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拍个照,新密一些市民就“被贷款”近8000元不知情,下面是河南商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额贷款头像图片
河南商报记者 高鹏
身份证在自己手里,却“被贷款”近8000元且已经逾期。近日,新密一些市民均发现自己被银行列入了银行征信黑名单,却不知道为何。原来,这些受害人均被一个诈骗团伙盗取了个人信息,涉案资金60余万元,之所以被盗取信息,也是因为几个月前的一次贪念。
身份证在自己手里,却“被贷款”近8000元
今年6月下旬一天,新郑市民赵先生突然接到哈尔滨市某银行支行客服电话,说他曾经通过深圳“某某金融公司”办理手机分期贷款,近8000元,时间已经逾期,催促他赶紧还款。
赵先生十分迷茫,自己从来没有办过贷款,咋一会儿哈尔滨一会儿深圳,还“逾期没还”呢?
几经辗转,他与“某某金融公司”新密分公司的业务员取得联系,当面查询情况,还让对方看了自己的身份证。对方与总公司核对资料后,发现办理这笔贷款业务的时间是2017年4月下旬,办理贷款地点是新密市某镇某手机店,具体业务是2部手机的分期贷款,一部近5000元,一部近3000元,而身份证上的照片确实不是赵先生本人。
于是,赵先生到手机店查问,对方称只卖手机,不办贷款的事。无奈之下,他到新密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第四责任区中队报案。
侦查员了解到:深圳“某某金融公司”是一家专门向消费者提供小额贷款的公司,贷出去的款项只能购买某种商品,全部通过网络交易,本人取不到现金。
为拓展业务,该公司在新密市办了一家分公司,主要负责新密周边市、县的业务。新密分公司的业务员是于某华、杨某民等,与新密分公司联系的总公司业务员是闫某辉、崔某阳、于某。
今年3月到5月期间,总公司放出去的贷款达60多万,却一分都收不回来,便解雇了这些业务员,把贷款人拉入了黑名单,总人数达150多人。
而这些人被拉入黑名单后,一日不还款,一日不能从银行办理任何贷款业务。
民警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于8月中旬陆续将涉案人闫某辉、崔某阳、杨某民、于某华和于某等一一传讯到案,基本查明了案件真相。
通过合照留念的方式,盗取老百姓的身份信息
据办案民警介绍,今年3月开始,深圳“某某金融公司”业务员和新密分公司的业务员闫某辉、崔某阳、杨某民、于某华和于某等人以推销手机宣传为名,先后在新密市的大隗、苟堂和新郑市的龙湖、新店镇街上与过路群众拍照留念,说是要把照片发给老板,证明自己确实下乡做了宣传。
骗取信任后,他们先为过路群众拍一张半身照,再拍一张合影,最后付给对方现金100元。群众不明就里,以为真是宣传推销手机,照相不掏钱,还能挣100块,于是便趋之若鹜。
岂不知,他们拍了照片后,又到一些网吧、游戏室等场所盗取个人身份信息,再通过网络把半身照片和个人信息上传给某地制假证贩子,假证贩子制成身份证,通过快递发回新密,一张身份证付款150元,最后利用这些假身份证向“某某金融公司”办理贷款。
他们办出来的身份证,头像是一个人,身份信息是另一个人,赵先生便是受害者之一。总公司不明就里,认为是他们自己的业务人员,提供的资料不会有假,就如数发放贷款,没料到放出去的贷款全部进了业务员的私人腰包。贷款收不回来,只好把贷款人拉入黑名单。
目前,闫某辉、崔某阳、杨某民、于某华和于某等人以涉嫌“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骗取贷款”罪被刑事拘留。警方已经追缴赃款4万多元,并与“某某金融公司”沟通协调,待案件全部办结之后,逐步将被骗群众从征信黑名单中删除。
小额贷款图片
核 心 提 示
借小额度的贷款,借条上却写上虚高的数额,贷款人选择无实际还款能力的人引诱其借贷,最终贷款额越来越大,借款人身陷还款囹圄,难以脱身,这是目前“套路贷”案件中常见的戏码。近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嘉定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引诱未成年人贷款的套路贷案件。
网络配图
家住嘉定区某小区的张先生夫妇自2016年5月起就经常遭到陌生男子上门骚扰,声称其儿子欠债一百多万,要求张先生夫妇替子还债。可令张先生夫妇不解的是,自己家的儿子还是个尚未成年的在校生,没什么经济能力,怎么会欠下那么一大笔债呢?询问之后,张先生夫妇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儿子小张已陷入了套路贷的骗局之中。
2016年,小张认识了无业青年郑某,郑某在得到小张的信任后,谎称自己急需用钱,让小张去帮他借钱,承诺会给其好处费。涉世未深的小张被小小恩惠诱惑,不疑有他,当即答应了郑某的请求。郑某便唆使并介绍小张向陈某进行高利贷借款,小张借钱后,写下数额虚高的借条,再将钱款转借给郑某,郑某得款后如约付给了小张一点“好处费”,如是再三,小张从陈某那里实际共借款22万元,其中“转借”给郑某共12.94万元,但在放高利贷的陈某那里小张却签下了借款金额总计105万元的借条。
虽知是被骗,但欠条上写的清清楚楚,张先生夫妇在催债人的百般纠缠下,迫于无奈找到林某协商,由他出面同陈某商谈儿子所欠的105万的高利贷归还事宜,并约定事后林某从中收取好处费5万元。后经过林某和陈某的商定,陈某同意由张先生夫妇付37万元了解此事,但林某却在张先生夫妇面前 谎称要交60万才能了结,并暗自将多出来的23万据为己有。
案发后,郑某和陈某被公安机关抓获,随即林某也自动投案。检察机关以涉嫌诈骗罪对郑某、陈某和林某提起公诉,嘉定法院审理后认为,郑某、陈某和林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三人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最终法院判处被告人郑某有期徒刑三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五千元;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来源丨上海嘉定法院 郝梦真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头像图片(小额贷款图片)":http://www.ljycsb.cn/dkzs/10431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