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银行下调首套房贷利率!成都哪家银行房贷利率最低?,下面是房天下资讯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470芝麻信用分的贷款
对于工薪阶级来说,如今买房一定是需要贷款的(家里有矿的自行忽略哈)
现在成都随随便便的一套新房,都是100万左右,我们东凑西拼终于把首付30万斗齐啦,但是剩下的肿么办,只能去贷款。
所以银行贷款的利率就与我们息息相关!近来,关于融360对于2018年12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利率的数据报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具体详情。
注:数据来源融360大数据研究院
一
根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8%,环比下降0.53%,这是全国首套平均利率23个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12月全国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6.04%,环比下降0.33%,已是连续两月出现回落。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还显示,2018年12月在全国35个城市533家银行中,有8家银行分(支)行首套房贷款利率上升,占比1.50%,较上月减少15家银行分(支)行;
有54家银行分(支)行回调利率,占比10.13%,较上月增加39家;
有470家银行分(支)行首套房贷款利率较上月持平,占比88.18%。
以上数据显示全国首套和二套房的平均利率在下降,多数银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在回调或持平,那么这对我们买房有啥子影响呢?
好叭好叭,接下来小胖就来给大分析一下,房贷利率是如何影响我们买房的
二
以成都为例,目前,多数银行首套房的贷款利率上浮15%。
所谓房贷利率上浮,是指在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现在基准利率是4.9%,上浮15%意味着房贷利率涨到5.635%。
而在2016年和2017年的时候,成都等很多地方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一度降到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打八五折,与上浮15%相比,低了30%。
那这两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下面小胖以贷款100万元(等额本息还款)为例给大家做一下比较
假如基准利率4.9%不变,按揭贷款30年,在房贷利率八五折的情况下,你需要月供4872元,还款总额175.4万元;
在房贷利率上浮15%的情况下,你就需要月供5759.72元,还款总额207.35万元。
也就是说,后者每月要多还887元,全部加起来买房成本一下子就多了32万元左右。这真的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那么,说了这么多,哪家银行的房贷利率较低呢?
三
从全国范围来看,发放房贷主要以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银行为主。
在个别一二线城市,外资银行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与其他银行相比,房贷利率低,但执行难度相对较大,申请条件也多。
我们就来看看成都各个银行的房贷利率
数据来源: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数据仅供参考,一切以银行为准
根据上图我们可看出,在成都多数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为15%,而外资的汇丰银行利率只有10%,二套房的利率为11%-30%。
我们也以100万元(等额本息还款)为例,算算贷款利率10%与15%的区别:
假如基准利率4.9%不变,按揭贷款30年,在房贷利率10%的情况下,你就需要月供5609元,还款总额201.9万元。
在房贷利率上浮15%的情况下,你就需要月供5957.7元,还款总额207.3万元。
也就是说,后者每月要多还348.7元,全部加起来买房成本一下子就多了6万元左右。
如果成都的银行贷款利率下调,那么我们就会减少购房成本。并且基准利率的下降,也会减低我们的购房成本。
日前,央行宣布了降准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此举将进一步维持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也将让银行可贷资金增多。
对于购房者而言,降准实施之后,银行可贷资金增多,2019年的房贷利率就有望迎来下调。房贷利率下调之后,我们在进行房贷时,就能净省一大笔钱
那么对于以前买房贷款的人来说,现在房贷利率的下调会影响月供吗?
科普时间
个人的房贷利率是会随基准利率的调整而调整的,但贷款合同中上浮利率和折扣利率将会一直执行到房贷还清。
以前上浮多少就按照新的基准利率上浮多少,以前打了多少折扣,也按照新的基准利率打折。
简而言之,基准利率下降了,我们的月供也会随之减少。
因此无论是准备房贷的,还是以前房贷的,基准利率的下降都对我们有利。
最后,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以更少的钱,买到自己心仪的房子。
(来源:成都购房通,转载已获授权)
我们建有“成都购房者交流群”,每天都会分享最新鲜的特价房源、楼市资讯,如果有摇号新盘出来,我们也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深度解析。
如何进群?扫码添加小编(maoxianrenlcl)为好友,注明来意,即可拉你进群。
征信花了但还款良好
当你正因征信记录上有逾期信息而发愁时,恰好有人宣称“征信逾期不可怕,修复征信获新生”,只需花点钱即可,你敢相信吗?
在大数据时代,一部分机构或个人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利用银行与征信报告主体的信息差,混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概念,以所谓“征信洗白”“征信修复”形成了一条集征信修复培训、加盟代理、个人信息售卖于一体的灰色产业链。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规定,征信机构应当采取合理措施,保障其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无权随意更改、删除信用报告中正确展示的信用信息。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这一说法,所有声称是合法的、商业的、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
黑产人员虚假承诺
《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家住山西某地的阿华因个人原因导致征信存在多项逾期记录。今年11月份,急需购房的他无意中看到了一则“征信修复”广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阿华联系了对方,并按要求将自己身份信息、借款信息以及实名注册的电话卡寄送给对方,先后多次转账数万元,作为帮助删除征信的服务费。同时,按照对方提示的时间节点,阿华拨打监管投诉电话,试图以此删除自己的征信逾期记录。
在一系列操作后,他等来的不是逾期记录的顺利删除,而是公安机关的介入调查。《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黑产人员向阿华虚假承诺,能够彻底删除征信逾期记录,并伪造了印有国家机关印章的证明材料,向监管部门恶意投诉。目前,公安机关已对一名主要黑产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并将进一步深挖案件,力求打掉团伙、打出典型,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去年7月份公布的一份刑事判决书中,能够直观地看到这些“信息修复”人员采取的手段。被告人朱某经营一家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工作期间,朱某因急需用钱,刚好又发现许多客户因征信不良无法贷款,于是就萌生为客户修复征信牟利的想法。
为打消客户的顾虑,朱某在自学征信方面的知识后,以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的名义对外承接征信修复业务。2019年5月份左右开始,朱某在明知自己没有能力修复征信的情况下,为达到骗取客户钱财的目的,在微信朋友圈广发信息,谎称只要客户提供个人征信报告、身份证复印件、新办理实名制电话卡等材料,在缴纳修复征信费用后,就可以在半个月至三个月不等的时间内修复征信问题,修复不成功可以退钱。
朱某在接到客户委托征信修复请求后,一般会用客户提供的手机卡以客户的名义给发生贷款逾期的银行客服打电话,编造客户陷入传销组织、失去人身自由、无法及时还款等逾期理由,之后再要求客户以自己编造的理由去银行提交个人征信异议申述报告。在有些客户缴纳费用后,朱某甚至没有做任何事情。
判决书显示,2019年6月份至11月份期间,本案10位被害人共被骗取修复征信费用126000元。朱某也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0元。
征信异议只是纠错机制
12月10日,《证券日报》记者在百度搜索“征信修复”时发现,页面出现多条相关网站链接。记者随机联系了一家名为“征信异议申诉专家”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声称,对于房贷逾期、车贷逾期、信用卡逾期均可进行征信修复。
当记者询问是否靠谱时,该工作人员直言,“这个可以放心,我们都是合法合规操作,根据《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五条,每个公民对自己的不良逾期记录都可以申诉复议,客户只需提供所需资料,后续由我们来处理。”当记者进一步询问价格时,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先看征信报告。得知记者目前还没有打印征信报告后,对方就不愿再多聊,显得格外“谨慎”。实际上,工作人员所说的内容不仅与《条例》第二十五条表述有明显出入,也存在误导。
“征信系统不存在‘征信修复’的概念,网络上关于个人征信可以进行修复的说法属于虚假宣传,实质是故意混淆了其与征信异议的区别,让信息主体误以为可以随意更改或删除征信信息。”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处长李理表示。
李理进一步表示,根据《条例》等规定,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有如实报送信用信息的义务,无权随便更改、删除征信报告上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但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征信异议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改正错误”的纠错机制,有别于“失信后”为重塑信用而进行的修复。
“一般都是由于不可抗力导致征信问题或能证明是银行原因,从而可以向银行提出异议申请,否则投诉银行或者消费金融机构的意义不大,银行不会随意删改征信系统上的数据。”一位在银行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市场上所有关于‘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宣传都是虚假的、非法的。”李理在总结“非法征信修复”常见套路时表示,他们假冒权威专家、专业律师等,故意混淆“信用修复”“征信异议”的概念,自创“征信修复”名目。有的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开展虚假宣传;有的诱导信息主体委托其“代理征信维权”,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个人信息,并支付高额服务费,有的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有的教唆个人用“非恶意逾期”等理由无理投诉,甚至伪造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进行恶意投诉。通常修改失败后,“非法征信修复”团伙会选择拒绝退款或失联,甚至会威胁信息主体财产安全。
损害社会诚信体系
在调查过程中,也有“成功洗白”的案例。《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修复洗白”成功的情况时有发生,且引起部分人共鸣。
在抖音平台,输入“征信修复”可搜到一些对于征信修复欺骗套路的科普视频。但在视频评论区,有个别网友却表示“我修复过”“花了一千元一条修复成功”,其言论引来一些网友来取经“求推荐”。记者以咨询为由,联系了一名声称修复成功的网友倪可(化名)。
“因为我之前总是信用卡套卡,拆了东墙补西墙,最后补不上,这也导致去年到4S店买车时因信用卡有三条逾期无法贷款,还是别人推荐了一家可进行征信修复的中介,才把问题解决。”网友倪可(化名)告诉记者,她只需和中介签订委托处理合同,再办一张新的手机卡,提供自己的征信报告、身份证号码等材料即可,费用近4000元。
“起初我也很害怕,担心对未来有影响或信息泄漏被骗,一直犹犹豫豫,但我当时去了中介公司,感觉比较正规,而且当时签的合同里有保密协议和处理不成功退款条约。”倪可坦言当时内心非常担忧,“不过,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的征信就被成功修复了”。
但是,倪可征信修复是真的“成功”吗?她将个人隐私信息主动暴露给了对方,若被非法使用则后果不堪设想。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不法手段“洗白”的征信记录是否还具有可信度?这无疑动摇了我国信用体系的根基。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的征信修复机构,实际上是通过非法恶意投诉等手段来逼迫金融机构做出让步,若这种方式得逞的话,会导致信用记录失真,影响整个征信体系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真实性。
“对个人而言,坚决不要相信这些征信修复机构,如果对这个信用记录有异议,可以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提出。同时,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合理借贷,量入为出的习惯,不要过度借贷、盲目借贷,个人征信是‘第二张身份证’,要珍惜和维护个人信用记录。”董希淼说道。
对于如何维护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李理表示,在金融活动特别是信贷活动中,信息主体应主动保持与银行或金融机构间畅通的联系渠道,合理负债,量入为出,合理安排还款时间,避免出现逾期。如果已经产生逾期,应积极采取措施与机构沟通,避免再次产生逾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要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不要把身份信息随意提供给他人,如发现个人信息被盗用的情况,应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利军律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合法民事代理方式,依照《条例》规定提出异议申诉并不违法,但如受托主体不具备征信业务资质,打着修复征信、征信洗白、逾期铲单等幌子进行虚假宣传,并通过伪造银行流水、篡改资料信息、编造不可抗力事件等理由进行违法申诉,则不仅面临民事责任及行政处罚,亦可能触及刑法中“诈骗罪”等对应罪名,承担刑事责任。
来源: 证券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470芝麻信用分的贷款(征信花了但还款良好)":http://www.ljycsb.cn/dkzs/10237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