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重振再出发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下面是中国经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中国人寿贷款几天到账
来源:经济日报
图① 中国人寿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咨询的老人答疑解惑。
图② 2019年5月,中国人寿董事长王滨一行在公司定点扶贫县湖北省郧西县安家乡的神雾岭茶厂实地调研“国寿七夕茶”精准扶贫项目。
(资料图片)
作为国有大型金融保险集团,中国人寿认为,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首先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好自己的定位。这也是其提出“重振国寿战略”的原因所在。该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人寿在金融保险行业中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人寿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
作为国有大型金融保险集团,自1949年10月20日成立以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就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担当着特殊而重要的角色。
今年年初,中国人寿提出“重振国寿再出发”。“这是中国人寿面向新时代做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和选择,是这一代国寿人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其内涵是进一步明确中国人寿在金融保险行业中的定位,进一步明确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说。
一句“以一往无前的崭新姿态重振国寿再出发、再立新功”,道出了中国人寿将凝聚更强动力,更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担当和心声。
服务中国百姓有大爱
“中国人寿是中国人的保险公司。”记者最近在广州采访中国人寿公益保险“来穗妈妈爱心计划”时听到了这样的声音。说话的是年过六旬、在广州生活了多年的河南籍大妈袁珺。
在袁珺看来,中国人寿作为保险行业的“老字号”最值得信任了。因此,早在河南老家时,袁大妈就成了中国人寿的保户。
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定居广州的袁大妈又被中国人寿感动了。原来,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风,中国人寿与广州市妇联合作开展了“来穗妈妈爱心计划”公益保险活动。这是一个针对来穗女性流动性大、基本社会保障不全面等情况设计的专属方案。该方案以“公益+保险+健康管理”为设计思路,旨在让400万来穗女性感受到“广州温度”,更好地融入广州发展。
“来穗妈妈爱心计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保险产品。按照广州市妇联发展部部长袁微的说法:“我们选择中国人寿,不仅因为它是国有保险公司,更重要的是它对公益非常热心。‘来穗妈妈爱心计划’能够顺利落地,是中国人寿与妇联多次协商的结果。比如不限年龄,将女性‘原位癌’列入保障范围,这些都不是一般商业保险愿意或者可以做到的。关键时候,中国人寿果断担负起责任,并表示‘风险全担,没有万一’。”
正是这种“风险全担,没有万一”的高度责任感和社会担当,铸造出中国人寿的金字招牌。多年来,中国人寿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把为中国百姓提供最好的保险保障作为自己的责任。从发挥保险优势、健全民生保障、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有效路径,到助力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学有所教的美好生活,中国人寿的保障一样不落。
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人寿开展的大病保险项目覆盖4亿多城乡居民,累计为2800多万人次支付赔款600多亿元。截至2019年6月末,中国人寿累计帮扶1162个贫困点(贫困县、乡镇、村),帮扶12.96万贫困户、49.19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累计派驻扶贫工作人员2222名,累计投入资金2.86亿元。
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在广州地铁集团的展览厅内,记者看到了一幅设计精妙、规模宏大的大湾区世界级轨道交通网络布局蓝图,其目标为推动大湾区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在这一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中国人寿财险是重要保障者之一。
“我们对中国人寿的理赔服务非常满意。在多年的合作中,中国人寿一直严格遵守保险合同约定,对案件处理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体现出央企的责任担当和契约精神。比如2017年5月,广州地铁14号线支线镇龙北站在建工程受暴雨影响,造成正在安装的控制柜、电梯和轨道等设备受损,中国人寿财险查勘员接到报案后当天即赶到现场查勘。当时我们向中国人寿财险提出了预赔300万元的申请。中国人寿财险急客户所急,很快将预赔款支付到账,及时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困难。”广州地铁集团财务部总经理王晓斌对记者说。
用保险保障支持实体经济,只是中国人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整体工程中的一部分。按照中央“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人寿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优化保险产品供给结构、注重保障型业务发展,真正发挥保险业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仅在大湾区,中国人寿就累计承保基础建设项目300余个,提供风险保障超过20万亿元,为打通大湾区交通网络、实现海陆空互联互通作出了积极贡献。
除了保险保障,中国人寿还充分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来源稳、投资方式灵活多样的优势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寿通过股票、债券、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5.16万亿元,成为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领跑者和先行者。
在综合保障服务上,2017年,中国人寿资产公司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债转股投资合作。此后,在国家电投“企业年金受托人遴选项目竞争性谈判”中,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再次中选,续签管理资金100亿元;广发银行北京分行成功入围国家电投公开市场债券业务承销商名单及贷款银行白名单,并向国家电投本部发放5亿元贷款;国寿安保基金对国家电投1000万元资金进行委托管理。
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中国人寿在北京投资项目35个,直接投资金额超过1300亿元;发起设立白洋淀生态环保基金,这是雄安的第一只基金;担任雄安首期政府债发行独家财务顾问并成为最大投资人;出资120亿元设立国寿北控水务基金;成立中国人寿雄安金融发展中心。
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广发银行在大湾区的10家分行人民币贷款余额超3400亿元;向广州基金、广州开发区基金出资170亿元。
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方面,出资200亿元入股中石化川气东送项目,该项目是连接长江经济带沿线唯一的天然气长输管线。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国人寿还先后设立新加坡公司、印度尼西亚公司,投资了中东欧基金,并成立了伦敦办事处。
科技创新拓展新领域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保险的深度融合,保险行业从产品设计、销售服务到理赔速度、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中国人寿也不例外。
“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要切实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大、加快、加强科技国寿建设,让科技创新驱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王滨表示。
今年初,中国人寿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重振国寿“三转、四型、三化”的战略思路和“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反复强调科技创新,包括加快推进从人力驱动向人力与科技双轮驱动转型,全力建设科技驱动型企业,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人寿的重要战略之一。
事实上,中国人寿一直高度重视保险科技。为落实重振国寿战略部署,中国人寿提出了“一转六化三协同”的总目标,即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全力构建数字化服务、数字化销售、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管理、数字化风控和数字化生态体系,全力建设客户、服务、销售三大协同平台,打造“任意一点接入、各业务间无缝连接、一站式综合服务”的综合化经营模式,实现“一个客户、一个国寿”。方案还确立了一个“小目标”,即未来3年中国人寿将全力推进30项科技重点行动。
目前30项行动正在全面推进,并在提高业务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创新业务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比如,集团统筹推进客户、服务、销售三大协同平台建设,2019年4月成功推出“国寿联盟”,实现了中国人寿各单位客户服务类APP互联互通,有力促进了保险、投资、银行客户间的相互引流和迁徙;寿险公司完成了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建设,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HALO框架体系,在业务处理规模翻番的情况下,系统承保、理赔效率提高95%,运营人员数量下降60%;财险公司新一代收付管理平台自2018年12月在全国上线后,支付时效提升19倍,日结时效提升10倍。
上半年,一份优异的业绩单再次向外界证明了中国人寿的实力。统计显示,集团合并营业收入5408亿元(未经审计),合并保费收入4476亿元,总资产4.27万亿元。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779.76亿元,同比增长4.9%,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广发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5%;资产公司合并受托资产规模达3.18万亿元,合并管理第三方资产规模2601亿元;财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94亿元,同比增长11.9%;养老险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突破8800亿元,职业年金受托全面中标,独家发布年金行业首个指数“国寿年金指数”;海外公司合并保费收入354亿港元,同比增长40%;国寿投资公司另类投资累计签约规模3769亿元。(经济日报记者 江 帆)
人寿保险公司保单借款多久能到账
3月24日晚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1628,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该公司实现总保费6183.27亿元,同比增长1.0%;内含价值达12030.08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12.2%;一年新业务价值为447.80亿元,三项指标均位居行业第一。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经营评价中,该公司连续六年获A级评价。
《投资快报》记者还关注到,2021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最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9.21亿元,同比实现了正增长。事实上,中国平安近日也公布了2021年财报,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6.18亿元,同比上一年度却是大幅下降29%。
总保费收入4813亿 实现正增长
2021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实现寿险业务总保费4813.11亿元,同比增长0.1%;健康险业务总保费为1206.09亿元,同比增长4.8%;意外险业务总保费为164.07亿元。2021年,由于疫情及复杂的市场环境,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该公司持续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体多元”销售布局,在强化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加强资源精准配置,聚焦转型突破。个险板块实现总保费5094.89亿元,其中,续期保费4079.73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首年期交保费822.54亿元,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415.80亿元。2021年,个险板块一年新业务价值为429.45亿元,首年年化保费口径新业务价值率为42.2%。
具体分渠道来看,2021年该公司银保渠道实现总保费493.26亿元,同比增长19.6%。首年期交保费达161.10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5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67.43亿元,同比增长35.3%。续期保费达327.92亿元,同比增长30.6%,占渠道总保费比重达66.48%,同比提升5.59个百分点。团险渠道方面,实现总保费291.62亿元,同比增长1.0%;短期险保费256.94亿元,同比增长2.9%。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团险销售人员为4.5万人,其中高绩效人力较2020年底增长13.0%。互联网保险业务方面,实现总保费达349.69亿元,保费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积极构建“寿险+”综合金融生态圈
财报数据还显示,过去一年,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综合金融板块充分发挥了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各成员单位资源优势,积极构建“寿险+”综合金融生态圈,开创综合金融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2021年,在车险综合改革、发展限速的压力下,公司代理中国人寿财产险公司业务实现保费211.07亿元,保单件数同比增长18.0%;公司代理企业年金业务新增首年到账规模及养老保障业务规模为281.97亿元;广发银行代理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银保首年期交保费收入实现平稳发展;国寿广发联名借记卡、信用卡新增发卡122.4万张。
其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国寿大健康平台服务项目数量过百,累计注册用户量较2020年底增长超过35%,位居行业前列。2021年,国寿大养老基金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区域加速储备了一批可满足客户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养老养生项目。
大病保险覆盖3.5亿人
投资实体经济累计超2.7万亿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该公司在办20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覆盖超过3.5亿人;持续承办400多个健康保障委托管理项目,覆盖超过1亿人;在17个省市承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61个,覆盖2300万人;在22个省市承办补充医疗保险项目170个,覆盖9100万人。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宗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投资实体经济累计超2.7万亿元,2021年新增投资规模近7700亿元。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累计投资超1.4万亿元。
总投资收益超2140亿元 收益率4.98%
2021年,国内债券收益率窄幅波动、前高后低,全年利率中枢有所下行;A股市场呈震荡格局,行业分化显著。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执行中长期战略资产配置规划,并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开展战术配置操作。一是把握上半年利率相对高位的窗口期,以利率债为主加大长期限资产配置力度,进一步收窄久期缺口;二是审慎控制公开市场权益风险敞口,降低组合波动,锁定收益;三是加大另类投资模式创新,推进前瞻性行业布局,构建多元投资组合。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总资产达48910.85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15.0%。公司投资资产达47168.29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15.1%。
2021年,公司实现净投资收益1887.70亿元,较2020年增加259.87亿元,同比增长16.0%。得益于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长久期债券配置力度、联营和合营企业投资收益贡献提升,2021年净投资收益率达4.38%,较2020年上升4个基点。全年实现总投资收益2140.57亿元,较2020年增加154.61亿元,同比增长7.8%。总投资收益率为4.98%。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考虑当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后,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87%。
记者观察到,2021年,中国平安总投资收益1440.86亿元,同比减少27.8%,总投资收益率和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6%、4%,同比减少0.5、2.2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人寿寿险公司通过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坚持稳健审慎经营,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在银保监会保险业风险综合评级中,公司连续15个季度被评为A级。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国人寿贷款几天到账(人寿保险公司保单借款多久能到账)":http://www.ljycsb.cn/dkzs/10536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