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有捷信贷款申请信用卡(刚刚借了捷信的贷款难申请信用卡)

有捷信贷款申请信用卡(刚刚借了捷信的贷款难申请信用卡)

消费金融变身现金贷,捷信中国业务不良率逼近10%,下面是斑马消费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有捷信贷款申请信用卡

斑马消费 曹子昂

捷信消费金融准备在港股上市。

2018年,捷信集团对外发放贷款202亿欧元,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贷款余额为209亿欧元。

不过,公司盈利能力远逊于中国同行,现金贷占比超7成,不良率连年走高,2018年达到8.4%。

捷信集团的业务重度依赖中国市场,其困境也多来自于此。2018年,捷信中国的不良率达到9.7%。另外,2019年一季度捷信中国开展循环贷业务,大打擦边球,监管风险如影随形。

捷克首富皮特·凯尔纳间接持有捷信集团9成以上股权,另外大部分股权由现捷信管理团队持有。披露IPO招股书之前,捷信集团分别在2019年5月和6月向股东分红合计5.25亿欧元,约为40亿元。

七成业务为现金贷

起源于捷克的捷信,1997年开始从事消费金融业务,随后,进入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市场。

此次向港股发起冲击的Home Credit B.V.(简称“捷信集团”),包含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印尼、越南、菲律宾、捷克、斯洛伐克9个国家的消费金融相关业务。

根据消费金融核心业务——销售点贷款的市场份额来算,捷信集团除了在印度市场排名第二以外,在其余8个国家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捷信集团并非没有进入其他市场,而是因为其他市场的业务并不在拟上市公司体系内。比如说,捷信美国消费金融业务,在捷信集团控股股东HCG BV旗下。

捷信集团通过42.4万个实体销售点和网上渠道,向这9个国家的1.19亿用户发放贷款。2018年,公司新增贷款202亿欧元,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未偿还总贷款结余209亿欧元。

这些贷款主要分为三大种类:销售点贷款、现金贷款和循环贷款。销售点贷款,顾名思义是买手机和电脑时,通过消费金融公司向商户办理分期付款,是消费金融行业的核心;现金贷是直接向申请人发放消费类贷款;循环贷,类似于信用卡。

早年,销售点贷款是捷信集团业务的主力,现金贷后来强势崛起,如今已占到公司贷款余额的7成以上。

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的209亿欧元贷款余额中,现金贷147.43亿欧元,占比70.5%,现金贷贷款余额两年增2倍;销售点贷款50.30亿欧元,占比24.1%,消费金融业务整体呈萎缩趋势;循环贷贷款余额占比仅2.4%。

捷信集团到底是一家消费金融公司,还是一家现金贷公司?

公司现金贷业务的年利率一度在2016年高达42%,近年降至30%。2019年一季度,公司销售点贷款、现金贷和循环贷款的年利率分别为27%、30%、34%。

作为一家以利息收入为主的公司,2016年-2018年,捷信集团经营收入分别为20.00亿欧元、31.23亿欧元、39.58亿欧元,净利润分别为2.10亿欧元、2.44亿欧元、4.33亿欧元,2019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0.24亿欧元、1.69亿欧元。

虽然规模领跑,但捷信集团的利润率远逊于同行。2018年公司的利润率为10.94%,同为一线的招联、兴业、海尔、晋商、锦程、长银,利润率均超过15%。

捷信集团的卖点在于审批快、通过率高。其IPO招股书披露,2019年一季度公司贷款审批决策时间中位数低至30秒,贷款通过率最高达到73.6%。

现金贷为主、审批快、通过率高,必然引起公司不良率的不断走高。

2016年-2018年,捷信集团整体不良贷款率分别为6.1%、6.9%、8.4%。2019年一季度,其不良贷款结余16.39亿欧元,不良贷款率7.8%。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捷信的不良率,远超行业整体水平。

值得一提的的是,公司此前对外披露的2015年-2017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69%、4.45%、3.82%,与招股书数据差异较大。

成也中国,困也中国

截至目前,中国市场一共有27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

捷信中国作为最早的四家、也是唯一外商独资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同时也是行业老大。按销售点贷款排名,捷信中国市场份额达到28%。其主要竞争对手为招联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

2007年,捷信集团在深圳设立总部,并开展消费借贷,2010年获得消费金融牌照,201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业务。

如今,捷信中国已经成为捷信集团最重要的市场。

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捷信中国的贷款余额133.53亿欧元,占集团总贷款余额的63.9%。

这133.53亿欧元的贷款余额中,现金贷仍然是主力,余额102.20亿欧元,占比77%;销售点贷款余额31.33亿欧元,占比23%。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一季度开始,捷信中国开始有了循环贷业务,捷信什么时候在中国获批发行信用卡了?

成也中国市场,困也中国市场。

首先,中国市场拖累了捷信集团的盈利能力。2018年,捷信中国贷款总额124.47亿欧元,在集团中的占比为63.76%,经营收入25.40亿欧元,占比63.80%,但捷信中国的收入净额1.79亿欧元,占比仅为33.84%(此处数据不包括地区间对销和公司间融资)。

其次,捷信集团不良率的走高,也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

公司在IPO招股书中明确表示,“2017年-2018年现金贷款及销售点贷款的不良率大幅上升,主要由于我们在中国的业务所致。现金贷款不良率上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2017年中国市场扰动期间所发放贷款批次的账龄增长所致。”

截至2018年底,捷信中国不良贷款余额12.08亿欧元,在集团不良贷款余额中占比73.12%,不良率9.7%。

另外,斑马消费通过企查发现,捷信中国深陷数千起诉讼事件,负面舆情不断。

即便如此,捷信集团仍然把中国市场认定为公司未来的增长核心。市场传言,捷信集团此次IPO拟募资10亿美元,将重点投向中国及的南亚东南亚市场。

刚刚借了捷信的贷款难申请信用卡

谈到这个话题,我的心情非常的沉重,思考了很久才写下了这些,因为,我是一位负债人。

银行贷款是很早以前就有。小时候我家在农村,村里人都朴实、胆小,咬咬牙日子能挨过去就挨着过,很少有人去贷款,除非亲戚朋友都借不下了,万般无奈才去贷款。前邻居是在信用社工作。九十年代的时候,开一辆小汽车,气派的很,村里人都高看一眼。我邻居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日子不好过,老大结婚没钱,愁的老头没法,就去贷款吧,那时候贷款可没现在这么容易,都跑了好几趟,贷了2000块钱,从此一家子省吃俭用,胆战心惊的数着日子,恐怕到时候还不上钱,被抓进去坐牢。到还款那一天,早早就给人家送过去了,回家老头连睡两天,好几天没干活。

慢慢的有了信用卡,因为我一直没有用,也不知道信用卡是从什么时候兴起来的。反正象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四大行、浦发、招行、兴业~~~。直到18年的时候,建行一个朋友说办一张卡吧,送个pos 机,不用就放着,万一用上了呢,就有了第一张卡,一万额度,但也一直没用。过了一段时间,同事说他朋友是做信用卡业务的,有任务。给个面子就又办了一张邮政卡,也是一万额度。就在我几乎忘了自己还有信用卡的时候,它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公司进了一批设备,货到付款,当时就两万,还差一万多。天这么晚了,大晚上找谁借钱啊?供应商说刷卡吧,才想起来自己有卡。从此就知道了还款日、账单日,知道了怎么刷卡利用率最大,直到现在刷卡成为习惯,成为常态。

手机的发展实在是神速,它干掉很多,尤其是纸币,现在出门不带钱 ,就带手机就行,微信支付,花呗支付,还有借呗,凭手机号、身份证,钱就借给你了。发工资微信,付货款支付宝,买东西花呗,没有了纸币拿在手里的质感,那种沉甸甸的感觉,那种成就感,只是一串数字。

再后来又有了捷信、平安普惠、京东金融、分期乐、拍拍贷、招联金融、有钱花、安逸花、众安小贷~~~~~~,各种网贷太多了。

因为去银行贷款各种审核、办手续太麻烦,而网贷就抓住这个特点,程序简单化,只要手机号、身份证就行,额度高还秒到,几乎人人都能申请,尤其是八零九零后,房贷、车贷、创业、老人生病、孩子教育等等鸭梨山大,工资有限,网贷来钱如此轻松,所以花的一点都不心疼,没有感觉,反正花了还有,直到额度用完,直到还款日期来临,一看已经欠下几十个W了,才知道花钱一时爽,还款断肝肠。一步一步自己把自己逼到绝路,逼到了悬崖边,只能逾期,只能黑了征信,成了老赖。


银行贷款也好、信用卡也好、网贷也好,其实都是一把双刃剑,债权人贷给你钱,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能白给你用,肯定得有收益呀,人家也是担着风险的,碰到老赖,钱收不回来,人家就是损失,催收也是应该的。而做为负债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谁的钱白给你不用还,就是天上掉馅饼也砸不到你呀(做为负债人,我想馅饼砸中我[呲牙])。总感觉像以前的黄世仁和杨白劳,人家借你钱,利滚利要掳走人女儿!


据闻,现在欠网贷的有1000万人(我就是之一),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看来国家有必要规范、整顿一下了。

你负债了吗?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有捷信贷款申请信用卡(刚刚借了捷信的贷款难申请信用卡)":http://www.ljycsb.cn/dkzs/10536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