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饼”还是陷阱?揭秘现金贷“一个身份证就能借出几千块”背后真相,下面是新华社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只要身份证的小额贷款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题:“馅饼”还是陷阱?揭秘现金贷“一个身份证就能借出几千块”背后真相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一个身份证就能借出几千块”的现金贷,目前面临监管风暴。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特急通知”,要求即日起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这意味着,监管层整顿以现金贷为主要业务的互金市场已箭在弦上。
借款千元钱1年滚成万元债
根据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如果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非银机构发行的现金贷类产品中,费用高昂、定价随意、罚息极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原本是普及大众、惠及百姓的金融服务,可能一不小心就变成处处是“坑”的金融陷阱。 记者在一个名为“现金白卡”的现金贷APP里看到一款“有品钱包”产品,称1000元的14天借款,要提前收取利息和费用150元,到账金额850元,到期还款1000元。计算下来,相当于年化利率高达391%。如果逾期的话,每天还要额外支付逾期费2.5%。就是说,只要一年,1000元的本金就会滚成约1万元的债务。
星合资本董事长郭宇航认为,目前现金贷因存在息费不清、罚息过重等问题,很容易沦为“掠夺性借贷”。“掠夺性借贷”主要指利用欺诈、误导等信息不对称,使借款人对借款条件了解不充分的情况下接受贷款。
“一些现金贷用户通过多头借贷,一个月的负债很容易达到三万到四万元。如果找贷款中介帮忙,负债还可升至五万到六万元,给其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不小的负担。”郭宇航说。
骚扰、辱骂、送花圈,暴力催收竟然成“核心竞争力”
“一个远方亲戚借现金贷逾期了,结果催收的电话、短信一直打给我和其他亲戚,短信上各种言语诅咒,还说要送花圈之类的,实在令人气愤。”上海市民蔡英为此报警。 正如金融业内人士所言,现金贷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择手段的催收能力。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认为,大部分现金贷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并没有将事先风险防范放在首位,而是以催收为主。“这种业务模式,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进一步加剧了弱势群体的财务困境。”
--形同虚设的事前风控。“如果你的身份证丢了,赶快去挂失补办,否则你可能莫名其妙地背上一笔债务。”深圳某银行负责人透露,从事现金贷的公司通常采取批量审核,一次就能审几百个,风控几乎没有。“一个身份证就能借出几千块。”
--不择手段地催收。记者体验多家现金贷平台发现,进行借款操作时,不仅要让平台获取通讯录权限,还要输入手机运营商的服务密码。强制性授权获取个人信息,为的就是能够用各种方式进行催收,正如蔡英所遇到的烦恼:一人欠款全家“连坐”。
--金融APP用户信息安全堪忧。记者采访得知,用户资料在现金贷平台、中介之间进行倒卖早就不是秘密,甚至还明码标价。
移动互联网系统与应用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高级安全研究员朱易翔指出,在有关测试中发现,多个互联网金融APP安全问题严重,外部技术人员能够轻易获得用户信息,甚至可以轻易调用客户资金。
监管升级势在必行,第一步堵住现金贷企业增量
互联网金融具有金融业和信息业的双重特点,其快速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这意味着监管升级势在必行。
首先要在源头上加强监管。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表示,技术监测发现,当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有2693家。其中,利用网站从事现金贷业务平台最多,数量为1366家。市场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已获批237张网络小贷牌照,以及22张尚在发起状态的网络小贷牌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停止批设网络小贷牌照,是监管剑指现金贷乱象的第一步,很多规模大的现金贷平台就是利用网络小贷牌照在放贷。也就是说首先要堵住现金贷企业的增量,下一步整顿存量。
郭宇航建议,在后续的治理中,由监管部门或者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建立网贷行业第三方数据共享平台,以掌握共债数据,避免一些借贷人利用信息不对称套取借贷,不断积累行业风险。此外,也要在创新业务和传统金融间筑牢防火墙,避免银行、信托等资金过度涌入,进一步激发行业的放贷冲动。(记者刘开雄、王淑娟、吴燕婷、李延霞)(完)
个人身份证网上贷款
●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政策背景下,“校园贷”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并未彻底远离校园
●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在发放学生信用卡之前,发卡银行必须落实借款人第二还款来源,取得第二还款来源方(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并确认第二还款来源方身份的真实性
● 希望网贷平台成为一种信息交换中介,而不是成为信用中介。未来可能会保留一些头部网贷平台,政府或将给其发金融牌照,促使其规范转型
本报记者 赵 丽
本报实习生 董锦蒙
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明确要求全日制在校生因“校园贷”纠纷成为被执行人的,一般不得对其采取纳入失信名单或限制消费措施。
近年来,屡屡曝出在校大学生深陷“校园贷”,导致这些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难以为继,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银监会等三令五申,依法对“校园贷”进行整治,甚至禁止任何网贷平台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不过,《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虽然在政策背景下,“校园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并未彻底远离校园。
贷款业务名目繁多
出示身份证便可贷
《法制日报》记者通过QQ群搜索,发现在名为“全国网贷平台交流群”的QQ群中,存在大量名目繁多的贷款项目,比如“借贷宝放款”“花呗套现”“毕业贷创业贷无门槛迅速到账”等。
一位名为“情为何物”的用户对《法制日报》记者称,只需要一张持有身份证的个人照片,没有其他任何流程,5分钟审核后,他就会把钱打过来。关于贷款3000元的咨询,“情为何物”进一步介绍称,利息每月60元,一年期限,到期还款。而当《法制日报》记者称自己是学生的时候,“情为何物”迅速改口,直接将利息降至一年300元。
另外,“情为何物”还晒出两张银行卡交易金额的截图,显示13000元的交易金额。当被问及如何保证贷款方能定期还款时,“情为何物”只说了一句,“几千块随便放”,随即将《法制日报》记者“拉黑”。
另外一位名为“明月清风”的用户称,经营各种贷款业务,包括培训贷、创业贷、飞贷、云贷等。其中,办理飞贷只需提供信用卡、公积金、房贷或者保单中的一样即可,不看负债,不用填写联系人,当天到账;云贷则适用于18周岁至60周岁,之前没有办理过任何网贷业务,且征信记录没有任何问题的“白户”。
当《法制日报》记者问及有没有针对学生的贷款时,“明月清风”称,学生和非学生贷款没有区别,贷款者直接提供身份证就能贷款。当被问及万一学生无法还贷时,“明月清风”称,贷款需要通过手机平台,想贷款就必须注册,“注册之后想跑,没门儿”。
《法制日报》记者在网络某贴吧搜索,发现一条贷款广告——“美容贷:21—45周岁,秒批3万—10万,只要身份证,银行卡,做过捷信勿扰!只收女性,不限户籍”。
这条广告发布者的微信昵称为“A-做个俗人”,他首先询问《法制日报》记者“是哪里的”“征信记录如何”“年龄多少”“需要贷款多少”等问题。当《法制日报》记者以学生身份回答,并称自己“征信记录良好”“没有任何违规记录”后,“A-做个俗人”称,“学生不学生都一样,我们这里没有前期费用,年息一分(每年按借款金额的10%支付利息),需要本人实地贷款,带上身份证、银行卡、实名手机号”。他同时表示,放款只在线下,需要到临沂办理,并提醒“要贷款尽快,过年了很多机构要往回拉拢资金,都不愿意放款”。
值得一提的是,《法制日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之前随处可见的各种贷款广告,尤其是针对在校学生的贷款广告,目前在网络上已经不容易见到了,目前可查到的贷款广告基本都称以个人贷款为主,利用手机平台或者线下交易手段进行贷款。
多数网贷平台违规
风控审核马虎敷衍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不少人提到,目前网贷行业审核不严,很多网贷平台未联系家长就给大学生放贷、办信用卡。
而银监会、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规定,“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在审核年满18周岁在校大学生借款人资格时,必须落实借款人第二还款来源,获得第二还款来源方(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其借款行为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并通过电话等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方身份的真实性”。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提到,正规的校园贷机构目前主要指银行以及消费金融公司。对于银行来说,应适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该办法规定,“在发放学生信用卡之前,发卡银行必须落实借款人第二还款来源,取得第二还款来源方(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并确认第二还款来源方身份的真实性。在提高学生信用卡额度之前,发卡银行必须取得第二还款来源方(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不应超过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且借款人贷款余额最高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消费金融公司在审核年满18周岁在校大学生借款人资格时,落实借款人第二还款来源,获得第二还款来源方(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其借款行为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并通过电话等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方身份的真实性,便成为必要。
然而,《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几乎所有的受访大学生在申办网贷或者信用卡时,不论其父母是否知情,他们都没有接到过相关的电话或者通知。
但近两年,一些银行已经开始拒绝发放或收紧给大学生单独申办信用卡的资格,不过可办理其父母银行卡的附属卡。
2017年5月27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开展‘校园贷’的银行应制定完善的校园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贷前调查评估,认真审核评定贷款大学生资质,重视贷后管理监督,确保资金流向符合合同规定”。
上海某小额贷款平台一位张姓风控专员向《法制日报》记者透露,风控工作主要看借款人的两个方面,即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可以通过央行征信系统来审查这两点。正规的贷款要对征信和流水做筛查,不满足要求的不能放贷,但很多贷款公司不上征信系统。
“风控的流程一般是收齐材料,对材料的真伪进行审核,对征信也有一定的时间段要求。初审过了之后,可以去一些第三方平台查询贷款人的信息。还有就是查电话号码,看看贷款人有没有和网贷黑名单联系。并且一定要确定是本人在贷款,不能说一个人因为自己失信了,就去找关系好的人帮忙贷款。”这名张姓风控专员说,初审完成后,还要与申请贷款人身边的人电话联系,一定要是配偶等人支持其贷款,还需要专门的人去实地查看,以防造假,一定要核实申请贷款人的收入和负债。
在张姓风控专员看来,一些网贷平台对学生贷款不做审核,属于“缺德”。风控本来就是还原客户真实的收入和负债,然后判断其还款能力,再通过沟通去了解其还款意愿。“一些网贷平台在做风控审查时,就看学生的学籍是不是真的,只要学籍没问题,那人就跑不了,就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威胁,而且那些催收的人还会给学生身边的人打电话发短信。”
制图/李晓军
责编:吴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只要身份证的小额贷款(个人身份证网上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0535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