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倍好付”与兼职机构的贷款诱骗行为:恶意催款和大学生欺骗,下面是雷通资讯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大学生贷款用哪个软件
"揭露“倍好付”与兼职机构的贷款诱骗行为:恶意催款和大学生欺骗"如今,许多年轻人,包括大学生,在网络上寻找兼职机会。然而,记者的调查发现,一些机构通过互联网以配音、PS技术、各种考证课程等为“诱饵”,声称只要报名相关学科就能够兼职赚钱。这些机构首先引导学员购买昂贵的课程,然后极力劝说学员申请贷款。然而,学员一旦贷款购买课程后往往会发现课程质量下降,而兼职赚钱更是变得不可实现。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在支付培训费用时应避免一次性支付过高金额,并要特别注意辨别那些以高薪就业为诱饵的“培训贷”诱导,以免陷入不良商家的欺诈陷阱。
学生投诉
想赚钱却变贷款
“分期”利息高达18%
和小北一样,不少年轻人都是被“高薪兼职”吸引,最后却是自己花钱上课。所谓“接单”也赚不到多少钱。网友小阳(化名)告诉新快报记者,一开始培训老师告诉他是“免费培训”,“别的同学接第一单就赚了160元”等,就是这些话,诱导小阳一步步在海尔消费金融平台上“贷了4980元,分24期,利息费是1195.20元”。按照这个比例,小阳借款的综合利率约为18%。然而,借钱买了课的小阳,却被培训老师以“错过时间了”为由拒在了“接单群”之外。小阳表示:“到现在,没有兼到职,更没赚到一分钱。”
小阳还向记者提到,培训课老师在明知他是学生的情况下,为了让他“顺利”借到钱,不断诱导他在分期页面选择“不是学生”。而小北也表示,培训班老师对她说过不少“诱导”贷款的话术,例如“大学生小金库不够是正常的,现在投资自己是为了更快实现经济独立,你可以先交100的首付,剩下的办理12期分期,一个月也就300多”“大学生也是可以借贷的”……
记者探访
推介兼职为虚,推销贷款课程为实
记者发现,不少受访者的“培训课程”都是从一个名为“青团社兼职”的App上找的。新快报记者也下载了“青团社兼职”App,打开首页就有“语音聊天主播”“兼职骑手”“美容师”等兼职岗位。
记者致电杭州弧途科技有限公司了解相关“培训贷”问题,然而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该公司回应。
倍好付平台又是否靠谱?天眼查信息显示,倍好付是北京天途驰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注册商标,经营范围包括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互联网数据服务等,其名下共有25条立案信息。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与倍好付相关的投诉有110条,不少消费者表示该平台“与兼职机构引诱贷款”“恶意催款”“以兼职欺骗大学生”等。
律师说法
要勇于用法律手段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锦阳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培训机构存在诱导消费的行为,属于“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和“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涉嫌虚假宣传。
中消协提醒
要多方渠道了解培训机构口碑
2021年,教育服务首次进入中消协”公布的服务类投诉前十榜单。近日公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教育培训类投诉达69164件,占服务类投诉的6%,位列服务类投诉第三。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多方渠道了解相关培训机构的口碑,在签订培训服务合同前要通过多种途径仔细查验了解培训机构师资力量,避免被商家虚假宣传误导。要认真阅读和清晰了解收费标准、违约责任等合同条款,拒绝签订不公平、不合理的协议。在支付培训费用时要避免一次性交纳大量金额,不轻信不过包退等“赔本”承诺,防止因培训机构经营不善或蓄意圈钱跑路导致财产损失。要特别注意甄别打着包高薪就业的幌子诱导办理“培训贷”,避免掉入不良商家的“骗局”。
适合大学生的借钱软件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
近日
教育部发布信息
提醒同学们认真了解常见的就业陷阱
并做到“五防三要”
避免踩“坑”
“五防”主动避开陷阱
一防黑中介。“黑中介”是指非法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收取高额中介费,却找借口拖延或直接不履行合同。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应立即求助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公安机关,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二防乱收费。“乱收费”是指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以用工为名收取报名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服装费等费用,再以各种理由拒绝毕业生入职或中途辞退。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要谨慎应对,拒绝支付入职前要求缴纳的各种非法费用。
三防培训贷。“培训贷”是指某些机构以高薪就业为诱饵,向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借贷支付培训费。个别公司人员甚至手把手教如何使用贷款软件。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切忌轻率借贷支付相关费用,要核实招聘企业的工商注册、企业信用等信息。
四防付费实习。“付费实习”是指某些机构向毕业生承诺提供高薪行业实习岗位,但毕业生须缴纳相关服务费用。凡是在求职中遇到此类情况,不轻信无任何要求且薪资待遇异常高的招聘信息,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五防非法传销。“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以购买商品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中,存在所谓“校园创业”的视频账号,吸引大学生付费加盟,实为不断发展下线,收取费用。凡是在求职中遇到组织者收取入门费,让参与者通过层层发展人员而获取报酬的,应立即远离。一旦发现可疑情况或者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牢记“三要”秘笈
一要增强求职安全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课程,增强识别就业“陷阱”的意识与能力,不走所谓的“求职捷径”。
二要使用正规求职渠道。毕业生可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国聘平台等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的校园招聘等正规途径获取就业信息。
三要运用法律维护就业权益。了解学习就业有关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如在求职中确有遇到侵害本人合法权益情况,要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及时向学校求助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学生贷款用哪个软件(适合大学生的借钱软件)":http://www.ljycsb.cn/dkzs/10446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