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在非法贷款平台泄露个人信息致损概率高,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银联钱包能贷款吗
2020年4月2日,中国银联发布《2019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与您共同探寻在过去的一年里移动支付领域有哪些新趋势、新变化,新风险,作为一名普通金融消费者又该如何在使用移动支付时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根据中国银联风险安全专家分析,2019年移动支付产业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是移动支付使用持续活跃,平均使用频次与消费金额双增长;二是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重要载体,伴随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下沉,获得县乡居民,小微业主青睐;三是金融科技助力提升便捷与安全,生物识别等新型身份认证技术与传统密码验证方式共同守护安全;四是公众安全意识有所提升,发生损失人群占比下降。
日均使用逾3次 便民支付场景建设惠及日常生活
调查显示,2019年移动支付用户使用频次继续上升,日均使用逾3次。从人群看,自主创业者、私营业主、个体户、网店店主等小微业主使用频率显著高于他人,近三成日均使用超过5次。同时,移动支付成为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载体,退休人员、家庭主妇、农民、工人等群体,在公共缴费、超商便利、菜场生鲜等场景中,使用移动支付方式消费占比过半。从场景看,交通出行成为2019年移动支付最活跃的场景,全国32城地铁、逾1600城公交受理银联移动支付,全国200多城的逾10000家停车场开通银联无感支付,移动支付与我们“行”影不离。
金融科技成就支付安全新体验 与密码验证共同守护安全
支付产品中身份验证、风险提示、账户安全管控功能、转账信息核验、赔付保证等安全措施持续优化,获得消费者的感知与认可。受访消费者普遍认为,生物识别验证、转账账户信息核验等措施使支付安全更有保障。 60、70后等群体希望在支付及交易过程中多一些安全提示。
传统电信网络诈骗发生率下降 受损人群占比下降
随着金融知识普及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的深入推进,与2018年相比受访者风险防范意识有所提升。2019年网络诈骗情况出现好转迹象,数据显示51%的消费者曾经遇到过网络诈骗,相比2018年下降了16%,发生损失的人群占比为23%,较2018年下降26个百分点。
在非法贷款平台等泄露个人信息致损概率高 参与网络博彩损失金额大
受访消费者存在不良使用习惯的比例与2018年持平。出现频率最高的三大使用不良习惯仍然为:更换新手机时,不解绑银行卡或删除存留的敏感信息(24%);直接删除带支付功能APP,不解除银行卡绑定(23%);带有优惠信息的二维码都会尝试扫描(20%)。同时,在非法的贷款、外汇、期货等平台泄露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个人敏感信息也是导致消费者发生损失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存在不良行为的受访人群的损失比较习惯良好的受访人群损失比高出了2.7倍之多。在所有不良行为习惯中,有参与网络赌博行为的消费者受诈骗的比例最高。同时,遭受大额损失的比例也最高,为所有不良习惯中受损人群比例、受损金额之首。此外,在未婚男性、大专及以下、工人、学生、私营业主/个体户等群体中有参与网络赌博行为的人群占比也相对较高。
移动支付安全意识普遍提升 重点人群仍需关注
2019年,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普遍提升,损失化解渠道更为多元。主动向银行挂失、拨打110已是主要挽损方式,同时保险赔偿也成为弥补欺诈损失的重要来源。值得关注的是,女性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比例达到近1/4,较男性高出5个百分点。家庭主妇、退休人员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比例也高于平均水平。
本次调查由中国银联与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18家支付机构联合开展,筛选有效问卷约6.2万份,约七成被访者集中在25岁至45岁。样本覆盖上海、广东、浙江、北京、山东、香港、澳门、台湾等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高度还原移动支付人群现状,力求准确、真实反映中国移动支付人群的支付行为及安全意识,为持卡人与相关产业各方带来支付安全领域的趋势指引。
银联钱包app是什么
二维码支付加入银联云闪付系列
6月,已经被默默地定义成了“促销月”,除了各大电商平台之外,银联传统的6.2活动日也开始了。此次活动不仅拉长了周期,从原来的一天延长到了7天。更重要的是,银联在6月2日前夕推出了云闪付二维码支付,这个在业界看来对标微信和支付宝的动作,被认为是银联又要在移动支付市场发力了。此前,银联推出NFC进军移动支付市场,但结果并不理想,这次,云闪付体系中的新成员“二维码支付”能否弯道超车?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支付过程较为便捷
从5月底开始,银联的6.2活动就掀起了宣传攻势,全国40个知名商圈约十万家商户参加,用户使用银联云闪付卡、手机以及扫码支付均可享受6.2折优惠。这十万家商家中,以上海为例,既有快客、全家等便利店,也有家乐福、卜蜂莲花等大型连锁超市,还包括了京东商城、格瓦拉等线上平台。
记者走访了一些参加此次银联6.2活动的商家,发现基本上都有“用银联云闪付 6.2折优惠”的宣传,在一家华联超市,记者购买了不到100元的商品,优惠了30元(封顶)。支付过程比较方便,只要把手机接近终端,输入银行卡的支付密码即可,账单直接进行了优惠扣减。
不过,作为银联刚刚推出的二维码支付,在这次活动中却较少露脸。记者在迪亚天天、真功夫、星巴克等部分门店都没有看到银联二维码支付的标识,后来在一家快客便利店才注意到门口张贴着“用银联云闪付二维码,满20元减10元”的广告。该店营业员也推荐记者用二维码进行支付,优惠力度相较于6.2折要高,在快客便利店,6.2折活动封顶减8元。消费者只要出示银联钱包App中的付款码,营业员扫一下就完成了支付过程,从操作过程来看,和微信、支付宝并没有区别。
银联相关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二维码刚刚推出,受理面会逐渐扩大,“云闪付包括NFC支付,也包括二维码支付。银联重点推的是云闪付,而不是推了这个就不推那个。”
银联称自己二维码支付符合标准
二维码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但这种支付方式也带来了诸多风险,比如说病毒植入等。正因如此,2014年央行叫停了二维码支付,直到2016年8月,支付清算协会下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二维码支付才首次得到官方承认。
一位接近银联的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扫码乱象背后突出的是二维码核心技术的缺失,二维码信息缺乏审核、认证等监管体系,导致二维码市场处于失控的无序状态,制码技术“零门槛”。
据银联称,其推出的二维码的一大特色就是采用支付标记化(Token)技术,安全级别较高,符合央行对于Token的技术化标准和Token的国际化标准。“扫码分为主扫码和被扫码,即主动扫码和被动扫码,主动扫码主要是防止要扫的二维码有病毒,加入了符合标准的Token技术二维码,如果带有病毒,App是识别不了的;如果是被扫码,主要是防御黑客攻击。举个例子,比如黑客攻击了手机,截获了一个付款二维码,植入Token技术的二维码只能支付一次,也就是只损失一次,而且码的有效时间也只有一分钟,留给黑客操作的时间很短。”上述接近银联的人士解释说。
该人士也向《IT时报》记者坦言,支付宝、微信的二维码也有Token技术,但并不符合央行对于Token的技术化标准。“Token技术是否符合标准在用户的体验上是感觉不出来的,而且现在95%的场景对有没有Token技术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日后如果有新的攻破技术,可能就会产生大面积的风险。”
让用户养成习惯不容易
“能不能弯道超车,理论上是可以做好的。银联有银联的优势,这次有40家银行合作,二维码支付的普及率会提高。但关键是这轮优惠结束以后,用户是不是又会回归到使用微信、支付宝的时代。”在艾瑞咨询金融分析师李超看来,银联面对的最大问题还是如何扩大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的份额。
其实过去几年,银联也一直寻求移动支付市场上的转变。2013年以来,银联先后推出银联钱包、明星产品云闪付,联合各大手机商推动NFC(近场支付)技术的应用,然而却因为商户POS机设备改造成本的昂贵等原因,最终不了了之。或许是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此次和银联合作二维码支付的商户并不需要更换或添置硬件设备,只需要软件升级即可,不会产生太高的成本。
对于商户来说,他们还看中支付企业背后的生态系统。“除了支付之外,是否能为商户提供市场推广等其它服务,也是商户所看重的。”李超认为。
此外,从改变用户习惯上来说,李超认为场景要更接地气,“二维码支付的使用更倾向于小额高频,以便利店、小型餐饮店为主,而此前银联覆盖的主要是大型商场,这里主要是高额低频,较难养成用户习惯。”
据银联人士表示,在商圈建设基础上,会进一步打造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领域的行业应用,全面覆盖各类支付场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联钱包能贷款吗(银联钱包app是什么)":http://www.ljycsb.cn/dkzs/10253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