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邮爱公益平台”成立三周年,资助2900余名贫困高中生,下面是Finance有话说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有没有高中生贷款平台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银行”)20日迎来“邮爱公益平台”设立三周年,也迎来了又一年的“邮爱公益日”。当天,邮储银行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腾讯公益共同开展了公益募捐活动,为“邮爱公益基金”募集资金,同时启动了针对湖北疫情的专项公益募捐活动,帮助湖北受疫情影响面临困难的贫困学生渡过难关。
3年来,邮储银行依托“邮爱公益平台”,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以教育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目前,“邮爱公益基金”共募集资金2800余万元,开设的“邮爱自强班”遍及全国18个省份33所高中,资助了2900余名贫困高中生实现成才梦想。
关注教育扶贫 托举成才梦想
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邮储银行于2017年3月20日成立十周年之际设立“邮爱公益平台”,并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成立了“邮爱公益基金”,发起“邮爱自强班”项目,为贫困高中生提供教育资金资助及成才支持,同时还在行内成立“公益志愿者协会”,已连续三年组织开展“邮爱公益寻访”活动,深入贫困地区实地慰问走访困难学生和家庭。
2019年9月,邮储银行公益志愿者团队再次出发,志愿者们走访了甘肃天水市武山县第二中学、青海黄南州民族中学、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中学等9个贫困县学校,探访“邮爱自强班”的学生,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传递爱心和希望。
在一次对贫困学生入户走访时,志愿者们看到该学生全家十口人住在两间土坯房中,靠着父亲打工和母亲种地的微薄收入苦苦支撑。该学生不仅学习刻苦,还帮着全家做家务,常常凌晨1点睡觉5点就起床,100元就是整整一个月的伙食费。“也许对我们来说,100元的捐助款只是一张电影票的费用或一次餐费,但对于贫困学生来说,却是整整1个月的伙食费。我们每个人尽绵薄之力,却能给孩子们带来希望。我们将继续传递爱,给更多贫困学子带去逐梦的勇气与信念!”一名志愿者对这次寻访深有感触。
在寻访过程中,学生们在邮储银行志愿者带来的人工智能特色课上神采奕奕地讨论,了解前沿科技在交通、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索未知的世界;在成人礼上做自强宣言,唱国歌时严肃、坚强得就像大人一样;在写给未来自己的明信片上,期盼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为医生、银行人、建筑师。每个孩子们心中都怀揣着理想,每一名贫困学生都是各自家庭的希望。
教育扶贫需要从点滴积累,邮储银行倾心关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成长、成才。除了赠送学习用品外,志愿者们还与学生们一起游戏、吃饭、上课,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学生们许多有益的指导,帮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拥有阳光的心态。
三年间,邮储银行的公益志愿者们走访了24所学校,200余家分支机构、近40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邮储银行通过“邮爱公益基金”首批资助的1600余名高中生即将毕业,还向1300余名考入大学的贫困高中毕业生发放“邮爱奖学金”,帮助他们实现成才梦想。
履行大行担当 传递公益力量
三年来,邮储银行不仅依托“邮爱公益平台”为贫困高中生提供教育资金资助及成才支持,还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积极回馈社会。邮储银行“公益志愿者协会”已在全行招募会员6万余人,每年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面向社会倡导公益文化,传递公益力量,培育公益氛围。
在安徽,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与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合作,开展“筑梦向日葵 邮爱在一起”公益活动;在深圳,邮储银行深圳分行携手深圳微天下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机构共同发起“邮爱相伴,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邀请外来城市建设者家庭携留守在家乡的子女共同参与,号召社会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在宁波,邮储银行宁波分行联合宁波市慈善总会及宁波市城管义工协会发起“爱心姜茶”活动,将全市网点作为“爱心姜茶”点位,用一杯杯姜茶为一线户外工作者送去温暖。
“邮爱公益平台”正成为邮储银行投身公益事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切实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偏远地区提供便捷、均等、有效的基础金融服务,将金融扶贫工作推向深入、落到实处,全力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
经过多年实践,邮储银行已探索出驻村第一书记合作模式、平台合作模式、产业引领模式、能人带动模式及信用村镇模式等金融扶贫“五大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果。截至2019年末,邮储银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含已脱贫人口贷款、带动服务贫困人口的贷款)余额超过800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金融力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邮储银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扶贫工作不断档,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各项金融服务持续加码,坚决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与此同时,疫情发生以来,邮储银行已向武汉捐助人民币3000万元,用于支援武汉抗击疫情;邮储银行员工也积极行动起来,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传递爱心、贡献力量。
下一步,邮储银行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举措和扎实的行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金融扶贫工作,努力为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完)
有没有学生也可以贷款的平台
中国网4月21日讯(记者 彭瑶)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继续免除今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今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本金部分可再申请延期1年偿还,延期贷款不计罚息和复利。
在4月21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介绍,今年预计将免除国家助学贷款利息23.25亿元,可申请延期偿还的本金规模约55亿元,惠及约400万名高校毕业生,助力贷款学生缓解经济负担和就业压力,有效帮助贷款学生维护个人信用记录,促进其顺利就业。
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23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有关情况。中国网 庞睿 摄
国家助学贷款已累计发放4000多亿元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0多万名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据统计,1999年实施至今,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000多亿元,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0多万名。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黄家玉介绍,按学生申办地点不同,国家助学贷款分为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两类。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在学校所在地或者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起初,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额度为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2014年、2021年两次提高。目前,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可贷12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可贷16000元。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
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贷款利息由学生自付。2022年,阶段性免除了当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2022年应偿还的贷款利息。今年,该项政策延续实施。学生毕业以后,可以使用还本宽限期,期限最长5年。在还本宽限期内,学生仅需支付贷款利息,无需偿还本金。2022年,对当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2022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经贷款学生自主申请,可延期1年偿还。今年,该项政策也延续实施。
本次免除利息不需申请 由承办银行直接办理
欧文汉说,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教育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持续调整政策、完善管理。2020年延长了助学贷款期限、降低了助学贷款利率,切实减轻贷款学生的还款压力;2021年提高了国家助学贷款最高贷款额度,更好满足学生贷款需求,支持学生安心求学;2022年,国家出台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政策实施以来,共免除贷款利息19.5亿元,惠及379万人;高校毕业生自主申请延期偿还本金累计5.9亿元,惠及10万人。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预计达到1158万人,比上年增加82万人,这将是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10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已进入关键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进一步减轻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负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财政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迅速行动,于近日印发通知,明确了政策内容。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介绍,本次免除利息和延期偿还本金的对象为,2023年及以前年度毕业、在2023年内应偿还本金或利息的贷款学生。在通知印发前,少部分已经结清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鉴于合同已经终结,不纳入此次政策范围。免除的利息,是贷款学生2023年内个人应支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包括以前年度逾期贷款在2023年内产生的罚息。可申请延期偿还的本金,是贷款学生2023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
对于贷款学生是否需要主动申请缓期偿还,郭鹏表示,本次免除利息不需申请,由承办银行直接办理。对于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在通知印发前已偿还的2023年利息,如果承办银行尚未扣款,则相应资金不再扣除;如果已扣款,则由承办银行退还贷款学生。对处于还本宽限期的贷款学生,因2023年不需偿还贷款本金,故无需申请延期偿还贷款本金政策。对处于贷款偿还本金期的贷款学生,如需延期偿还本金,本人可提出申请,并按承办银行要求履行相关手续;如本人未提交申请,则默认按原合同约定偿还贷款本金。
免息政策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承担 各级财政部门将足额安排资金
此次免息政策所需资金承担方式,是参照贴息政策执行的。根据现行的贴息政策,学生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其中,中央高校学生的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高校学生的贴息资金区分贷款类型,分类分档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
“实践证明,这样的分担方式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欧文汉介绍,本次政策出台后,免息政策所需资金也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承担。具体安排方式是:免息所需资金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优先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已拨付给承办银行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存量资金中支付。对于存量资金不足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将另行安排。“各级财政部门将足额安排资金,确保免息政策落实落地,让每一位有需求的高校毕业生享受到政策红利。”
从2020年起,国家助学贷款利率降低为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浮30个基点,切实减轻贷款学生的还款压力。从2021年起,国家助学贷款最高贷款额度提高4000元,达到本专科生每生每年不超过12000元、硕士生每生每年不超过16000元。额度提高后,学生申请的贷款规模有所增加。“一降一提”后,总体上看,财政部门的贴息投入略有增加。2020-2022年,财政部门共安排学生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贴息资金122.5亿元,年均40亿元左右。2022年实施的国家助学贷款免息政策,对高校毕业生个人应付的利息予以免除,又相应增加了19.5亿元的免息资金支出。
部分学生无力偿还贷款?还有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和其他资助政策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政策解读工作,通过学校、银行等多种渠道和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提高政策的知晓率;会同承办银行进一步优化业务办理程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受理效率,让贷款学生尽快享受政策红利;并及时跟踪统计此次政策执行情况,安排专人收集政策执行中贷款学生咨询频率高、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主动回应,确保政策落实落细。”郭鹏提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具体业务办理问题,贷款学生可拨打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及相关承办银行开设的咨询热线。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咨询电话是010—66097980、66096590。
免息及本金延期政策到期后,仍然可能存在部分贷款学生因为各种困难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对此,欧文汉表示,2015年开始国家建立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对于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经济收入特别低的毕业贷款学生,如确实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可向经办机构提出救助申请,提供相关书面证明,经办机构核实后,启动还款救助机制为其代偿应还本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能与国家助学贷款联动的资助政策。如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就业贷款学生,实行贷款代偿。鼓励应届毕业的贷款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财政对这些贷款学生予以贷款代偿;对服兵役的贷款学生予以资助,支持贷款学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应征入伍服兵役,投身国防建设,中央财政帮助符合条件的贷款学生偿还贷款。
中国发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有没有高中生贷款平台(有没有学生也可以贷款的平台)":http://www.ljycsb.cn/dkzs/10427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