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投资报告:26.9亿美元砸出个中国“超生时代”,下面是智东西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国智金融贷款123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编 | 十四
下载提醒: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全文,点击文末“了解更多”,获取下载地址,密码yx3g。
20世纪40-50年代,来自不同领域(数学,心理学,工程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一批科学家开始探讨制造人工大脑的可能性。1950年,图灵预言了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1956年,在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正式确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自此,人工智能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起起伏伏,概念更迭,并在近十年来计算芯片、大数据科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突破性进展下,迎来第三次发展浪潮,并于2016年AlphaGo人机大战中一战成名。传统的软件程序需要具体的指令输入/编写,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则可以依据通用的学习策略,读取海量数据并自动调整,无需重设程序。
我们现在提到的人工智能的范畴往往包括神经网络技术、机器人技术、模式识别技术、自然语言理解等,主要的落地、将落地应用覆盖智能音箱、自动驾驶/辅助驾驶、人脸识别系统、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人工大脑的初衷暂时简化为智能的人机交互。
2016年全球范围内,科技巨头在AI上的相关投入已经达到200亿到300亿美元,90%用于技术研发和部署,10%用于收购。2012年至今,人工智能相关的股权融资已有2250起,融资额超149亿美元。政经环境、产业和学术水平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中心之一。
本期的智能内参,我们推荐来自乌镇智库的人工智能研究报告,结合智东西的市场观察,从学术前沿、产业发展、资本动态三个维度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的阶段性特征,剖析人工智能发展势态。
以下为智能内参整理呈现的干货:
一、AI久负盛名 “一夜”蹿红*人工智能在搜索引擎上的热度(重大事件节点以对话框形式标记)
人工智能始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自上世纪80年代卷积神经网络计算模型提出之后,迎来了新一波发展浪潮,并在近年逐渐升温;2016年,随着AlphaGo人机大战,完成了传统算法在硬件条件下的不可能任务,“人工智能”成为热词,一夜蹿红。
如今,人工智能的产品也无处不在,比如Apple的Siri,谷歌的无人车,IBM的Watson,以及其它各种人脸识别技术等,并搭上工业4.0、新零售等信息化变革的东风。这些都使投资界和产业界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前所未有地高涨。
*2000年(深度学习技术高速发展时期)以来,全球AI产业、资本发展情况示意
*2000年以来,中国AI产业、资本发展情况示意
不同的机构对人工智能未来市场规模的乐观程度不同,赛迪认为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2700亿元,艾媒咨询认为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344亿元,BBC认为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约合1190亿元,麦肯锡则认为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
这或许源于不同机构对人工智能范畴的定义有所不同,数据覆盖度有所不同,但大多机构都认同一点: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这一点在双创领域尤为明显:2012-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新增5154家,是此前12年的1.75倍;融资规模达224亿美元,仅2016年的融资规模就达到92.2亿美元,是2012年的5.87倍,与2000年-2013年累积融资规模相当。
*全球大学人工智能影响力排名(2017)
学术方面,主要看两点:专利申请和大学排名,分别对标产研转化和前沿突破潜力。2000年以来,美国新增人工智能专利数有27000+,近五年平均增速21.7%;中国有34000+,已经远超美国,近五年平均增速43%。但大学方面,全球大学人工智能影响力排名前三十名的仅有两所大学来自亚洲,并且均来自以色列,其余高校都分布于欧美国家。
二、全球AI势力盘点惯例,老美在人工智能这一领域也是领先全球的,并且已经领先很多年了,2016年企业数累计超过3033家,融资规模累积超过207亿美元;其次是中国,1477家,27.6亿美元,2014-2016年三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然后是欧洲,企业数与中国相当。2000-2016年,中美欧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数占全球总数的近75%。
鉴于此,以下的全球人工智能势力对比将从企业数量和投融资规模出发,围绕中、美、欧三方展开。
美国:背靠“金山”好乘凉自2000年以来,美国新增AI企业数达3033家,其中有1801家是最近五年出现的。美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于东西海岸。东海岸以纽约地区、波士顿地区为代表,西海岸以旧金山湾区、洛杉矶地区、西雅图等为代表。
其中,2000-2016年,旧金山湾区人工智能新增企业数,超过美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超过全球除中国外的其它国家,企业总量占全球的12.91%。在旧金山湾区众多城镇中,以San Francisco、Palo Alto的人工智能企业最多,两者的数量之和超过旧金山湾区的一半。
美国旧金山湾区不过7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仅为美国国土面积的0.075%左右,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绝对的“焦点”。最近五年来,这一地区人工智能领域的融资总额⾼达91.4亿美元,占全球比例⾼达40.82%, 吸纳的资⾦ 称得上“富 可敌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频次高达1279次,占全球比例⾼达22.59%。
中国:北京领跑 奋起直追自2000年以来,中国新增AI企业数1477年,其中1074年为近五年新增,直逼老美;企业融资规模27.6亿美元,近五年达26.9亿美元;发起投资720次,近五年691次。其中,2014-2016年三年里新增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累积总数的55.38%,融资规模占总数的93.59%。
从省市发展的情况上看,无论是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数或是融资规模,北京均领跑于全国,其融资规模于全国比重超过50%,总量超过全球除美国外的其它国家,2014年企业数量增长达到123%;其次是上海和广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比北京、广东,上海平均每笔融资的规模(千万美元+),上海的融资生态并不乐观(400多万美元)。不过,上海人工智能企业平均年最高(接近4.6年),北京最低,平均年龄仅为4.1年。
欧洲:企业新生少但资历老2000年以来,欧洲每年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数占全球当年新增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比例介于17%-21%之间。欧洲人工智能企业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中国,与美国较为接近。考虑到人工智能作为新热点,中国企业布局虽然稍晚,但劣势尚不明显。
从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上看,至2016年,英国在欧洲各国中独占鳌头,其后为德国、法国,三国人工智能企业数分别占欧洲人工智能总数的27.3%、12.34%和9.6%。从投融资情况来看,英国人工智能融资规模占欧洲累积融资规模的48.75%,其中又有超过60%的资金集中于英国伦敦,其次是德国(14.46%)、法国(10.21%)、西班牙(5.64%)、瑞士(5.14%)等。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亚洲的情况:2000年以来总融资规模45.9亿美元(印度2.3亿美元,以色列9.4亿美元,日本4.4亿美元),中国占60.22%;其中43.5亿美元(印度2亿美元,以色列8.2亿美元)出自近五年。虽然印度融资规模上落后于以色列、日本,但投资频次上却呈现追赶之势。
智东西认为,中国,特别是北京和广东的人工智能双创活动十分活跃,整体专利数也已经超过美国。但是这其中,有多少是蹭热度的伪人工智能,有多少是短视的边缘人工智能,犹未可知,只能说是路遥知马力。这期间,人才补给、基础技术突破和创新等中国式短板又兹待补齐,真让人内心焦急!
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有着一定的未知性,在产业界真正火起来其实就是近五年的事,但应用前景却是明朗清晰的,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短缺、工业生产力发展相对不足等问题,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和动力,希望政经利好的前提下,产研投各界能抛开浮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下载提醒:如果想收藏本文的报告全文,可以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密码yx3g。
普惠金融
■本报记者 杨怡明
“贷款办理方便、到账快捷、期限长、利率低,太适合我们扩大经营了。”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某玩具商店负责人刘女士口中的贷款产品,就是建行“个人经营抵押快贷”。
刘女士向记者介绍,随着店铺经营效益大幅增长,她今年急需大笔资金扩大经营。恰逢此时,她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个人经营抵押快贷”的信息,马上与建行客户经理联系,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后,当即决定办理,不到一周时间,245万元贷款快速获批放款,并投入经营使用。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广大经营主体,一头连着亿万从业者的生计,一头连着社会民生的烟火气,是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也是百姓就业创业的“蓄水池”。
近年来,银行业不断深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聚焦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普惠金融客群实际需求和发展痛点,着力提升全量普惠金融客群的综合服务和深度服务能力。
原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5.8%,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4.6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数达到4010.5万户。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银行业除了把既有的业务做好,还需要围绕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痛点,推出更多的信用类融资产品,同时加大对原生客户即没有贷款经历的小微企业客户的信贷支持力度,让银行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小微企业。
发挥小微金融服务“头雁”作用
国有大行在纾困中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往往被视为业内标杆,从披露的2023年一季报中也可窥得一二。
记者从农业银行获悉,近年来,农业银行依托自身点多面广、横跨城乡的优势,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持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充分发挥小微金融服务的“头雁”作用。
今年,农行单独制定普惠贷款计划,优先保障信贷规模,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普惠小微群体的融资需求。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农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达3.14万亿元,新增5707亿元,增速22%。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客户数达310万户,新增57万户,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提高有贷客户数是各家银行发展普惠业务的关键一环。对此,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主要负责人黄建勤表示,农行一方面持续加强线上金融服务,推出小微企业专属金融服务渠道“普惠e站”,提供在线预约、在线信用评测、在线办理融资等一站式、全产品、全流程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打造500家普惠金融专营机构、1.01万家小微信贷业务发展类网点,培养素质过硬的专业化客户服务团队,全面提升对小微企业点对点、面对面的服务能力。
建设银行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20.48亿元;普惠金融贷款客户27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6.09万户。“小微快贷”等新模式产品累计向384万普惠客户提供信贷支持9.82万亿元。
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方面,邮储银行则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微金融服务增量、扩面。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末,邮储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近千亿元,有贷款余额户数突破200万户。
针对有资金周转难题的小微企业,中国银行精准施策,在专项额度等方面做好助力企业发展的“加法”,在利率优惠等方面做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减法”,助力小微企业发挥优势、发展壮大。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记者表示,除了加强自身服务小微企业综合能力外,银行业还应加大同消费金融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机构的业务合作力度,扩大小微企业服务面,进一步深入小微企业服务领域。
今年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小微企业贷款规模迅速增长,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仍存在着管理不到位导致贷款被套用、挪用等违规违法行为,部分银行还虚增虚报小微企业贷款,或通过与贷款中介合作变相抬高融资成本。
在柏文喜看来,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服务目前仍存在网点较少、覆盖面不足,以及因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缺乏有效抵质押物、担保措施等信用瓶颈局限而无法有效开展等问题。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尽管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形成了量增面扩价降的局面,但相对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客户的金融需求,后续还需要围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加大金融服务。”娄飞鹏表示。
日前,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今年全年工作目标予以明确: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总体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优化服务结构,提升重点领域服务精准度,拓展保险保障渠道。贷款利率总体保持平稳,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逐步降低。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不再提“两增两控”,而是要求完善小微企业服务定价机制,“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备受市场关注。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新要求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贷款从侧重规模增长转向追求规模、质量、效益平衡,将推动小微金融服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部门应设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监管要求和考核指标,引导银行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价格与节奏,保持业务发展可持续性,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董希淼补充道。
风险防控作为金融服务“小微”过程中需重视的问题之一,目前已有部分银行利用大数据对普惠小微企业实施多维度、多场景画像,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同时,也有部分银行采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提高精准识别、快速处置风险的能力。
“银行业需要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做好信用评估,通过信息交叉验证更好地评估小微企业信用状况。同时提升对宏观形势和行业发展的研判能力,防止出现行业性风险。”娄飞鹏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国智金融贷款123(普惠金融)":http://www.ljycsb.cn/dkzs/10163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