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高薪先整容?这不是工作,是套路贷,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整形贷款需要什么条件
2019年8月13日下午4点,22岁的小美独自坐在北京西城区一家饭店大厅,她正在等她的未来老板王总。可是两个小时过去了,还不见王总人影,她只好联系了王总的司机赵俊,赵俊却传来了一个坏消息:“王总出车祸了!”接着,赵俊发来一段视频。视频里,一个人满脸是血地躺在急救中心的床上,被人推进了手术室。
小美怎么也没想到,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骗局。随着北京市第三人民法院终审宣判,这个“招工美容贷”背后的套路和利益链条也得以曝光。
应聘总裁助理
须签“附加条款”整容
2019年7月7日,正在找工作的小美在某同城招聘平台上看到一家公司招聘总裁助理,她随即投了简历。
两天后,一个自称金总的人加了她微信。他问了小美一些个人情况,但又说不是他要招人,他只是中介,可以帮她找适合的公司。在详细问了小美的个人情况、兴趣爱好后,其告诉小美她的工作是给客户当私人助理,月薪8万元。小美当场表示“愿意”。
7月下旬,小美见到了她未来的雇主王总和其司机赵俊。2019年8月1日,赵俊约小美见面并对小美说,“王总出差来不了了,老板对你很满意,但有个附加条款得签一下。”其“附加条款”就是让小美做微整容,而且需要进行24期贷款。条款还约定,贷款由王总偿还。
此后,小美在赵俊的带领下来到一家整形机构,花了8.5万元做了双眼皮、肋骨和假体隆鼻、瘦脸针等八个项目。
付款时,小美被整形机构负责人和两名消费金融公司放贷业务员团团围住,在没有太多考虑的情况下签了字。当时她没有固定工作,贷款额度不高,因而在“捷信”贷了3万元,“即分期”分两次贷了1万元和4万元。
据悉,上述款项中,8万元直接划到了整形机构账户,剩下5000元,小美付款给医院。
完成手术出院后,小美和赵俊联系,表示想约王总谈贷款和后期工作安排,左推右阻后,对方终于答应见面。就在会面当天,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司机赵俊说“王总出车祸了!”
赵俊通过微信给小美发送了一段王总出车祸的视频。视频中,一个人躺在急救中心的床上被推进了手术室。而这个视频小美刚看完就被赵俊撤回。
小美没有怀疑视频真假,还一直关心王总的“病情”。一开始,赵俊说王总昏迷,之后又说王总病情恶化转到上海。总之,小美没有机会去看望“出车祸”的王总。
随着贷款还款日期的临近,小美越来越着急,担心还不上钱影响个人征信。赵俊回复说,“我也没办法,我只是个司机啊”。
一直到9月中旬,小美也没能等来任何好消息,金总联系不上,美容机构也没说法,最终其选择报警。
诈骗团伙被端
整容机构参与利益分成
随着警方介入调查,小美才知道几乎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手法,这个团伙如法炮制,诈骗多名求职者。
28岁的小蔡马上就要入职了,才得知“老板在回京路上出了车祸,成了植物人”。诈骗案发后,小蔡作为受害者之一曾向警方坦言,自己一直在借钱还款,“已经无法正常生活了”,而小美和小蔡案中出现的金总和司机赵俊都是“原班人马”。
2019年12月,小雪在网上投递求职简历,随后,她收到了招聘邀请。对方称,可为其介绍总经理助理职位,月薪同样为8万元,但这个职位对外表有一定要求。见小雪对整容费用犹豫,对方称,其只需在网贷平台申请贷款,一切费用由公司报销。
小雪用贷款在美容院顺利做了整容手术。不料,手术后,面试官却一改之前的热情,对其入职一事百般敷衍,甚至不接电话。
警方对此开展了专项行动,北京警方出动30余个抓捕组在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对诈骗团伙成员同步开展抓捕,对10余个“招工美容贷”诈骗团伙和个人进行精准打击,并对涉及的9个涉案医疗美容机构进行查抄,拘留犯罪嫌疑人123名。
“赵俊”和“金总”正是在这次行动中落网的。他们在多个招聘平台上以高薪为诱饵寻找求职者,再以职位对外在形象有要求等理由让求职者贷款做整形手术。
他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都是在车里或是酒店大堂同求职者会面,整形机构也是事前和对方联系好的。整容机构为了拉更多的客户,选择和中介合作,事后双方利益分成。
招工团伙和美容医院相互配合,通过招工、整容、贷款等环节层层设套,各种套路环环相扣,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链条。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受害者群体呈现出4个特点:女性、年龄偏低、受教育程度偏低、急于找工作。“招工美容贷”案件中,嫌疑人专门以求职女性为犯罪目标,针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和应聘需求设下骗局,编造话术。
诈骗过程中,犯罪分子的“身份包装”和“话术”也是诱导受害者选择贷款整形的重要因素之一。嫌疑人常以“总裁司机”的身份劝导应聘者:“当助理需要跟着老板出席很多商务活动,对形象要求较高,整形后才可以给你安排工作。”部分受害者则会认为“入职后薪水很高,足够偿还贷款”,最终同意贷款整形。
法官提醒求职者
正规渠道就业 切勿盲目消费
北京三中院刑一庭法官助理李冕提醒求职者,要选择正规机构和渠道进行求职就业,注意审查相关招聘单位和面试人员的资质。如果发现面试地点不正规或工作内容不切实际,甚至要求支付大额钱款或贷款先行支付 ,一定想一想是不是“坑”。求职者要选择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岗位。
而作为消费者,要审查医美机构的资质,可以查看相关单位是否有负面新闻作为参考。贷款美容前要审慎评判自己的经济条件和还款能力,如被要求向贷款机构提供虚假的资质证明和单位月薪,以证明还款能力,一定要提高警惕。在签订美容消费贷款合同前,应明确贷款合同中的借款期限、约定利率、担保条款、逾期条款、违约金条款、授权条款等,以防被相关机构以各种名目来加重损失。
此外,招聘网站、贷款平台、医美机构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尽到审慎审查相关信息的义务。金融监管、工商部门也应重视“美容贷款”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加大监管力度,不仅要和司法机关形成合力,打击犯罪,还应防止年轻人被诱导而盲目消费。
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资深HR陈冯表示,要想找到靠谱的工作,一定要多做些功课。投递简历前可以上国家企业信用公示信息系统,或者参考第三方如天眼查、企查查等信息查询工具,看公司营业执照、企业信用、工商信息等等。还可以通过招聘网站、职场社交软件等,查看现任员工和前任员工对公司的评价。此外,“面试官张口就来的承诺一定要想想能不能兑现”。
文/本报记者 朱健勇
警惕“招工美容贷”
套路
在多个招聘平台上以高薪为诱饵寻找求职者,再以职位对外在形象有要求等理由让求职者贷款做整形手术。
诈骗团伙无固定办公场所,均在车里或酒店大堂同求职者会面。
整容机构和中介合作,事后双方利益分成。
话术
“需要出席商务活动,对形象要求较高,整形后才可以安排工作。”
“整形的花费公司报销,你先垫付。”
“入职后薪水很高,足够偿还贷款。”
提醒
选择正规机构和渠道进行求职就业,注意审查相关招聘单位和面试人员的资质。选择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岗位。
贷款美容前要审慎评判自己的经济条件和还款能力。签订美容消费贷款合同前,应明确贷款合同中的借款期限、约定利率、担保条款、逾期条款、违约金条款、授权条款等。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整容贷款利息高吗
“校园贷”重拳整治之下,“培训贷”“美容贷”“装修贷”等陷阱近期又浮出水面,它们更精准定位于有某种特殊需求的群体。2020年上海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伍爱群等联名提交提案,对上述情况,建议强化监管合力,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统一制度标准,引导企业合规经营。
委员们分析认为,这些陷阱与行业监管存在缺失、相关企业高杠杆运营模式存在违规风险、合作银行或消费金融机构等未尽审慎放贷义务有关。
以“美容贷”为例,主要瞄准有美容需求又缺钱的群体,部分中介和美容机构勾结在一起,打着“免费美容还送钱”的招牌,利用假期整容热招揽客户,在读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往往容易上当受骗。
“美容贷”已经形成固定套路:
第一步,免费扫码却被忽悠到整形医院;
第二步,美容咨询变手术,没钱可以贷款;
第三步,10 分钟放款,以 3.5 万元为例,利息近 5000 元。由于贷款程序不规范、实际贷款利率畸高、贷款催收方式或触碰法律底线,最后导致学生及其家庭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给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提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强化监管合力,构建全面有效的监管体系。
提案建议,落实主管部门对行业领域的监管职责,建立行业黑名单和白名单,建立健全行业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强行业自律。
第二,规范经营行为,引导合规经营。
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统一制度标准,会同金融管理部门严管行业内、领域内相关企业资金托管问题,严格禁止设立“资金池”等,禁止通过高额贴息、现金返还等模式吸引客户,避免因盲目扩张产生资金链风险。
第三,金融机构要加强放贷业务的审慎管理。
强化对借贷主体偿还能力的审查和评估,禁止向没有偿付能力的借款人发放贷款,放贷主体还要加强对贷款额度及用途的管控,确保贷款金额与借款人信用状况、消费实际需要合理匹配,并在放贷前严格限定贷款“专款专用”的投向。同时,在办理贷款的同时,应给予借款人充分风险提示,提醒谨慎将资金交付给第三方平台托管。
第四,净化金融环境,强化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通过日常宣传、风险提示、案例警示等方式,共同提高公众尤其是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金融风险认知水平,提醒消费者做好授权管理。同时,建立统一的争议解决机制,妥善解决消费纠纷。对不法分子将“装修贷”“美容贷”“培训贷”演化为“套路贷”,引发非法集资、金融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金融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应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整形贷款需要什么条件(整容贷款利息高吗)":http://www.ljycsb.cn/dkzs/10266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