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的在沪大学生参加过 1 次以上实习,仍有人被“不良”实习浪费时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2345贷款王问卷已完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12月22日,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主办,共青团松江区委员会、松江区青年联合会承办的2023年上海市“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集中活动通过线上会议形式举行。会上,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发布了《上海市大学生实习实践状况调查》,这份新鲜出炉的调查报告调研于今年11月共回收有效问卷2345份,其中双一流高校1056份、普通高校945份、民办高校131份、专科学校213份。
报告结果显示,上海市大学生目前实习现状呈现6大特征。一是实习参与率高。参加过 1 次及以上实习的总体比例为 54.80%,控制大一学生的样本后,总体1次及以上实习率为63.71%;二是实习开始较早,首次参加实习的时间14.86%在大一,30.19%在大二;三是实习方向多样,实习方向完全与专业相关的为40.86%,有六成学生能够接受与专业无关或者轻微相关的实习;四是倾向自主实习,参与实习的主要方式中,选择“自主实习”的高达74.71%,主要表现为自行安排时间和自己找岗位,比第二位“集中实习”高出 62.65%,比第三位毕业实习高出 64.13%;五是获取途径多元化。一般情况下,年级低的学生实习机会来自于师长亲朋的熟人介绍,年级高的实习机会则一般由个人通过学校就业部门、社会求职网站和实习就业微信群等渠道参与市场化应聘。其中,参加过党政机关挂职锻炼、上海市“青年见习计划”和共青团“扬帆计划”的合计为 2.65%;六是就业预期目标影响大。打算毕业后到企业就业的,实习参与率最高,达到 65.46%,其中实习过 2 次及以上的占 42.74%。
记者注意到,这份报告的重点是关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并通过调研报告的发布,引起上海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注意,在即将召开的上海市两会中形成合力,为大学生群体发声。为此,报告还特地指出了当前上海大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比如,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一些企业实习岗位供给数量减少、线下实操性较强的岗位转为线上支持类岗位、学生的实习深度下降、实习热情和职业参与感受到较大影响。这使得部分学生原本模糊不清的职业规划变得更加“雾里看花”。疫情促使更多学生选择考研、考公和考编,其中专科生和本科生这尤为明显。以本科为例,本科阶段大学生首选目标的 35.58%为国内升学、24.72%为考公考编,22.85%为企业就业,8.91%为出国留学。
报告指出,考研考公和考编的备考期长达一年以上,遭淘汰后容易错失到企业就业的最佳窗口期,这成为当前大学生实习就业工作中的一 大痛点。
此外,部分大学生对实习仍存在认识偏差。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实践较为重视,而对与就业联系更紧密的实习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中低年级学生的实习投入不够,缺少系统化、进阶式的实习规划安排;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过于焦虑,病急乱投医,盲目追求实习数量,为不良实习所耗费的时间、精力成本过高,良性实习应该收获的成长和经验储备不足,使得实习对高质量就业的贡献度打了折扣。
报告指出,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均没有与大学生实习相关的条款。当实习生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往往找不到适用的法律。在实习开展方式方面,相关政策鼓励以高校集中式开展、统一管理为主,对实际规模更大、更符合用人单位需求、资金成本更低但管理成本较高的分散式、自主式实习的管理和指导不足。
报告称,高校安排的集中实习参与率只有 12.06%,而自主实习则占实习学生的 74.71%。但学生偏爱的自主实习,缺乏校方主动认定、指导和监督。此外,高校实习基地作用发挥不够,实习基地在高校学科评估、就业评估中均作为必选指标,但在实习基地经历过实习的学生比例仅为18.05%。有学生反馈,实习基地利用率低,实际效果不好。
大学生实习的另一个痛点是——不容易得到用人单位考核和鉴定。被调查者参加过的实习中, 能得到用人单位考核和鉴定的仅占36.49%。不少学生反映,用人单位“只用人不培养人”。被调查者的实习经历中有指导带教的比例为59.77%,有岗前或业务培训的比例为37.12%。部分用人单位 缺乏明确、系统、可持续性的实习生培养制度和实习生转为正式员工的机制,导致“勤杂工”等情况出现。
实习中,还容易出现侵权问题。35.56%的被调查者在招聘流程、实习报酬、工作条件、职场伤害等方面或多或少遭遇过权益受侵害的情况,其中与实习报酬和工作强度相关的最为突出,表现为没有实习工资、被拖欠或克扣实习工资、长时间加班等。
报告建议,一是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从国家和地方政策上扶持大学生实习和就业;二是建议大学生群体提高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在规范实习中以高度投入和出色表现力争实现 “转正”就业,另一方面以“习”促“提”,通过高质量的实习,充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社会化能力和求职竞争力, 从而快速适应、融入职场;三是强化高校育人观念,尊重大学生自主实习选择,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利用;四是规范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招聘、管理和使用,加强 对实习生的培训、带教和指导。建立实习单位和实习生的注册登记制度,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保障实习生合法权益。将顶岗实习大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作为特殊劳动关系 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让外部环境更有利于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支持和保障;五是紧跟城市建设发展步伐,开展大学生“五型经济” “五大新城”实习实践计划。
据悉,“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是共青团引领青年理性表达普遍诉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有序参与协商民主、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活动,从2008年起连续开展至今。每年,上海市、区两级团组织分别聚焦1-2个事关青年发展、回应青年关切的重点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倾听活动,及时了解青年困难及诉求,形成数据翔实准确、分析严谨透彻、建议科学可行的调研成果,通过实地探访、座谈交流、网络互动等方式与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充分探讨和互动,推动以建议提案形式反映青年群体呼声。
责任编辑:刘丽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银行贷款客户回访问卷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保险消费者对通过手机APP、微信服务号等电子化方式进行回访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阳光保险紧扣保险服务电子化、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打造高效、便捷的互联网电子回访系统,大力开展电子回访,于近期全新升级线上视频回访流程,满足消费者对高效、便捷的保险服务诉求。
再次升级 线上视频回访功能更贴心
传统的保单回访主要集中在人工电话回访或面访,存在较多限制,并且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通过线上完成各项业务的操作。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阳光保险旗下阳光人寿于2020年全面推广电子化回访,至今有超过八成的市民愿意选择该模式体验回访服务。
近期,阳光人寿再次升级线上视频回访功能,全面优化各项技术,通过“阳光人寿视频服务”微信小程序上线视频回访新流程。对比旧版电子化回访流程,视频回访新流程具备用户基数庞大、技术更前沿、人脸核身识别准确率更高、非本人操作风险防控更严、轨迹可回溯等多重优点,贴心满足消费者操作过程中的需求。
便捷进入 视频回访入口多样化
消费者可通过“我家阳光”APP、阳光人寿官微和在线签收流程等消费者服务场景进入“阳光人寿视频服务”微信小程序,该小程序还与电话、互联网等多个产品销售渠道紧密结合。在适应当前消费者线上化应用习惯的基础上,视频服务整合全渠道消费者接触点,实现消费者多场景、便捷化地迅速进入回访流程,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线上化购买保险产品的实际需求。
安全可靠 人脸识别风险防范新升级
进入视频回访新流程后,系统自动调用人脸身份核实组件,在确保人脸校验与投保人身份证信息一致的同时,可以拦截照片、视频、3D 面具、摄像头劫持等多种类型的风险,有效阻断了过往上市的电子化回访曾发现的疑似使用照片、面具、他人代拍照等非本人操作的风险,线上化操作更安心、放心。
全程人脸捕捉 视频答题逐题验证
在电子化回访的问卷答题环节,系统将全程捕捉操作者人脸,确保每题皆为投保人本人作答。同时,截图回传系统,实现作答过程逐题存档,消费者回访过程可回溯。同时,回访问卷视频框还可进行操作矫正提示,杜绝非投保人干扰回访流程。在提示消费者进行规范操作方面,系统与消费者的交互更加友好。
阳光保险表示,将持续提升消费者线上化服务水平,改善保险消费者体验,为消费者带来足不出户、服务随心、安全贴心的消费体验。(通讯员 彭溪)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责编:周听听]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345贷款王问卷已完成(银行贷款客户回访问卷)":http://www.ljycsb.cn/dkzs/10340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