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北京极速贷款是真是假(北京贷款骗局)

北京极速贷款是真是假(北京贷款骗局)

仿冒平台伪造文件 网贷诈骗以假乱真,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北京极速贷款是真是假

有贷款需要怎么办?看似是一则由正规贷款平台发送的推销短信,但稍不小心就掉进了诈骗分子挖的坑。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日来很多山寨网贷平台诈骗手段再升级,不仅仿冒知名贷款平台App,而且伪造了贷款平台的合同专用章,甚至冒用监管文件威胁受害者转账,以假乱真,让消费者难以分辨。

高度“撞脸”

来自四川的李敏(化名)就是受害者之一。7月19日,他向北京商报记者讲述到,前几日通过短信链接的方式下载了一个名为“微粒贷”的贷款App,下载后发现有2万元的贷款额度,正逢他手头紧,便在App上完善了个人资料准备贷款。

“我之前就听说过微粒贷,听说挺靠谱的,没多想就操作贷款了。”李敏称,由于贷款App显示是微粒贷,另外在合同页面也显示了资金方是微众银行,此外还附有微众银行的合同章,因此他一开始并未对这一贷款平台存有疑心。

问题主要出在提款环节。李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完善个人信息后,提款过程中显示“请紧急处理!由于银行卡号与姓名不匹配(已临时冻结转账),需尽快联系客服处理,以免造成不良记录!”于是,在平台的引导下,李敏通过QQ的方式联系上了客服。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客服向李敏出示了一份所谓的“银保监会办公厅文件”,文件要求他“提交贷款金额50%的对接认证金,也就是1万元,由金融公司提交认证对接数据,以确认这张银行卡是其本人使用,可由本人操作出入账,并重新与贷款机构融资银行出账口做对接,进行账户收款签约和代扣签约”。

还未意识到骗局的李敏,按照平台要求向一个个人银行账户转了1万元,但转账成功后仍被告知认证失败,这时平台又要求再转3万元,这个时候李敏才意识到被骗。

截至7月19日,李敏已经收集好了相关材料,并进行了相关投诉和报警处理。警方告知他,这是最近频繁发生的新型网贷诈骗,诈骗分子主要仿冒知名贷款平台实施诈骗,包括“微粒贷”“平安普惠”“360借条”“京东白条”等,由于这部分被冒充的平台品牌知名度高,使得不少人放松警惕上当受骗。

与李敏遭遇类似情况的还有林枫(化名),他同样在一个号称“微粒贷”的App上贷款,签了电子合同显示放款成功,但看到合同发现账号有两位数字被互换,联系客服后对方称是他自己把卡号报错,且要求转账解冻。

除此之外,北京商报记者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看到,至少已有上千人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均是骗子平台仿冒微粒贷,以银行卡信息错误为理由导致资金冻结,同时还以“影响征信”“承担法律责任”等为由,要挟受害者进行转账。

北京商报记者对微众银行也进行了采访。7月19日,微众银行回应记者称,微粒贷采用邀请制,受邀用户可以在手机QQ钱包以及微信支付看到相关标识,进行贷款操作,目前暂无任何独立的App。此外,微众银行针对市场中假冒微众银行“微粒贷”注册商标进行不法活动的违法行为,2020年全年累计打击下架超过150个虚假App和300个虚假链接。

同时,微众银行也提醒,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骗子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未知来源的短信或网络广告所提供的信息,可通过官方渠道进行资质核实和真伪鉴定。

骗子平台肆虐

需要警惕的是,当前骗子App“撞脸”知名贷款平台的现象并不鲜见。

7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在苹果应用市场搜索,仍能搜到不少山寨贷款App,以一个名为“趣分期”的贷款App为例,该平台自称是一款分期消费平台,可极速放贷。但下载后记者发现,该App仅有一个“最高可借3万元”的贷款页面,需要用户填写手机号,并输入验证码。

但输入验证码后,该平台页面又推荐了包括好好花、彩虹花呗、猪猪秒下、急用钱、应急分期五个平台在内的产品列表。该平台页面还附带了一个“iOS企业版App下载安装教程”,引导用户通过设置点击信任的方式下载各类山寨App。

山寨骗子App为何屡禁不止?背后又有何灰色产业链?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现在714高炮、违法违规App被严厉打击,很多诈骗分子通过一些“野鸡”贷款App比较困难,所以开始转移到蹭知名贷款平台的赛道上。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仿冒知名贷款App,除了可以骗取钱财外,也可以骗取用户个人信息再次转卖获利,其中就包括资金诈骗、个人信息诈骗和个人信息贩卖等环节。

除了App诈骗外,还有一些专门打造这类App的开发者、伪造网贷系统的卖家,以及短讯群发团体等,其中会涉及到改号器,用来校验身份信息是否为本人;此外网贷系统伪造商也会根据开发难易度,对山寨系统明码标价,价格区间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整个产业链环环相扣,不仅骗取钱财,也为套取用户个人信息。

“这些个人信息可以贩卖给保险公司、房产公司、推销公司等,还有其他的诈骗公司,危害很大,信息不仅非法在很多机构流转,还会给个人带来骚扰。”孙扬说道。

“虽然一直在打击,但是市场乱象不止,有多方原因。”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认为,一是早期难以察觉,通常等受害者不断累积以后才遭到曝光;二是违法成本过低,被仿冒的知名贷款平台,往往仅是通过声明、风险提示等对用户提醒告知,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三是犯罪分子行踪隐蔽,背后通常拥有专业团伙,难以发现其行踪,得逞后立马换上新“马甲”,背后也牵扯到从导流到运营到资金转移等一系列灰色产业链。

寻求正规途径

骗子平台肆虐,如何分辨真伪是广大消费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苏筱芮看来,知名贷款平台之所以被仿冒,在于不法分子试图利用其品牌知名度与用户信任度来实施诈骗,后续,用户应通过正规途径,例如官方网站、官方微信服务号等来下载App,避免通过不明来源的途径进行下载。

另对如何分辨平台真伪问题,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提出,借款人分辨骗子平台和维护自身权益有几个方法:第一,借款时找官方平台和正规渠道,勿轻信小广告,不下载来历不明的App;第二,正规的贷款产品不会在放款之前提前收取费用,放款前,平台以任何理由需要借款人付款,都需要保持警惕;第三,如果不幸被骗,要在第一时间报警举报,提交相关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如何根治山寨贷款平台乱象,也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话题。

孙扬认为,有两个方面需要关注,一是互联网渠道的深度监管和整治,可以全面扫描和发现线上贷款App,这个需要互联网监管部门和互联网渠道服务提供商的深度配合,比如浏览器、搜索引擎、应用商店、小程序分发平台等。另外则是针对贷款诈骗的严刑峻法,后续或许可以出台非法贷款监管条例,将非法贷款的整治通过条例固化,并明确对各部门的要求。

苏筱芮则建议道,要根治乱象,事前需要加大对App的审核力度,强化金融消费者的科普教育;事中需要从支付环节入手,对为此类违法业务提供支付通道的相关机构加大处罚;事后同样需要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摸排和处罚力度,通过树立一批典型大案、要案来肃清市场风气。北京商报记者岳品瑜刘四红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贷款骗局

近段时间,一种叫做“转贷降息”的生意正暗流涌动。其目标人群是一些感到房贷利率高、想提前还贷省利息的人。在某些金融公司和贷款中介口中,只要经过他们的一番运作,房贷就可以转化为利率更低更“省钱”的经营贷

北京晚报(ID:wxbjwb)记者调查发现,尽管他们都声称可规避贷后检查,但这背后涉及的多种费用和复杂流程,暗藏多重风险。


中介扎堆转贷业务

几乎每条朋友圈都在推“置换贷款”

“现在中介的营销这么露骨了吗?就差把‘经营贷置换房贷’的宣传语贴脑门上了。”几天前,市民张女士接到了自称是工行信贷员的来电,上来就劝她转房贷,利率能做到3.35%

抱着好奇的心态,张女士添加了这位信贷员的微信,对方发来了一个算账的表格,转贷后利率为3.35%、贷款300万元的情况下,和买房按揭贷款30年相比,经营贷款30年可以省169万元。“我不可能给您赚169万元,但我可以给您省169万元,超过4.5%以上的按揭利率可以转化为3.35%左右。”对方几乎每条朋友圈都在推荐“房贷低息置换”。

没过两天,她又看到一篇贷款攻略文章,介绍了房贷转经营贷的各种操作细节。“为了换房,未来越来越多改善需求的客户会加入经营贷置换高息房贷潮。”文章给出如此预判,还附上了咨询师的联系方式。


经营贷置换房贷如何操作?

中介号称“转贷没有风险”

按多位贷款中介的介绍,购房者需先结清房贷,再将房屋以个体工商户或企业法人、实控人、大股东的名义抵押给银行,以此借出经营贷。这笔借来结清房贷的资金,通常也被称为“过桥资金”。若个人不是个体工商户或名下没有公司,一些贷款中介还可以提供办理壳公司的渠道。

记者以购房人身份咨询了一家贷款中介业务员,详细了解转贷的操作流程。“首先需要贷款人经营一家公司,要么您朋友有公司能给您加上股东,要么我们帮着收购企业。”这位业务员介绍,用户选择全款买房,自有资金不够可使用公司提供的过桥垫资,用新房本办理经营贷,顺利的话10天就能完成转贷,经营贷的利率最低能做到3.35%左右,比5.35%的二套房贷利率低了不少。

面对记者提出转贷存在风险的疑虑,对方表示:“我们合作的都是大银行,您只需要做到公司的确存在、按时还款就没问题。”这位工作人员打包票说,最近很多人都来办转贷,“转贷没有风险”


经营贷成“香饽饽”

中介还有方法规避贷后检查?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逐步走低,很多银行的经营贷利率已下调至不到4%的水平。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地区二套房贷利率为5.35%,远高于经营贷利率,两者之前的利率差留下了套利空间,也成了中介吸引购房人的理由。

“房贷利率5.68%转贷到4.45%,100万房贷省下利息超57万元”“6招教你降低房贷利率”……在一些中介和金融公司口中,即使是超过年化利率5%及以上的房贷,也可以轻松降到3%至4%之间。“转贷降息”的主要贷款类型就是经营贷。

“房子在哪个区,是否70年住宅”“您和家人是什么性质的工作”“名下有没有公司”……一番了解后,某金融服务公司的贷款业务经理表示,“咱们可能转贷的方式,是以企业金融贷的形式转”。她给出了一个转贷方案——年息约3.35%,授信期限20年,最长按30年等额本息还款……当询问为何会转到经营贷时,其回应“所有的转房屋抵押贷款都是。只要超过100万,咱们办理的就是经营贷。”“利率低了这么多,能省不少钱。”

经营贷是面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经营实体,且用于经营性用途的贷款。但在提供“转贷降息”“以贷换贷”生意的人口中,经营贷无疑是房贷“转贷降息”的一个“香饽饽”,且有方式规避贷后检查

另一家“一站式贷款服务平台”的贷款经理,简单了解信息后,同样给出了转经营贷的方式,他宣称年化利率可以降至3.5%。他透露,自己所在的公司已经营了十几年,可以提供最简便的转贷降息流程和方式,“最近,我们都转了几十笔了。”


“转贷”须“借壳”且费用多

可能暗藏合同风险

转经营贷,大概是什么流程?名下没有公司又该怎么办?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担忧在“业内人”眼里,都不是问题,只要“借壳”一个公司即可。而这需要个人提前准备好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房本、流水和征信记录等资料。

以房贷还剩100万元,需筹措资金提前还清贷款为例。前述“一站式贷款平台”的贷款经理称,如果要转经营贷,需要有一个公司做“壳”,先给还款者“过户”一个公司,然后用这个公司来做借款主体。“您个人不用给房子解押,也不用借钱。这100万元我们可以垫资帮您还了,我们借100万元给您,您把房子解押后,然后到下一家银行做经营贷抵押。银行放款之后,您把这100万元还我们就好。

类似操作方式大同小异。另一家金融服务公司经理也表示,“跟企业其实是没大关系的,企业只是你用来经营的一个噱头。”这背后,相关公司或中介之所以愿意“垫资”,必然会牵涉费用。经过粗略了解,如果是转为经营贷的“转贷降息”,且需要相关公司或中介垫资,普遍存在手续费、“服务费”“三方费用”等不同费用。同样是“转贷降息”100万元,有的收取各类费用超过2万元,有的前前后后需要约5万元。

各类名目的费用多少暂且不说,“转贷降息”可能暗藏的合同风险不可不防。银保监会此前就发出风险提示,不法中介为牟取非法利益,往往怂恿消费者使用中介的过桥资金偿还剩余房贷,并从中收取垫资过桥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这种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的操作隐藏着违约违法、高额收费、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风险。

银保监会表示,根据相关监管规定,经营贷须用于生产经营周转。银行与消费者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但在“转贷”操作下,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


银行工作人员提醒

别冒险贪短期利益

“最近如果要提前还房贷,是需要排期的。您如果最近就申请,预计得三个月往后。”北京银行一支行工作人员说,对“转贷降息”“以贷换贷”有所耳闻,从他的经验和角度来讲,不建议市民这么操作,因为风险点多风险也大。

这名工作人员介绍,类似操作短期看起来是“省钱”了,但这样的贷款签合同多为一两年、两三年就要续签一次。“未来,能否每一期都续上是个问题。同时,现在给你说的是年化利率三点几,也不能保证未来都这样低。即使落到合同里,过几年对方也存在违约的可能。”

“那些小贷公司、金融公司或中介,主要是为了挣所谓的‘过桥费’、手续费等。”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即使是用一些途径获得了较低利率的贷款,但这只能算是“蝇头小利”,长期看不确定性和风险都非常高。银行工作人员介绍,“个人收入稳定,月供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可预约提前还款或留点现金以备不时之需,而不是寻找这样风险多的操作方式。”

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北京极速贷款是真是假(北京贷款骗局)":http://www.ljycsb.cn/dkzs/10429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