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还要背贷款!大学生求职掉入“培训贷”陷阱,海尔消费金融失职了吗?|金融315,下面是界面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大学生贷款被骗报警
记者 | 曾仰琳
编辑 | 彭洁云
“培训费用后续在上班工资里扣。”
“工资最低4500元,后续还贷款肯定没有压力。”
“脑袋一热签下培训协议,注册消费金融APP到通过贷款中间仅隔了6分钟。”
……
当前已经进入“金三银四”的招聘旺季,各类求职陷阱需要格外警惕。界面新闻记者近期关注到,一些毕业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或在校大学生在通过求职平台应聘并进入面试后,却掉入“培训贷”的陷阱中,这背后都指向同一家消费金融公司。
面试变培训,大学生应聘需要背贷款
2021年“秋招”时,在山西某专科学校就读的大三学生小文通过Boss直聘找工作,到一家公司面试后,被公司以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的名义,诱导借下近2万元的贷款。
据小文介绍,当时他到山西多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山西多特”)面试了“网络优化”的工作,公司的HR说需要进行培训才能就业,工作后待遇每个月大概是4000元至6000元,之后就签了一份培训协议。
“当时,山西多特的员工说需要交一笔1万6千多元的培训费用,这笔费用会在后续上班的工资里扣。之后他们让我下载了海尔消费金融App,手把手教我进行贷款操作。”小文回忆当时贷款情形时表示,山西多特员工让他在职业一栏填上“网络优化工程师”。
据小文提供的贷款信息,其贷款本金为16800元,分16期还款,共需偿还19548.34元,IRR年化利率为18.14%。目前,小文已偿还4期,但仍需背负18816元的债务。
无独有偶,2021年10月,刚踏出大学校园不久的小兆在58同城上也关注到了山西多特的招聘信息,在公司填写了入职登记表后,就被公司HR带到办公室进行一对一谈话。
“当时HR跟我介绍了通信工程方面的知识,说这份工作有多么好,但需要先进行培训,就业后一个月工资最低4500元,后续还贷款肯定没有压力。”小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当时他脑袋一热就签下了培训协议,从注册海尔消费金融App到收到贷款申请成功的短信,中间仅仅隔了6分钟。
根据贷款合同,小兆贷款本金同为16800元,分16期偿还,最后一共需要偿还19488元,IRR年化利率为17.72%。
在小文和小兆向界面新闻提供的“培训协议”上,关于岗前实训的费用表述为:甲方为乙方提供该项服务的费用为人民币16800元(包含场地费、测试软件、测试设备、测试卡、技术服务费等岗前实训期间成本),采取甲方前期承担该成本,乙方后期返还的形式,乙方可采取“零首付”的方式缴纳,如因乙方后期未按照约定还款,属于乙方违约行为,乙方承担相关责任。
据“培训协议”介绍,多特通信成立于2013年1月,注册于2014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一家以移动通信技术、工程建设、通信设计与咨询、通信应用软件开发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提供的服务已覆盖全国17个省、延边自治州,以及海外外派相关通信项目;公司致力于开拓移动通信领城创新服务和产品,已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大唐移动众多通信领域著名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
天眼查信息显示,山西多特公司成立于2019年7月,大股东为河南多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河南多特”),持股比例55%,二股东张振持股比例为45%,公司执行董事及兼总经理为郭博昌,同时也是河南多特的大股东(持股100%)。值得注意的是,山西多特公司的经营范围中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咨询(不含升学培训、技能培训及学前教育)”。
培训结束被“离职”,后知后觉被骗了
界面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上述“培训协议”对甲方(即山西多特)约定的权利其中一项为:“乙方实训合格后,入职到甲方合作的通信企业工作、或者甲方自己公司(三次工作机会),从事与实训项目相关的岗位。”
然而,2021年11月底培训结束后,山西多特公司并没有按照协议约定让小文等同学入职,而是提供了一些求职渠道,例如,教他们如何通过QQ群找到相关工作的方式,让他们自行寻找工作。同年12月2日,还给他们发放了一笔2000元的补助,随后不久就给他们提供了一张空白的“离职证明”。
值得关注的是,这笔2000元补助款其实也内含玄机,实际上是算在贷款金额中。据小兆同期参加培训的小语介绍,在签培训协议时,山西多特的工作人员会询问是否需要领取生活补助,如果不需要领补助,培训费用则为14800元。
彼时,小语同样是在校大学生。与小兆、小文不同的是,小语是通过“帮帮服务中心”平台进行贷款,贷款合同信息显示,该公司全称为“帮帮有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因没有选择领取补助,其贷款金额为14800元,分16期偿还,共需还款18638.13元,IRR年化利率为29.15%。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与小兆、小语、小文同一批参加培训的同学大约7人,但在前后有多批学生都在该公司进行培训,其中不乏在校大学生和刚踏出校园没有求职经验的大学生。多位学生反映,是通过58同城、Boss直聘和智联上关注到山西多特的招聘信息。
培训结束后,小兆、小语、小文通过QQ群找到了一份网络优化相关的工作,但工作仅1个月他们就因项目结束被解雇了。在从事这份工作时,他们才了解到“网络优化”的工作的前景和待遇并没有山西多特宣传的那么好,工作不稳定,工资待遇也很低。
后知后觉的他们才意识到,当时遭遇了面试变培训的套路。不仅工作没有下文,还需背负近2万元的债务的小兆和小文,对海尔消费金融未经审核是否有还款能力、对在校大学生放款的情况进行了投诉,核心诉求是希望能免除后续的贷款,不会影响征信,以及希望不会有更多人被骗。
小文电话联系了海尔消费金融客服,对方回应称:“需要用户找到山西多特通信公司协商把培训协议解除,贷款就会退回到海尔消费金融,借款人的贷款也就结清了。”
上述案例并非孤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海尔消费金融近期陷入了“培训贷”的投诉风波。多位用户反馈,在面试时被告知需要进行岗前培训,或者被某些培训机构以学习技能兼职赚钱的借口诱导贷款,其中,一些在校大学生在贷款时,还被培训机构诱导以授薪人士的名义进行贷款。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截至3月3日,海尔消费金融近30天以来就收到了137条投诉,其中,2022年以来共有41条投诉涉及“培训贷”,其中,19位用户明确在投诉中表明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培训的项目包括美容美甲、烘焙、图片设计(PS)、软件开发、中医理疗、健身、舞蹈等等。从贷款金额来看,贷款本金从1400元到30000元不等。
针对上述情况,界面新闻记者电话联系海尔消费金融客服进行核实,按照对方要求给该公司邮箱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海尔消费金融任何回复。
目前,小文和他的同学们正在就面试变培训,并被诱导贷款一事,向银保监会、工商管理局等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海尔消费金融是否失职?如何维权?
海尔消费金融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职之处?界面新闻记者从业内专家和律师处了解到,海尔消费金融公司在对贷款人资质审核、对合作场景方的审查、贷后管理等环节上均存在过失。另外,消费金融公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培训贷”或涉嫌违规。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指出,海尔消费金融公司确实存在不当营销宣传、诱使学员借贷行为的嫌疑,且缺乏对合作场景方必要的审查流程,机构应当在借贷行为之前充分尊重申请人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提前向用户展示合同内容,在风控过程中也应当调查申请人的真实意愿。
“消费金融公司风险管控流于形式,未按监管要求对客户的贷款目的、还款能力等进行审查,虚增客户偿债能力,诱导没有偿债能力的客户超前消费、过度借贷。”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王帆指出,该消费金融公司俨然不符合审慎管理的相关要求。
关于求职贷,早在2017年原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曾联合发文进行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职业培训机构监管,依法查处“黑中介”和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培训业务等各类侵害就业权益的违法行为,杜绝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培训、求职、职业指导等名义,捆绑推荐信贷服务。
“消费金融公司对在校大学生放贷,说明并未对贷款人身份、资质进行审核。另外在与其他机构合作时,没有对合作机构进行合规和风控的审查、没有要求合作机构向用户明示相关贷款合同等这些行为都存在失职。”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亚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对于“培训贷款”,王帆认为,实质是披上外衣的“校园贷”,银保监会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开发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遵循小额、短期、风险可控的原则,并且需要严格大学生资质审核,提高资产质量。本案涉及的消费金融公司在未严格审查资质的情况下发放贷款,显然属于违规发放,是否违法需要就其主观是否存在与公司恶意串通骗取手续费、培训费的故意进行判断。
王帆进一步指出,违规发放培训贷款,一般会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超期未完成整改的,要暂停其开展网贷业务,依法依规予以关闭或取缔,对情节严重的,或可移交公安、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大学生面试掉入“培训贷”套路、被培训机构诱导贷款后,该如何维权?
苏筱芮提出,被诱导贷款后可通过资金方和场景方两个层面进行维权。一方面查询培训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资质并向上级部门反映,另一方面关注持牌金融机构在审查流程中是否尽职,如有违规可向有关监管部门进行投诉维权。
王帆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维权,一是保留和培训机构签署的培训合同及相关沟通记录;二是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以及地方金融监管管理部门投诉;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向法院起诉或公安机关报案。
李亚提醒,大学生在与培训机构签合同时,应仔细阅读核对相关内容,对于不利条款应及时提出,商议或修改后再签订。如不慎踏入“培训贷”陷阱或者遇到疑似“培训贷”诈骗的情形,应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向培训机构所在的教育主管部门投诉,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应受访者要求,小兆、小语、小文均为化名,界面新闻实习记者余述怀对此文亦有贡献。)
大学生贷款被骗真实案例
信贷员职责失守,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对借款人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导致地处河南省的永城市农商银行被骗贷逾百万元。
由于信贷员职责失守,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对借款人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导致地处河南省的永城市农商银行被骗贷逾百万元。
事实上,这位信贷员跟骗取永城市农商行贷款的借款人关系“密切”,在多份民间借贷纠纷的判决书中,二人为彼此的民间借款互作担保。
另外,在向这位关系密切的借款人违规发放贷款之前,永城市农商行的这位信贷员就已经犯有合同诈骗罪。
最终,信贷员和骗取银行贷款的借款人纷纷获刑。
172万元贷款被骗
日前,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则刑事一审判决书,揭开了永城市农商行被骗贷的诸多细节。
根据判决书,2016年4月,70后男子闫某某为了偿还贷款及债务,从永城市农商行骗取了162万元贷款。
首先,闫某某伙同黄某某,采用签订虚假建材购销合同的方式,以黄某某经营建材为名向永城市农商行进行骗贷。
在骗贷过程中,闫某某利用自己名下两处房产作为抵押物。但闫某某用作抵押物的房产,事实上早已被出售。骗贷时,其隐瞒了抵押房产已经出售的事实。
经有关评估机构评估,闫某某用于骗取永城市农商行162万元的抵押房产,尚未出售的部分市场价值仅为82.2万元。
当然,拿已经出售的房产作抵押骗取银行贷款,只是闫某某的骗贷手段之一。
两年后的同月,闫某某又找来一个同伙石某某。这次,闫某某又采取了虚构离婚协议,以石某某经营建材为名,向永城市农商行再骗10万元贷款。
在这次骗贷中,闫某某用作贷款抵押物的名下房产,事实上已经被分割给了他的前妻,而闫某某申请贷款时也隐瞒了这一点。
在永城市农商行成功发放10万元贷款后,这笔钱也没有被用于石某某经营建材,而是同样被闫某某用于了偿还贷款和债务。
前后两次,闫某某共计骗取了永城市农商行172万元贷款。
信贷员是“内鬼”
众所周知,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有着严格的审查机制。一般人要从银行申请贷款并不容易,更别说是进行骗贷了。
然而,闫某某为何能如此轻易就两次骗到银行贷款呢?这就不得不提时任永城市农商行信贷员的徐某某。
根据判决书,在向闫某某发放贷款的过程中,作为信贷员的徐某某,不仅没有根据规定对借款人闫某某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对闫某某申请贷款时用作抵押物的房产权属、价值,以及能否实现抵押权的可行性等均没有严格审查。
可见,作为信贷“守门人”的信贷员已然职责失守,永城市农商行被骗贷也就可想而知了。
或许有人会问,徐某某作为银行信贷员,怎么会无缘无故给借款人闫某某的贷款“放水”呢?
实际上,徐某某和闫某某并未一般的银行职员和客户之间的关系。
从裁判文书网此前公布的多则民间借贷纠纷判决书来看,徐某某和闫某某关系颇为“密切”。
比如,在2018年10月公布的一则民间借贷纠纷判决书中,作为借款人的徐某某欠下潘某某10多万元,最后法院判决徐某某还钱。而这笔欠款的保证人便是闫某某。
2019年9月公布的另一则民间借贷纠纷判决书中,这次的借款人是闫某某,而徐某某则为闫某某的借款作担保。
在这份判决书中,法院判决闫某某偿还王某某借款6万余元,而担保人徐某某对欠款及利息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也就是说,徐某某和闫某某在彼此的多起民间借贷当中,互相充当着彼此借款的担保人角色。
而从这些民间借贷本身来看,这二人时常深陷债务当中,这与前文闫某某从徐某某担任信贷员的永城市农商行骗贷百万用于还债,形成了鲜明地呼应。
还曾犯诈骗罪
事实上,除了违规向闫某某发放贷款之外,永城市农商行的这位信贷员徐某某早前就曾犯有诈骗罪。
据裁判文书网2019年1月公布的一则一审判决书显示,2015年9月,徐某某和丁某某使用伪造的房产证抵押,骗取了被害人王某28.5万元。
同闫某某的情况一样,骗来的钱,依然是用来偿还丁某某的债务,只是这债务徐某某也有经手。
后来,徐某某和丁某某家人陆续偿还了被害人王某的钱。
法院审理认为,徐某某和丁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的过程中,使用伪造的房产证,骗取被害人王某的借款,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丁某某被判刑三年,缓刑四年;徐某某则被判三年,缓刑三年。
谁知,在缓刑期内,徐某某又被查出向闫某某违规发放贷款,犯了违法发放贷款罪。
于是,法院判决,撤销徐某某犯诈骗罪缓刑三年的缓刑部分,数罪并罚判决其有期徒刑5年半,并处罚金5.5万元。而骗取贷款的闫某某以及同伙黄某某等人,也分别获刑。
最后,法院责令继续追缴闫某某、黄某某共同违法所得的89.8万元,返还给永城市农商行。(科技金融在线)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学生贷款被骗报警(大学生贷款被骗真实案例)":http://www.ljycsb.cn/dkzs/10228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