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银行防疫贷款报道(银行发放贷款报道)

银行防疫贷款报道(银行发放贷款报道)

贷款知识 红网 投稿

永不后退的“阳”群——长沙农商银行抗疫“阳”历,下面是红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银行防疫贷款报道

2022年的尾声,伴随着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越是艰难时刻,越要冲锋在前,长沙农商银行高铁新城支行在这一刻,凝聚出强大战力,各级党员干部和基层员工不惧疫情,敢于担当,同心同力,在平凡的岗位谱写出一本不平凡的抗疫“阳”历。

定海神针“领头阳”

高铁新城支行行长杨军,率先垂范,一直坚守岗位,站在疫情防控斗争的第一线,确保支行有序运营,做好群众思想,落实防范措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闭口不谈,却时刻关心员工情况,尤其重视防疫物资的采购,他说,一定要把防疫物资平均分配给所有员工;一定要把防疫物资发到所有员工手上,一定要做好后勤保障,为大家解决后顾之忧,让一线员工能安心“战斗”。

对于支行的经营发展,他更是从没有丝毫松懈,在大家陆续复岗的第一天,召开年度收官工作线上会议,凝聚思想,给大家注射一支“强心剂”。他像是“定海神针”,针住所有风浪,带领着高铁新城支行走得更稳、更远。

义无反顾“冲锋阳”

在病毒肆虐的艰难时刻,高铁新城支行涌现了无数闪耀责任与担当的风景线,他们忘记身体的不适,坚持工作,他们不分岗位、不分年龄,冲锋在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初心、践行使命。

“不良压降必须完成”——作为授信部经理,当高铁新城支行机关出现大范围感染后,武勇顶着身体的不适,独自一人在办公室工作。在国研置业一案代理律师、执行法官均确诊阳性,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不能马上办理法拍房过户的情况下,他与区法院协调执行款划款事宜并当天将承诺函等文书送至执行局。按照总行统一部署,将德政园支行某对公客户4000万表内不良贷款核销并做好了账务处理,确保支行不良压降工作顺利开展。

“为客户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是我们的使命”。高桥支行某公司客户急着需要支付一笔材料款,向高桥支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400万元,到期未支付款项工地就会被强制停工,而该企业的工程又是住宅建设项目,停工的话会导致延期交房,影响面较为广泛。高桥支行行长肖灿了解该情况后,主动联系了客户,在了解客户的困难之后,高桥支行迅速响应,及时与一级支行领导联系,一级支行领导得知情况后开通授信审批绿色通道,安排专人在线审批贷款。肖灿和客户经理肖彬立即带着合同去到客户家中完成合同面签,随后又拿着贷款审批文本一个一个找审批人员签字,一天时间内成功发放了该笔贷款,高效快捷地保障了客户疫情防控期间的金融需求,让客户感受到了农商速度,体会到了农商关怀。

“坚守一线”——因年底汽配支行所在汽配市场要开展收租与交租业务,支行柜员经短暂的休养后就返岗,在做好防护工作后投入到工作中,全力保障汽配市场收租工作顺利完成。虽身体吃不消,但柜员们都坚守岗位,以实际行动保障着汽配支行各项金融服务正常运转。

“天选打工人”——运营管理部廖娜,为保障网点有序运行和年终决算工作圆满完成,在高铁新城支行各部门员工陆续确诊的时刻,她不顾风险,坚持工作,身兼数职,坚守到最后一刻,直至身体已无法支撑,才选择带着工作回家休息。

“三个人撑起支行”——天翼支行在一名柜员首先被发现阳性后,随后接连5人连续病倒,此时整个支行只剩下副行长朱力、客户经理汪霞和柜面经理蒋文清,三人挑起了支行重担:朱力将自己申请为兼职授权人员,保证柜台业务能顺利进行;蒋文清连续5天一人在柜台当班,任劳任怨,配合支行信贷业务办理,并且实现业务“零差错”;汪霞在母亲生病急需人照顾的这段时间内,仍然加班加点,白天下户,晚上加班,急客户之所急,保证支行重要客户的保函按时开立,解决客户资金的燃眉之急。

“哪里需要我就在那里”——随着疫情不断扩散,花桥支行人员大面积被感染,支行柜面经理张黎主动要求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连续上班10天,确保支行运营工作正常运行,而自己家中老公也“阳”了,有个2岁的小孩都未来得及照顾,为了大家舍弃小家,这就是朴实的农信人。

“农信人的坚守与初心”——黎托支行李芳,作为一名农信系统的老员工,在支行柜员全部感染后坚持连续坐柜一周,一人身兼柜面经理、柜员、大堂经理。在距离她退休的最后一个月里,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什么是农信人的坚守与初心。

昨天已经过去,未来在于耕耘。随着大家身体的恢复,高铁新城支行也开始了2023年的新航程,有这样一群让人感动、敢闯敢拼、在岗位上挥洒汗水的农信人,一定会驶向阴霾散尽、繁花似锦的春天!

银行发放贷款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香港报道

3月30日,中国建设银行于京港两地举办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建设银行行长张金良、副行长王兵、董事会秘书胡昌苗、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出席香港会场做业绩发布并答问。这是疫情防控形势趋稳以来,建设银行首次在香港举办线下业绩发布会,这也使得建设银行成为首批赴港回应市场关切的金融央企。副行长崔勇、纪志宏等出席北京会场。

在此之前,建设银行发布了2022年年报。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建设银行集团资产总额34.6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4.37%;实现净利润3231.66亿元,较上年增长6.33%。报告期末,该行资本充足率18.42%,不良贷款率1.38%,拨备覆盖率241.53%。基于良好的业绩,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现金股息每股0.389元(含税)。

发布会上,建设银行管理层回应了包括资产质量、信贷投放、房地产金融、金融科技等在内的多个热点话题。特别是,管理层从不同角度对该行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阐述。

张金良介绍,去年建设银行的资产负债稳健均衡增长,经营效益保持市场前列,资产质量管控成效显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在回答与资产质量相关的问题时,张金良表示,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受实体经济影响,也与自身能力密切相关。建设银行有着良好的风险内控基础,未来将继续完善全面风险治理体系,把好新增入口、存量管控以及不良处置“三道闸口”。“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坚决守住一张干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张金良说道。

今年信贷投放节奏将适度靠前

2022年,建设银行集团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8460.17亿元,较上年增加789.56亿元,增幅10.29%。此外,由于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较上年增长12.43%。

建设银行集团不良贷款余额2,928.25亿元,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该行表示,2022年持续做好风险研判,前瞻主动应对风险挑战,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基础管理,强化风险防控,妥善化解处置,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值得关注的是,建设银行公司类贷款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末,该行境内公司类贷款11.0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43万亿元,增幅14.87%;不良率2.08%。在个人贷款方面,2022年末,该行境内个人贷款和垫款8.2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448.40亿元,增幅4.37%。

崔勇表示,去年建设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投得好,另外一方面要投得准,同时实现了快速投放。”崔勇说道。

崔勇具体介绍了建设银行2022的重点信贷投向。一是普惠金融,二是先进制造业与绿色金融,三是乡村振兴,四是发挥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传统优势,五是做好金融支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五方面均显示,去年建设银行信贷投放的增量和增速都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在“投得准、投得好、投得快”上实现了预期目标。

年报数据显示,建设银行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5.71万亿元,较上年增加6,394.37亿元,增幅12.62%,余额在公司类贷款中的占比为51.79% ;不良率1.47%。投向制造业的贷款2.2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5,542.32亿元,增幅32.78%。

谈及2023年的信贷投放计划时,崔勇表示,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将积极履行大行责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维护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信贷投放节奏将适度靠前。

据了解,2023年建设银行将增加“幸福产业”投向。该行管理层根据当前经营形势要求,结合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需求,明确“康养、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六大板块为“幸福产业”板块,年内将围绕这一板块持续加大信贷投入。

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35万亿

在今年年报致辞中,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写道:“2022年,普惠金融战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新进步。”在业绩发布会上,多名管理层从不同角度谈及了该行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

张金良介绍,建设银行的普惠金融市场领先,截至2022年末,监管口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3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4776.76亿元,增幅25.49%。

据了解,建设银行集团的数字普惠金融以“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为核心展开。截至2022年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客户已达253万户,较上年增加58.92万户。

去年,建设银行升级打造“建行惠懂你”3.0综合化生态型服务平台,立足“融资、成长、生态”三条主线,在做强核心信贷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丰富金融及公共服务。截至2022年末,“建行惠懂你”APP累计访问量2.1亿次,下载量超过2,650万次 ;注册个人用户1773万户,认证企业897万户、较上年增加257万户 ;授信客户199万户,授信金额1.64万亿元,分别较上年增加72.62万户和6,462.71亿元,创历史新高。

崔勇介绍,普惠金融发源于国外,做大于国内。“就我个人而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普惠金融到底做不做,二是做不做的好,三是如何在做好的基础上做大。目前,建设银行已经走到了第三个阶段。”

崔勇进一步介绍了一组与普惠金融相关的数据:一是该行普惠金融的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左右,低于全集团不良率,更低于整个对公板块的不良水平。二是建设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力度,当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在4.00%左右。此外,发展普惠金融也为建设银行带来了大量私人银行客户和供应链业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益是多多的,风险是可控的。”崔勇说道。崔勇进一步用多个“请大家放心”来呼吁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崔勇表示,2023年建行将在普惠金融继续发力。一是提升授信客户的覆盖面;二是同时围绕小额化、小微化、便捷化加快“惠懂你”平台的打造。

欧美银行风险事件影响有限

近期欧美银行风险事件频出,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发布会上,纪志宏对欧美银行风险事件对建设银行的影响做出了明确回应。纪志宏表示,目前建行集团对硅谷银行、瑞士信贷全集团均没有风险敞口,建行集团受到的直接影响是非常小的。即使从间接或者衍生的角度来看,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

在谈及提升经营发展质效时,张金良也表示,新的一年建设银行还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尤其要深刻汲取欧美银行近期危机事件的教训,进一步优化风险治理体系、加强市场研判,动态优化调整表内外资产配置策略,管理好风险敞口,统筹防控好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确保经得起经济周期和市场波动的考验,做好国家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去年,受房地产等行业下行影响,银行业风险管控压力增大。净利息收益率和资产回报率下降,银行经营压力有所增加。建设银行的房地产相关业务经营情况也备受市场关注。

程远国表示,建设银行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在防范重大次生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优质房企的支持力度,推动房地产业务向新模式平稳过渡。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是做好优质房企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通过信贷、债券、股权、资管类的产品多种方式满足优质房企的合理需求;二是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简化业务流程;三是持续优化房地产融资业务的规定,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优化房地产开发贷经营策略,不搞“一刀切”;四是要做好保交楼配套金融服务工作,按照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的要求,努力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

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末,建设银行境内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48万亿元,余额和当年投放金额市场领先。2022年内,该行支持优质头部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需求,承销房地产企业323.35亿元债务融资工具,房地产并购票据22.9亿元。

此外,建设银行试点设立募资规模300亿元的住房租赁基金。用于收购房企自持住宅、商办物业、低成本租赁用地项目等存量资产,将其改造为租赁住房,增加市场化长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截至2022年末,建设银行类住房租赁贷款余额2,421.92亿元,较上年增加1,087.31亿元,增幅81.47%,支持住房租赁企业超过1,000家、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超过600个。

金融科技投入占营收的2.83%

金融科技是建设银行“三大战略”之一。近几年,建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均保持在营收的2%以上。具体来看,2021年该行金融科技投入为235.76亿元,2020年为221.09亿元。

年报信息显示,2022年建设银行保持了在金融科技方面的“高投入”。截至2022年末,该行金融科技人员15811人,占集团人数的4.20%;金融科技投入232.9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3%。

“金融科技战略是建设银行的‘三大战略’之一,我们的愿景是致力于打造最懂科技的金融集团,我们也坚信‘无科技不金融’,所以金融科技已经融入到建设银行新金融行动和金融管理的方方面面。”王兵表示。

2023年初,建设银行正式发布了“建行云”。“建行云”是具有新金融共享特征的行业云,整合了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建行云”之于建设银行的特别意义在于,探索出改变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新范式。

年报透露,“建行云”已实现“多功能区、多地域、多技术栈、多种芯片”的“四多”布局,算力规模较上年提升超30%。

近年来,建设银行实践手机银行、建行生活“双子星”战略,以数字平台连接生态场景,通过平台用户互通、流量贯通,实现两大数字化引擎协同经营,形成金融与非金融全覆盖的“双子星”核心平台新生态。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末,建设银行手机银行用户数达4.40亿户,“建行生活”注册用户数达1亿规模,已承接220多个城市政府消费券发放。

此外,建行集团纵深推进智慧政务战略,助力数字政府发展。截至2022年末,累计与29个省级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为14省13市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 “互联网+监管”平台或应用场景 ;平台注册用户达2.4亿户,累计业务办理量达40亿笔。

王兵表示,数字技术作为解决金融资源配置公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重构了信用与风控体系,使得银行下沉了服务重心,为建行提出的“服务大多数人”的新金融实践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引擎和基础支持。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防疫贷款报道(银行发放贷款报道)":http://www.ljycsb.cn/dkzs/10714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