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生源地贷款学校审核(生源地和校园地贷款的区别)

生源地贷款学校审核(生源地和校园地贷款的区别)

贷款知识 光明网 互联网

海口市2021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6日起受理,申请材料及贷款额度→,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生源地贷款学校审核

记者从海口市教育综合服务中心了解到,海口市2021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工作即将开始,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和家长需在规定时间完成申请。

续贷受理时间(均为网签,无需到现场办理)为7月26日-8月20日

首贷接收材料审核时间为8月2日-9月7日

首贷签合同时间为8月9日-9月9日,学生本人和共同借款人需到海口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服务窗口办理。

申请材料:

续贷申请材料为《贷款申请表》原件1份,还需现场出示借款人或共同借款人身份证原件。首贷学生需提交有贷款学生签名的《贷款申请表》原件1份,《学生证》或《录取通知书》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户口本,提供借款人和共同借款人户口本原件核查,没有高中预申请的学生需填写《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表》。

贷款对象:

根据要求,贷款对象可以是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生,入学前户籍在本市。家庭经济困难,经济收入不足以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且当年没有获得其他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是指借款学生家庭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其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优先支持:建档立卡、农村特困户和城镇低保户;孤儿及残疾人家庭;遭受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家庭主要成员患有重大疾病;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老、少、边、穷及偏远农村的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家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家庭也可获得优先支持。

共同借款人条件:

共同借款人原则上应为借款学生父母。如借款学生父母由于残疾、患病等特殊情况丧失劳动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的,可由借款学生其他近亲属作为共同借款人。如借款学生为孤儿,共同借款人则为其他法定监护人,或是自愿与借款学生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的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如共同借款人不是借款学生父母时,其年龄原则上在25周岁(含)以上,60周岁(含)以下。

贷款额度:

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低于8000元的,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高于8000元的,贷款额度不超过8000元,不足部分由自己缴费。全日制研究生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低于12000元的,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确定;高于12000元的,贷款额度不超过12000元,不足部分由自己缴费。贷款年限一律根据“剩余在校学年+15年”计算,最少不低于15年(否则退回),最长不超过22年。

来源: 海口日报

生源地和校园地贷款的区别

近日,财政部、教育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通知》,《通知》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作了进一步调整完善,包括提高助学贷款额度、完善助学贷款使用范围、降低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比例、加强风险补偿金管理等。

助学贷款政策调整后,自今年秋季学期起,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8000元提高至不超过1.2万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1.2万元提高至不超过1.6万元。

9月14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和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黄家玉介绍了上述文件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

国家助学贷款和普通银行贷款有何区别?

会上,欧文汉介绍,2012-202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8.88万亿元,年均增幅8%,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9年保持在4%以上,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他指出,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的资助政策,是我国普通高校学生获得资助的重要渠道。该政策自1999年开始实施,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3000多亿元,共资助1500多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20年国家助学贷款发放378亿元,资助学生506万人次。

谈到助学贷款和普通银行贷款的区别,欧文汉指出,首先,二者出发点不同。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设立的本意不是为了盈利,而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助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其次,助学贷款更便利。国家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抵押或担保。大学生可自主选择贷款地点,既可以选择在家门口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也可以选择到学校报到的时候办理校园地助学贷款。

第三,助学贷款条件更优惠。助学贷款利率较低,为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浮30个基点。在校期间,学生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学生本人不需偿还利息和本金。贷款期限较长,一般为学制加15年,最长可以达到22年。同时,设置毕业后还本宽期限,最长5年,期间只需偿还利息,不需偿还本金,减轻学生还款压力。

第四是还款可救助。贷款学生由于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时候,可按规定申请还款救助,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并为其代偿应还本息。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黄家玉。

贷款额度提高后,助学贷款不良率不会大幅上升

随着国家助学贷款额度增加,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会增加贷款,这是否会影响其将来的还款,从而导致国家助学贷款不良率的上升?

对此,黄家玉表示,政策规定的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是指每个学生每年最多可以贷到的钱,是一个限额,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每年需要缴纳的学费、住宿费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在额度范围内自主确定。从多年来实际贷款情况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选择按照这个最高限额来顶格贷款。

黄家玉介绍,关于提高助学贷款额度以后还款压力问题,财政部、教育部做了反复的测算,结果显示,学生的还款压力变化不大,不会因为贷款额度的增加而导致贷款不良率的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借款的学生毕业以后有五年的还本宽限期,在这五年的还本宽限期内,学生只需要付息,不需要还本,对还款有压力、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使用还本宽限期。

二是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限非常长,最长可以达到22年,这样就减轻了学生每年的还款压力。以本科生为例,政策调整之前,每人每年最多可以贷8000块钱,政策调整之后,每人每年增加4000块钱,到12000元。如果不算还本宽限期,按15年还款来计算,这样每人每年增加4000块钱,需要还的本金和利息,每个月只增加了120块钱左右,因此还款压力增加并不大。

三是随着我国信用体系的快速发展、个人征信体系不断完善,公民的信用意识普遍增强了,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还款的自动性、自觉性、积极性都在不断提高。同时,学校也在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承办银行也在强化贷款的管理,预计助学贷款不良率不会因为贷款额度的提高而大幅上升。

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提高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如何分担?

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涉及财政支出的包括财政贴息和部分风险补偿金。

欧文汉指出,关于这两块资金的央地分担情况,根据学校隶属关系、学生生源地等因素,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中央高校学生贷款产生的贴息,以及应由财政承担的风险补偿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第二种情况是地方高校学生贷款产生的相关费用分担,具体又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校园地助学贷款,也就是入学后在学校办理的贷款,其产生的贴息和应由财政承担的风险补偿金,由地方财政承担。

第二类,在本省就读的学生在自己家门口办理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产生的贴息由地方财政承担,所需风险补偿金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第三类,跨省就读学生办理的生源地助学贷款,产生的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承担。

欧文汉介绍,总体计算下来,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大约是各占一半。

关于提高贷款额度会不会增加地方财政的负担,欧文汉提到,财政部测算,此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调整,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并不大。

他介绍,虽然贷款额度提高会相应扩大贷款规模,增加地方财政承担的贴息,但在提高贷款额度的同时,生源地风险补偿金比例也做了相应的调减,调减为当年贷款发生额的5%,这方面由地方财政承担的资金支出相应减少。欧文汉认为,这样一增一减,全国算总账,基本可以对冲,地方财政支出不会有大的增加。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

已经申请贷款的学生,仍可享受新政福利

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自今年秋季学期起施行,是否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新的政策?新旧政策如何衔接?

对此,郭鹏表示,在新政策出台后申办贷款的学生,可以直接按照最新政策办理贷款;对政策出台前,已经提交贷款申请或者签订借款合同的学生,如果确有需要,可根据实际需求,申请增加贷款金额。因此,新政策出台前已办理贷款的学生同样可以享受新政策红利。

郭鹏说,为了方便学生办理,教育部已与承办银行做了充分沟通,银行提前在助学贷款系统中预留了接口。据了解,文件印发后,贷款系统已完成更新,银行正在通过短信、公众号等方式,将新的申贷流程告知学生和家长。

南都见习记者 宋凌燕 发自北京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生源地贷款学校审核(生源地和校园地贷款的区别)":http://www.ljycsb.cn/dkzs/10102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