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马甲”就行了?禁令之下校园贷依然在违规放贷!,下面是杭州检察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带鱼贷款系列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早在2017年5月,原银监会等几个部门就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但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仍有不少网贷机构无视规定,披上创业贷、毕业贷、培训贷、求职贷等外衣,继续向大学生放贷。
网贷平台依然违规给大学生放贷
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为逃避监管部门查处,一些网贷平台的营销手段更为隐蔽,有的打着毕业贷、求职贷等旗号,改头换面继续向在校大学生违规放贷。
不少网贷平台通过QQ群推广业务。记者搜索发现,一些业务员在群里声称可以为在校大学生办理借款,并表示“无视负债、不看征信,不电审、不视频、不写借条,来一个下一个”。
大学生黄鹏在“先花一亿元”“分期乐”“闪银”等平台上都有借款。他告诉记者,虽然校园贷是明令禁止的,但有很多自称帮忙“清账上岸”的人在知乎、微博、微信上推广,表示可以帮忙贷款借新还旧,吸引了很多身负贷款的学生。
有的校园贷披上了“马甲”,比如回租贷、创业贷、求职贷等,花样百出。记者在贴吧上看到,一款名为“喵回租”的“ID贷”如此宣传:专业手机借贷平台,快速审核,快速到账。
一名大学生告诉记者,回租贷其实就是一种校园贷,又叫“ID贷”。具体操作是把手机“租赁”给贷款平台,绑定指定的苹果ID账号。平台估价3000元,扣除900元租赁费或者叫评估费后,到账2100元。实际上,手机仍由本人在使用,平台以租赁的名义变相给大学生发放高砍头息的贷款。如果没有按时还款,就通过读取手机通讯录、手机定位等功能威胁借款人。还有的平台无视规定,不审核身份故意给大学生放贷,而且都是“砍头贷”。重庆大学生杨欣就陷入现金贷平台“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里。她在“小蚁钱包”“易周宝”“速贷钱包”“先花一亿元”等几十个平台都借了贷,最近的一次是3月初在“易周宝”上借款3000元,7天到期,实际到账只有2100元,年化贷款利率高达1564%,逾期费则一天150元。记者看到,这笔3000元的借款在一个月内已经滚成7000多元。20岁的大二学生刘星最近在“小带鱼”网贷上借了2000元,实际到账只有1600元,相当于年化贷款利率超过1000%。7天后由于无力偿还,催收公司就一直给他父母打骚扰电话。
有的平台身份审核形同虚设
“其实,根据身份证的年龄就可以大致判断身份,如果真不想做大学生群体贷款,严格设定25周岁以上的审核门槛基本就能筛除了。”一家现金贷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
多名在校大学生向记者反映,大多数平台都标明18岁以上才能借款,但对具体身份不进行甄别,只要勾选“不是学生”的选项就可以通过审核。“虽然有的平台标明了不向学生放款,但借款的时候根本不会问你是不是学生,凭身份证就能贷款了。”杨欣说。
黄鹏告诉记者,在很多平台贷款填资料的时候随便填一个学校附近的公司,上传身份证、手机运营商认证、录个认证视频就可以借款了。
“分期乐”号称是面向年轻人的分期购物商城,其App上的醒目位置有“乐花借钱”的借款服务。申请借款需注册填写个人资料,有“已工作”“未工作”的选项,若选择“未工作”需要填写所在学校和入学时间。
大学生刘星给记者看了他在“分期乐”上的个人资料,明确填写了正在就读的学校和入学时间,但3月26日,已在多个网贷平台负债数万元的他仍顺利地从分期乐平台上成功借款。
记者以大学生的身份致电“分期乐”咨询借款,客服告知,只要年满18周岁就可以申请借款,与是不是学生无关。平台提供技术和初审服务,最终放款是合作的金融机构。记者看到,“聚投诉”上有不少关于“分期乐”向大学生放贷的投诉。一位熊先生吐槽:“‘分期乐’满校园做推广、打广告,教室里面、桌子上面都是‘分期乐’的小卡片。”家长刘女士称:“‘分期乐’故意诱骗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超能力消费和借贷款,在学生没有还款能力时就进行电话和短信轰炸威胁,进而绑架家长还款。”把惩治校园贷规定落到实处,
增加面向大学生的正规金融服务
一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平台对违规给大学生放款心知肚明,他们就是认定大学生的父母会替孩子还款,所以哪怕学生没有收入来源也要继续做。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最近,相关部门对借款期限为7天或14天、收取高额砍头息和利息的“714高炮”平台查得紧了,于是很多平台改头换面变成30天、56天,或者将App升级成分期购物商城、贷款超市等来打掩护。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应协同各监管主体和有关部门,把惩治校园贷的规定落到实处,取缔无证无牌放贷平台,尤其要打击那些有合法牌照的平台违规给大学生放贷。网贷平台也应切实负起核查责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专家建议,要疏堵结合,让正规金融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正规金融服务。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对校园贷问题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研,他从银保监会获得的反馈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全国有12家银行开展学生信用卡业务,共发放学生信用卡401万张,贷款余额4亿元。下一步,应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增加面向大学生的金融服务。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建议,有关部门可探讨与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建立针对在校学生群体的风控模型,为规范校园贷市场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小鱼网贷
蛋壳公寓热搜不断,在这场平台跑路,留下房东与租客艰难维权的斗争中,还租金贷成为了压垮受害租客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知道,入住长租公寓需交满一年的房租,而年轻人大多都穷,平台为了扩张规模,在短时间内吸引用户和快速集资,给无法一次性支付这笔巨款的租客提供网贷,表面上解决租客的燃眉之急,实际上不讲武德,欺负这群涉世未深的打工人,让他们被房东退房没地住,最后还得还网贷。花呗借呗分期乐,白条月付租金贷,过度负责正在蚕食年轻人的未来。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矛盾体,在他最年轻活力,消费能力最强的时候,偏偏是他收入最低的时候,而消费主义从来不会放过任何没钱的年轻人。鱼儿为什么会上钩呢?也许是被消费主义洗脑,消费能力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收入能力,认为购买了某件价格较高的商品就是买得了身份认同,于是他们选择了门槛低的网贷,开始了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而后天只能梦碎;也许是因为某些原因接触了博彩,企图不劳而获,靠赌博翻身,最终为了还赌债;也许是穷途末日,拿着仅剩的一张身份证能搞一笔算一笔,寅吃卯粮。他们都在被敲骨吸髓,变成定期上供的工具人。
网贷广告无孔不入
是薅资本主义羊毛还是当资本主义的韭菜?有人说我一开始选择网购是为了省钱,后来发现收不住手月月吃土了。各类网贷推出之初,资本家会使用糖衣炮弹战术,打着普惠天下的口号,大规模烧钱给消费者一点福利争夺用户资源,等到用户规模成熟、用户粘性变大之时,便挥起镰刀大肆收割,在这种恶性竞争之下导致部分理财观念薄弱的用户过度负债,每天都在研究新的贷款平台,在以贷养贷的泥沼里难以挣脱,在打工人和三和大神的边际徘徊。
别再贷了,如果你还想网贷,可以去一些论坛搜“网贷”先去了解它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再好好想想要不要贷。对于消费主义老辣的洗脑能力,我们是招架不住的,扎扎实实存钱才是普通年轻人的唯一出路。开源节流,三分靠打拼,七分靠运气,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低欲望消费,少逛购物网站,少盲目消费。对于糖衣炮弹,我们要警惕,把糖衣吃下去,再把炮弹还给他们。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带鱼贷款系列(小鱼网贷)":http://www.ljycsb.cn/dkzs/10716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