消费金融2022上半年亏损9319.6万元,亏损金额较2021年同期扩大了43%。读懂君尝试向小米消费金融求证亏损原因,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消费金融公司最大的成本无非三个——资金成本、获客成本和风险成本,三者中最重要的当属风险成本。
只要风险成本可控,前两个成本金额越来越高,结果可能是消金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好、利润越高。
而小米消金如此长期、大额的亏损是否是风控出了问题?乃至于在平台内出现了“系统性”风险?
8月9日,季春江的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裁任职资格,季春江为天星数科CRO,此前曾任宜信CRO。
CRO即首席风控官,CRO出身的高管担任总裁,这本身也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
从小米的亲儿子——随星借的疫情业绩去看,小米本身并不擅长金融业务;前任总裁周斌出身于传统银行,传统银行对线下网点较为依赖,而消费金融展业多依赖互联网渠道。
而季春江曾供职的宜信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鼎鼎大名,此前与季春江共事过的一位宜信高层也对其评价颇高,在他的掌舵下的小米消费金融能否力挽狂澜?读懂君比较看好。
如果小米消费金融真的是因为风控问题而亏损,且其接下来能够将烂账一次性“割掉”,读懂君预计:财务层面,小米消费金融的亏损在3~4季度逐步收窄甚至于扭亏,2023年或将迎来新生。
如果选择不割掉,那或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拔河赛。
下文是往期文章中提供的一些干货,由于小米消费金融相对闭塞,故而下文据首次发布已经数月,但依旧具备价值。
1、Q1又亏损?
重庆农商行一季报显示,其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为-1528.9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同步下降-1528.9万元。
过往因为小米消费金融为重庆农商行唯一联营企业,所以可以直接用持股比例去计算,但2022年情况有了一些变化。
2021年12月,重庆农商行和几家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企业,重庆农商行占股约31%,正常来讲重庆农商行应将该公司应该划入的联营、合营企业,影响其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等。
但2021年年报中,重庆农商行依然只有小米消费金融一家联营企业,原因不明,这种情况是否在2022年一季报延续无法确定,同时由于笔者在财务上是个二把刀,故严谨起见表述如下:
小米消费金融一季度可能再次亏损,亏损金额至多为5096万元,同时小米消费金融一季度净资产可能下降,下降金额至多为5096万元。
2、变现降薪的背景是什么?
除了少数奇葩外,很少会有公司在上升期克扣对于员工的收入、福利。小米消金变相降薪爆发于脉脉,稿件发出后,小米集团的人过来说:这是谣言!还问“如果脉脉删了那条状态,能不能删稿?”结果脉脉比较有骨气,最终也没有删帖,只加了个备注“内容存在争议”。随后,小米消费金融的官方微博发了声明,说是依据《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制定了新制度,由于与员工沟通环节不充分、不细致,引起了一些员工的误解和不满。这种说法比较有趣,把锅甩给了政策,问题是该政策2010年就发布了,小米消费金融2020年就成立,为何要在2021年才想着符合政策要求?况且政策要求金融机构“迟到一分钟扣一小时工资”、“忘记打卡不准补卡”了吗?变相降薪争议的爆发背景是什么?小米消费金融2021上半年的亏损超6500万元。有意思的是,2021三季度,亦即小米被曝变相降薪之后,虽然还是亏损,但亏损额大幅降低。原因是什么?笔者不知道,请不要阴谋论,笔者是真的不知道。3、2021年盈利之谜前三个季度,小米消费金融亏损超7000万,而2021全年居然盈利了。对于2021年的盈利,小米消费金融总裁周斌向蓝鲸财经介绍,事实上小米消金在营业半年后,即上述2020年年底及之后便一直盈利。前三季度账面显示亏损的情况,是因为金融机构在前三季度的业务通常增长较快,贷款余额时点数相对较高,存在拨备的问题。至年末随着业务的稳定,余额会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拨备也会减少,拨备后利润账自然就高了,而拨备前利润一直都在稳步上升。首先,以“前三季度”和四季度去作为盈亏的原因很不科学,言外之意,金融机构前三季度账面都要亏损才正常?连小米消费金融都不符合这一规律。笔者曾计算过小米消费金融各季度净利润,其在2020年和2021年都只有一个季度盈利,分别是2020年三季度和2021年四季度。其次,这个“拨备前利润”这个指标完全混淆概念,从没有人说小米消费金融拨备前利润是亏损的。利润分很多种,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净利润、扣非净利润......笔者操刀的几篇文章及媒体披露的亏损,指的都是归母净利润,而周斌总裁却拿拨备前利润来说明“一直盈利”,就很有趣。最让人无奈的是,拨备前利润能证明什么?金融机构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于信用风险,说白了今天借款人都还钱,金融机构就是歌舞升平,明天借款人都不还钱,金融机构立马完蛋。而拨备的意义就是为了让信用风险变得平滑,没有任何一家成熟的金融机构会以拨备前利润来说事,因为明眼人都知道,拨备的多与少可以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盈利与否,而且拨备本身是可以主观调节的。恰恰,周斌点出来的这个拨备前利润,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揣测“为何小米消费金融2021年扭亏为盈”的方向。话不能说得太明白,还是那个原则,笔者不做判断,读者自行思考。4、天星数科的资产对小米消金意义几何?2022年初,媒体曝出:天星数科的消费信贷资产将由小米消费金融承接。这会是小米消费金融2021年业绩逆风翻盘的原因吗?可能性很小,因为天星数科的消费贷资产也搞得一塌糊涂。2020年,小米集团不到90亿元的应收贷款,产生了超过17亿元的应收贷款信贷损失拨备......这种质量的资产给到小米消费金融,好像只能帮倒忙。5、总资产超60亿,这两个数据却低的吓人
一般来说,消费金融公司资产的主要组成就是对外发放的贷款。2021年末,小米消费金融总资产63.16亿元,这意味着其已经发放了大量贷款。目前已经公开披露的数据是:截至2021年5月,其放款总额就突破了50亿元。7、盈利的时点很反常
2021年下半年,消费金融公司都处于24%利率上限的压力之下,一些在往期经营十分良好的消费金融公司,甚至在2021下半年出现了亏损,而小米则恰恰相反,在前三季度亏损,居然在四季度盈利。8、盈利有两种情况盈利有两种,一种是经营很好,自然盈利,一种是数字层面的盈利。第二种什么意思呢?除非是实在调节不了了,否则一家公司盈利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会计,已经退市的乐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债务危机全面爆发、各个生态全面拉胯的2016年,靠着贾跃亭的财技盈利了。小米消费金融属于哪一种,笔者不下定论,读者自行思考。其实亏损与否本身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但小米消费金融偏偏喜欢将“首年盈利和连续两年盈利”这种说法作为宣传点,这就让其亏损成了一个污点。同时,仅仅是因为宣传口径的原因,就让小米消费金融想要竭力掩盖亏损?当时不是那么简单,周斌曾对媒体表示:“我们今年再盈利便是开业后连续三年盈利,就能拿到ABS资格,也一定是国内最快拿到ABS资格的消费金融公司。”但笔者认为,原因可能还不止这些,能说的都在上文说了,读者应该可以猜出一些可能性。(注:本文核心内容源自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借贷建议小米贷款能分多少期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林小林
近日,有用户向WEMONEY研究室反映,自己在查询征信时发现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消费金融”)在2022年2月发放了近4万余元贷款。该用户表示,自己未从小米消费金融贷款,目前的借款总额也仅有两万元左右。
小米消费金融2020年正式开业,是经银保监会批准,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出资人,成立的全国性型消费金融公司。
近期,小米消费金融进行了人事和业务的调整,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退出董事职位,新增季春江为董事。业务方面,将承接小米系天星数科消费信贷业务。WEMONEY研究室发现,目前天星数科的现金贷业务、小米分期(消费分期)业务均被并入小米消费金融。
01小米消费金融借贷利率24%
近期,黑龙江的孙女士准备购置新房,需要办理房贷,因此查询了自己的征信情况,却意外发现多出了一笔由小米消费金融发放的4万余元的贷款,征信记录显示,“2022年2月19日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发放的42142元其他个人消费贷款,2025年2月18日到期。截至2022年3月,余额4207。”孙女士大为震惊,她并没有在小米消费金融贷款,并且目前所有的总贷款额也仅两万元左右。
孙女士致电小米消费金融客服,客服表示这笔4万多的征信记录贷款并不是实际贷款金额,而是小米消费金融给孙女士的贷款额度。
据孙女士回忆,她曾在2022年2月19日从某网贷平台借款4000元。合同显示,资金方为小米消费金融,借贷利率为24%。正因为这笔借款,孙女士的征信报告才产生了4万多元的贷款记录,这笔记录也就是小米金融客服口中的贷款额度,而不是真实的贷款金额。
据了解,多家网络借贷平台与小米消费金融有合作。多位投诉人也表示,他们是从不同的网络借款平台借款,通过贷款合同发现资金方为小米消费金融。并且他们也遇到了与孙女士相同的情况,征信莫名多出一笔消费贷款,并且征信显示金融大于实际贷款金额。
孙女士认为,她并不知情小米消费金融发放的该笔贷款额度,也从未注册过或者使用过小米消费金融的任何产品。因为使用其他网贷产品而获取贷款额度,也应该在产品显著标明贷款来源。她疑虑,小米消费金融无缘无故多出的这笔记录否会影响到申请房贷。她要求小米消费金融去掉该消费记录。目前,对方未给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对此,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WEMONEY研究室,目前征信报告涉及到循环贷款会显示贷款额度和使用额度。一般来说,无法更改征信记录。
孙女士表示,目前其在网络借贷平台的贷款仅有1万多元,又没注册过小米消费金融的贷款产品,如何获得4万多的贷款额度?孙女士连同其他用户表示,无法理解小米消费金融仅给一个“贷款额度”的说法。
他们认为,自己是从网络借贷平台借款,在下款时平台也没有显著标明资金来源。而且,莫名多出笔数大额的贷款记录,而征信显示的贷款额度根本无法全部使用,他们怀疑小米消费金融虚假上报贷款额度,影响个人征信。
02小米分期业务被并入小米消费金融
用户的疑虑在于为何贷款产品没有直接注明资金方?对此,一家消费金融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监管要求助贷产品注明资金来源,但由于每家的产品设计不同,无法和信用卡一样做一个标准化的产品。
2021年11月,支付宝中的“借呗”启动品牌隔离,更名为“信用贷”,且明确提示由银行提供服务。蚂蚁集团回应称,由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则会在“信用贷”页面展示。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强化金融监管,预计后续其他互联网平台公司也会有类似的整改措施落地。
从上述投诉人的反馈中,小米消费金融在和各家平台合作时未显著注明资金方,导致用户误解,给用户带来了困扰。
小米消费金融开业仅两年,在产品设计和合作平台上仍有许多不足。在孙女士的贷款合同中可以看出,小米消费金融的贷款利率为24%。
按照民间借贷新规,借贷利率为LPR(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4倍,2022年1月一年期LPR已经下调至3.7%,即14.8%。按照此计算,小米消费金融的贷款利率远远高于新规。虽然小米消费金融不属于民间借贷机构,但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
此外,在业务层面,近期小米消费金融合并了小米旗下的信贷、电商分期业务。WEMONEY研究室发现该两项业务虽然已经接入小米消费金融,但未全面开放。
WEMONEY研究室以用户的身份注册了小米消费金融的随星借,但随星借并未给额度,仅向省呗、京东金条、豆豆钱等产品导流。WEMONEY研究室也注册了小米商城,同样未获得分期额度。
天星数科客服表示,现金贷和分期额度均由随星借评估给出,没有额度的用户可以通过在小米商城购买商品来获取,需要通过系统审核。
自2020年5月开业以来,不到两年时间,小米消费金融连续盈利。该公司人事方面迎来调整,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退出董事职位,新增季春江为董事。
随着小米消费金融承接天星数科消费信贷业务,其体量有望快速增大。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疫情期小米贷款(小米贷款能分多少期)":http://www.ljycsb.cn/dkzs/10718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