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大股东或再添“险资”,太平人寿30亿元竞得6.33%股权,下面是华夏时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中国太平贷款保单贷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夏高琴 张智 南京报道
“本次股权处置,前后历时一年多,成果来之不易。”浙商银行(601916.SH)董事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日前,“京东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显示,浙商银行原股东旅行者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旅行者汽车集团”)持有的13.4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6.33%)由太平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平人寿”)牵头竞得,成交价30.06亿元。
此次股权转让成功后,原第三大股东旅行者汽车将退出浙商银行股东之列,浙商银行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于起拍价一锤定音
5月14日上午10点,京东线上司法拍卖平台上,浙商银行13.46亿股股票二次拍卖成功拍出。
记者注意到,本场拍卖市场价为40亿元,起拍价为28.8亿元,最终太平人寿拍卖成交价为30.06亿元,以高于起拍价1.26亿元拍下,对应拍卖公告中标注的市场价40亿元,相当于以市场价的七五折拿下浙商银行13.47亿股,平均折合2.23元/股。
据了解,该部分股权为旅行者汽车集团所持有,且曾一直位列浙商银行第三大股东。旅行者汽车集团是安邦保险集团原实际控制人吴小晖有关的公司之一,2018年在“安邦案”爆发后,旅行者汽车集团持有的浙商银行股权也被司法冻结,而如何处置该部分问题股权一直以来“悬而未决”。
在此次拍卖成功前,浙商银行的问题股权曾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2019年11月,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受上海一中院委托,银保监会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接管工作组对浙商银行13.47亿股股份进行处置,当时的转让底价为68.69亿元,折合每股约5.1元。不过显然并未成功转让。
之后这部分股权在京东拍卖网上架,并经历了一次流拍。5月13日,该部分股权再次公开拍卖,最终由太平人寿成功竞得。
对于拍卖结果,浙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问题股权成功拍卖,在消除历史遗留股权问题的同时,也改善了股权结构。”
公开信息显示,太平人寿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子公司之一,后者于1929年在上海创立,是我国历史上持续经营最为悠久的民族保险品牌,也是我国唯一一家管理总部在境外的中管金融企业。
据悉,该部分股权并非由太平人寿一家机构出资竞得,而是数家机构集体竞买,具体竞买人信息及持股数量有待后续披露。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拍卖标的最终成交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裁定为准。待后续裁定过户手续办理完毕后,该行将进一步披露相关信息。拍卖股份最终过户完成后,旅行者汽车将不再持有浙商银行股份。
再获险企青睐
从目前浙商银行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来看,太平人寿并不是首家大额入股浙商银行的险资,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席位的是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12年民生保险通过受让万向控股持有的浙商银行股份进入首发原始股东之列。
事实上,在金融领域,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联动早就不是新鲜话题,除了银行参与设立保险公司或与保险公司在渠道方面相互合作之外,保险公司入股银行的行为也更加寻常。
独立经济研究者张竹然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股权一直就是保险资金颇为青睐的投资标的,银行股历来都以股价相对稳定,同时分红可观,较高的股息率著称,特别适合于保险机构这种中长期资金长期持有。”
除浙商银行外,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等同样也获得多家保险公司的“青睐”。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42家上市银行,其中18家银行前十大股东均存在险资身影。
回到浙商银行此次太平人寿以30余亿拿下13.47亿银行股票,在张竹然看来是双赢的,他表示:“目前中小银行普遍缺乏资本金,而背后拥有一个险资股东,也会使得浙商银行日后的资本金补充路径更具想象空间,与此同时,太平人寿也获得一笔不错的交易,相当于其得到了一块银行牌照,可类比的机构包括广发银行与平安银行。”
事实上,上市企业股权架构一直都是投资人较为关注的重点,股东自身拥有的综合性资源,能在与上市企业业务互动中带来协同效应。
对于险企入股,浙商银行也表示,太平人寿作为著名险资和中央金融企业,此次牵头投资30余亿元入股浙商银行,对改善公司治理和后续资本补充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浙商银行经营效益也在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达2.6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66%;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0.85亿元、增长12.14%;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36.18亿元,增长7.67%。全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5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0%。吸收存款1.68万亿元,增长18.77%。
太平实时贷利息多少
文/郭少圳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蓬勃发展,科技赋能各行各业的趋势已然形成,诸多行业的运营逻辑与客户体验发生深刻变革。作为与客户深度链接的金融细分行业,保险行业与科技力量的碰撞也备受瞩目,保险科技方兴未艾。
在保险科技的应用领域中,理赔成为重中之重。作为保险服务流程中的“最后一公里”,理赔的质量关系到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也最能影响客户的满意度。然而,近年来,理赔纠纷依然是保险消费投诉中占比最高的类别,这也倒逼保险公司加快科技赋能与创新步伐,提升理赔质量,改善客户体验。
作为金融央企中国太平旗下寿险子公司,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太平人寿”)在这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该公司针对保险理赔这一消费痛点,依托先进科技,推出了“秒赔”服务,从受理到给付最快仅需1秒钟。
在9月24日举办的外滩大会保险科技分论坛上,太平人寿党委书记、总经理程永红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秒赔”服务极大提升了客户理赔体验,增强了代理人队伍对公司理赔的自信,提升了太平人寿在理赔方面的市场竞争力,也改善了太平人寿的业务和服务生态。
告别蛮荒时代,理赔加速进化
损失补偿与经济给付是保险的基本职能,理赔则使保险的基本职能得以实现,是保险公司天然的职责和根本使命,也是保险公司兼顾风险和服务的核心经营板块。对保险公司来说,理赔的质量事关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对客户来说,理赔是保险服务流程中的“最后一公里”,深刻影响着客户的体验与满意度。
然而,受制于种种因素,保险行业的理赔服务却一直饱受诟病。公众对保险理赔的误解多、满意度低,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痛点。
近年来,理赔纠纷仍然是保险消费投诉中占比最高的类别。据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国内全部保险消费投诉案件中(含财产险和人身险),理赔纠纷案件占比高达49.56%。财产险公司投诉中,理赔纠纷案件占75.14%;人身险公司投诉中,理赔纠纷案件占20.6%。尤其是人身险公司的理赔纠纷案件,事关被保险人的伤病或死亡,若处理不好容易引发大量舆论关注,对险企品牌形象、行业公众形象造成严重伤害。
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兴起及发展,令保险科技成为生机勃勃的新生事物,理赔质量的提升也成为可能,险企纷纷入局。
2018年5月,太平人寿在全国推出“秒赔”服务。该服务是一项可在线上完成申请、影像资料自助收集、自动理赔规则校验审核,能为客户提供移动理赔的新服务。
用户操作方面,“秒赔”做到了“手机受理”,所有产品类型的理赔业务申请和受理都可以在一个APP上完成,整个全过程只有“选、核、拍、签”四个步聚,全程交互页面也仅四个;服务效率方面,秒赔做到了“多种赔付”,全业务类型理赔申请,不用客户跑腿。“秒赔”对事实清晰、材料完备、一定金额范围内的简单案件,可以自动理赔,即时赔付。
2019年,“秒赔”完成了56万件案件的理赔,占全部理赔案件的68%,从受理到给付最快仅需1秒钟,令太平人寿理赔服务的平均处理时效降低至1.08小时,较传统模式缩短了一倍有余;2019年全年,通过“秒赔”理赔的金额超过37亿元,累计使用人数近80万人。
从“赔钱”到“赔满意”
“秒赔的开发和落地源于理赔观念的进化。过去我们总认为理赔就是一个纯粹的支出环节,但现在根据我们的洞察,理赔是一个体系。”程永红说。
程永红指出,从客户视角来看,客户关心的不仅仅是钱能一分不少地到账,还在于能否在他最需要、最急迫、最无力的时候,赔得又早、又快、又好,过程还要简便、顺畅。客户要的不仅仅是风险补偿,还有压力的分担、心理的抚慰,本质需求是“满意”;从公司视角来看,理赔不仅仅是一个让客户单方满意的过程,而是让客户、代理人、理赔人员多方满意的过程。理赔已不仅仅是流程,而是赋予功能和价值的产品;理赔不仅仅是支出项,更要通过理赔创造营销场景和服务场景,“赔出生产力”。
“从这些视角来看,理赔已不仅仅是业务流程的终点,更应成为业务流程的起点;理赔不仅关系到公司和既有客户之间的关系,还可通过社交网络带来新客户的流量。一句话,理赔的内核必须要从过去的‘赔钱’转变为‘赔满意’。”
那么,“秒赔”如何让客户、销售队伍、公司均满意呢?
对客户而言,解决客户痛点,客户就会满意;满足需求超越预期,体验即可提升。“先赔、快赔、预赔、直赔”是“秒赔”这“秒赔”的四大作业模式,呼应不同客户的需求。比方说“预赔”,对重大疾病前置核实无误即可预给付,目前平均时效是1.3个小时;最快的是“先赔”,即先赔后核,平均时效是2分钟20秒。
对销售队伍而言,让他们更容易开展业务和服务,他们就会满意。一方面,“秒赔”强化了太平人寿的理赔品牌,让代理人做业务更容易;另一方面,“秒赔”为代理人增加了部分营销和服务场景,包括由代理人上门现场为客户操作、授予高等级代理人部分理赔决策权、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帮助代理人实现高效传播等。
对保险公司而言,“秒赔”对公司的满足点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树立良好的理赔服务品牌,并让客户和代理人满意,有益于建立良性的经营生态;其二,出于经济效益考虑,保险公司既要规避理赔风险,也要通过理赔流程的优化以节约人工和运营成本。
“满意”是怎样炼成的?
“赔出满意”是“秒赔”的精髓,但达成此种满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据程永红透露,太平人寿复业以来,公司的运营理赔就是集中运作、标准化作业。在此之前,该公司也通过应用规则引擎等技术模型,推出了“自动理赔”。在“秒赔”推出前的10年期间,太平人寿沉淀了千万级体量的标准数据库,具备4600条规则的自动理赔规则库,7.7万种药品及13.7万条诊疗项目的医保药品自动理算系统。
“太平人寿的标准化集中作业、自动理赔的良好基础是秒赔快速推出的重要前提。我们的项目开发组在2018年1月成立,仅仅用四个月时间,就实现了全系统上线。如果运营作业的标准化做得不好,是不可能积累高质量的客户信息基础数据库和理赔经验数据库的,而这两个数据库,都是秒赔系统的关键。”程永红说。
技术的高集成应用也是关键。把复杂的事留给后台技术,把简单的流程留给前台服务。程永红介绍称,在前台服务端,客户在手机上通过“选、核、拍、签”4个步骤,就可以完成各种理赔申请。而简洁的前台背后,有复杂的技术做支撑。OCR技术、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电子签名、银联校验、实时支付以及微信朋友圈帮助太平人寿将业务影像信息化、业务数据结构化。同时,通过自动化规则引擎,理赔医疗模型和精准提调模型,完成业务风险的自动筛选和处理,理赔款实时到账。
“秒赔”技术的关键在风控。该公司以规则引擎、医疗行为模型、精准提调模型三位一体的“三层过滤”漏斗式风险控制模型,实现更严的“秒赔”服务风控。与传统理赔比,“秒赔”的风控强度和级别更高。从2019年数据来看,“秒赔”相较传统理赔风控品质略有提升,特别是在单证识别、资格人识别上较人工更客观,更准确。
当然,“秒赔”势必需要不断进化,理赔的未来在哪里?
“我们认为,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是未来保险行业发展的关键,更是理赔的未来。”程永红表示,太平人寿正在推动“秒赔”向“智能理赔”的升级,拟以智能采集、智能分析、智能风控、智能决策为四大支柱,以医学专业知识库为基础,智能处理平台为媒介,医学知识图谱为核心,实现理赔向智能化升级跨越。智能会让理赔体验更美好,保险也会让生活更美好。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国太平贷款保单贷款(太平实时贷利息多少)":http://www.ljycsb.cn/dkzs/10641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