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理关注西安这家独角兽公司后,融资难的问题开始“破冰”,下面是粉巷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西安国信小额贷款公司
今天粉巷君要谈陕西本土中小制造企业融资问题,这也是一个引起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重点关注的话题。
首先,回溯一下早前的新闻:今年上半年,国务院总理马凯视察陕西期间,考察了一家本土中小制造企业——西安良治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洗之朗),重点问及的话题围绕“融资难”而展开,走访时长逾半小时。
考察期间,马凯总理提及一个重大信号——银行系统正研究以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物的工作。时隔不久,广大中小企业关注的这个“靴子”在陕西落地了。
破冰之举是从陕西本土银行——长安银行开始的。“我们看了粉巷财经的稿子后,开始关注和研究这家公司,发现它的成长性和价值性很不错,决定以它的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为抵押。”长安银行行长刘红旗对粉巷君称。
别小觑这次的动作!对陕西的中小企业而言,其信号意义非同寻常。其实,陕西有很多类似于洗之朗这类“独角兽”中小制造企业,解决这些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对西安乃至陕西省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重点看下文,粉巷君(微信ID:粉巷财经)稍候会剖析一下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考察的洗之朗,多方位的解读这家西安中小制造企业中的“独角兽”公司。
副总理考察西安“独角兽”公司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今年7月视察陕西时密集的行程安排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站便是视察洗之朗。视察现场,当副总理马凯问及洗之朗品牌宣传如何做时,洗之朗负责人马凯回复“现在供应跟不上去,宣传不能做得太大,否则会断货”。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视察洗之朗
其背后当然是中小企融资难,无法扩大规模和再投入研发的残酷事实。副总理马凯当时的回复极具信号意义——“现在银行系统也在研究以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物。”
而在此之前,洗之朗这家公司名不见经传。事实上,洗之朗蛰伏西安高新区已经十余年,它是中国最早做智能马桶盖的标志性企业,曾参与编写中国《坐便洁身器》行业标准。
就目前而言,洗之朗是这个行业的领头羊。前一段时间,国人赴日本买马桶盖备受热议,然而日本不少公共场所用的是来自中国洗之朗的马桶。马悦透漏背后的原因:日本智能马桶盖平均寿命是2万次,洗之朗平均寿命10万次。
洗之朗创始人马悦就是陕西人,早年曾经任奥普浴霸CEO,回西安后创立洗之朗,浙派商人的思维让其秉持对所认定行业的专注性。
▲洗之朗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马悦
而考虑到西安整个智能制造企业的集聚程度,洗之朗就显得极为独特。如果把发展前途大好的初创企业定义为“独角兽”公司,那洗之朗符合这个范畴。
洗之朗年均增长近20%,2015年生产智能马桶盖10万台左右,作为这个行业的“大佬”,其产值仅有8000万元,说明这个市场很大。
我们再从大环境或者整个行业看,智能马桶盖销售几乎不受经济周期影响,而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智能马桶盖市场占有率会逐步提高,此外,智能马桶盖属于大健康大消费中关键一环,而大健康大消费是国家接下来重点布局的产业。
获得长安银行的无形资产贷款
对持续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的陕西本土银行来讲,捕捉到副总理马凯这一信号并不难。长安银行行长刘红旗透露,正是注意到粉巷财经关于“总理回复”报道(国务院副总理考察陕西马桶盖公司,31分钟谈话内容曝光银行业“大动作”)中这一细节,才决定接触洗之朗这家公司。
▲洗之朗与长安银行签约现场
为什么会长安银行会以无形资产作抵押贷款1500万元给洗之朗?
其实从银行角度讲,贷款的对象正在发生变化。长安银行行长刘红旗称,长安银行更看重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品牌企业,而洗之朗正是属于特色产业的品牌企业。从刘红旗与洗之朗接触后的感触,或许能从侧面度量这家公司的成长性与前景:
第一,洗之朗多年报表显示,其市场占有率稳定提高。
第二,产品创新研发持续投入,不可替代性很强。目前还在研发更具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
第三,创始人马悦一直在关注智能马桶盖,持续性背后的情怀不可忽视。
此外,另一个信号非常重要——今年5月,银监会宣布试点投贷联动启动,无论对银行还是贷款企业,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刘红旗称,长安银行也正考虑在接下来启动投贷联动,将洗之朗纳入重点关注名单,后期不排除进行投资注入。
投贷联动模式下,银行对贷款对象不再是单一的出贷方,而是参与到贷款者的投资中。这时候对对象的考量与此前单一贷款就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对企业的成长性有很高要求。
再回到副总理马凯视察洗之朗一事,我们不能忽略马凯另一个重要的身份——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不管“中国智造2025”还是“工匠精神”的口号,背后都是对精益化制造业的关注,是对粗犷式发展的拨乱反正。而洗之朗这家近二十年来专注生产智能马桶盖的企业,正是代表着智能制造、与工匠精神的缩影。
今年以来,陕西政府层面多次提及“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洗之朗能位列陕西工业品品牌代表之一,其原因恐怕就在于此。
对西安制造类企业的信号意义
以无形资产抵押当然能说明洗之朗品牌与专利的价值,但不要无视这背后另一个事实——洗之朗没有自己的厂房、土地。按内地目前的融资环境,这种固定资产上的劣势很难融到资金,洗之朗也的确受制于此,到目前作为行业老大的洗之朗,年销售金额还不到1亿元。
其实依照马悦对智能马桶盖这个行业的坚持、恒心,以及在这个行业的领先地位,如果融资和企业发展能与之匹配,其发展与扩张速度绝不是今天的规模。这背后其实是整个融资大环境与对中小制造企业扶植力度的问题——西安在这方面也喊了好多年,但进步甚微。
对西安制造业颇有研究的西安石油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曾昭宁对粉巷君(微信ID:粉巷财经)说,西安与陕西层面之前出台的相关扶持的措施和文件不少,但是很遗憾,一直落实不到位。
此外,曾昭宁认为,像洗之朗这样的高科技中小制造企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回报高。向这类企业贷款,商业银行承担风险也较大,但未必会拿到高额回报,所以不愿意贷款。
但对西安的发展来讲,高科技制造业又是必须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曾昭宁认为,破解高科技中小制造业融资难的问题,风投、创投是一条出路,而风投又是陕西非常薄弱的环节,发育不好——这又回到陕西的创投环境提升的问题上来了。
长安银行这次贷款1500万元给洗之朗的信号意义就在于此:它开了先河,无论是政府的意志,还是银行的觉醒,或者企业的醒悟——无形资产价值的重新认知开始了,无形资产抵押破冰了,融资困局得到一定程度的破解。
放在更大的“供给侧改革”范畴内,政府层面要对现有制造业改观,做真正的供给侧改革,融资困局的解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改革内容。
最新的消息显示,洗之朗又获得了西安国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1000万元的信贷支持。或许就是个很好的后续!
■ 特约作者:戈安黎
想爆料,来这里 ➤mjxafxcj@nbd.com.cn
本文来自一言不合就爆料的粉巷财经公众号,欢迎关注!
国信小贷是国企吗
盈创动力创新运营四川省融资基金 带动地方金融平台破解融资难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31日讯(记者 陈淋)日前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要为企业发展创造环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8月31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由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盈创动力”)运营管理的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新融资基金(以下简称“创新融资基金”),通过“平台对平台”的创新模式,带动地方金融平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当前,四川正大力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推动实现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成都高新区积极融入全省区域发展新格局,目前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先后投资了广元、遂宁、雅安、自贡、甘孜、绵阳等四川省内9个市(州)金融平台,累计投资金额达1.5亿元。上述市(州)金融服务平台拿到投资后,累计为当地335家企业提供了17.7亿元资金支持,服务企业拉动经济增长54.5亿元,创造税收7.25亿元,带动就业超千人。
作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成都高新区不断加强科技金融创新,由下属国有独资公司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投资打造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中小型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服务、股权融资服务和增值服务,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去年,“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国务院向全国推广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经验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累计为57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超过446亿元,为410余家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超过75亿元,为25000余家企业提供投融资增值服务, 助推80余家企业改制上市。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成都高新区将利用好政策红利,构筑全国产业高地,助力成都建设中国西部金融中心。
投资“平台对平台”
创新融资模式助推企业发展“上高速”
运营基金不再直接投资企业,而是投资省内市(州)金融服务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帮助当地更多中小微企业发展。这一方式,实现了投融资模式的重大转变。
8月31日,记者从盈创动力获悉,其运营总规模达2.02亿元的创新融资基金,通过“拨改投”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扶持优质项目发展,已成为各地转变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的共识。
创新融资基金是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子基金,是由四川省政府批准,由四川省经信委和四川省财政厅首批出资2亿元设立政策性投资基金。该基金的投向针对省内市(州)金融平台,而非具体创业项目。基金设立伊始,盈创动力出资参股并成为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和管理。
“相较于成都地区成熟的投融资环境,我省不少市(州)创新创业项目面临缺乏资本助力的发展困境,而地方金融平台受当地财力限制,自身资本规模不大,发现优质项目时往往捉襟见肘。”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相关负责人介绍,创新融资基金从设立到投向,都是为了解决上述难题。
自受托管理创新融资基金以来,盈创动力成立专门管理团队,开展市(州)走访调研,并选择用资本参股当地金融平台的方式,利用后者对当地产业发展现状更为熟悉的优势,合作发现和扶持当地优质项目。
“获得省创新融资基金2000万元投资以来,公司发挥资本放大效应,已为当地60余家企业累计提供了78笔贷款,放款金额超亿元。”广元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管登钦介绍,集团此前注册资本为1亿元,创新融资基金投资后,集团注册资本增至4.2亿元。在增加注册资本的同时,集团将创新融资基金的投资全部转投旗下控股子公司国信小贷公司,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应急转贷金融服务,实现5倍以上放大,“希望创新融资基金未来能够对我们持续增资。”
元泰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泰达”)是广元经开区川浙合作园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元泰达综合办主任何静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公司产品聚焦防爆防护、装备制造、建筑材料应用等三大领域,产品主要销往省外,同时在合作伙伴帮助下实现‘间接出口’。“虽然应收账款多,但流动资金问题成为企业发展掣肘,”他坦言,“国信小贷公司利用创新融资基金,先后向我们提供了3笔累计达1450万元规模的应急转贷,帮助我们化解了因流动资金紧张而可能导致的停工、停产风险。”
在创新融资基金的助推下,元泰达发展步伐加快,迅速完成了生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年产能提高4倍,2017年公司产值破亿元。这一“及时雨”带来的融资效应还在持续发酵,在国信小贷公司支持下,元泰达的技术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引起股权投资机构关注,有望获得投资实现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
“元泰达公司是广元市军民融合产业代表企业,通过对该公司的资金帮扶,能够促进我市企业在行业细分领域朝着龙头企业方向发展。”管登钦说。
增资地方担保平台
为企业融资提供“撬动”支点
采访中,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了解到,自创新融资基金实施投资以来,资金的投向多瞄准了市(州)的担保公司。在盈创动力相关负责人看来,投资担保平台能够迅速带来资本撬动作用。
创新融资基金投资的地方金融平台中,除了广元、遂宁、广安3地外,对雅安、自贡、绵阳、甘孜州、达州、内江等地的投资均将资本布局在担保类机构。数据显示,这一投资策略效益显著,已引领带动各担保公司增加授信额度近30亿元。
地处雅安石棉县的亿欣钙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亿欣钙业”)是一家从事环保功能性复合分体新材料(也称钙粉)的企业。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亿欣钙业正处于扩充产能阶段,在市场行情普遍看涨的情况下,公司一直在新设工厂并进行产线升级,急需持续融资缓解流动资金压力。
在雅安市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帮助下,目前公司已获得累计1300万元的贷款,由此迅速实现扩大再生产。谈及未来发展,该企业相关负责人颇具信心,“公司产品种类丰富后,应用领域也会得到拓展,公司会进一步瞄准细分市场进行产品生产,加速全国市场拓展,力争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产品出口。”
在运营创新融资基金时,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通过组建专业团队进行基金管理,并派驻专人定期对所投的市(州)金融平台进行考察,及时了解项目投资进展,已先后设立遂宁、雅安、德阳、巴中、内江、乐山等10个工作站,依托工作站,将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和增值服务成熟经验推广到市(州),实现创新融资基金的财政引导和放大效应,进一步缓解全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盈创动力已建立以盈创动力大厦为代表,总计超过6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吸引包括人民银行、交通银行、成都银行、天府(四川)联合股交中心等50余家金融及服务机构入驻,与近200家金融及服务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聚集资金规模超过500亿元。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周边已聚集3家省级分行、2家一级支行和3家二级支行。
成都高新区盈创动力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立足高新、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发展策略,以成都高新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核心,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创新,不断优化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和增值服务体系,持续致力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着力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持续做好金融政策创新
助力成都建设全国西部金融中心
今年3月,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第2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发布,该指数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声誉及综合等方面对全球重要金融中心进行了评分和排名。值得注意的是,本期上榜的中国内地8座城市中,成都再一次上榜“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城市。
去年,成都发布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行动纲领,提出到2022年,全面建成立足四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作为全国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和成都产业主阵地,成都高新区正全力建设国际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金融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拥有国内首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盈创动力”、全国首个金融众创空间“金融梦工场”、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发行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双创”债。去年11月,成都高新区专门发布《关于加快国际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提出从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科技产业、金融环境营造等方面着力,努力构建全国领先的科技金融体系,打造国际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111家,沪深交易所及境外上市企业总数达34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277家。“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我们将持续做好金融政策创新,促进产金融合,实现金融与实体企业的无缝对接。”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当前,成都正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作为成都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成都高新区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金融产业创新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图片来自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西安国信小额贷款公司(国信小贷是国企吗)":http://www.ljycsb.cn/dkzs/10450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