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个人无抵押贷款被搭售借款保证保险,借款保证保险到底该不该买?,下面是半岛财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保单贷款有哪些平台
半岛全媒体记者 姚文嵩
图片来源:CFP
近日,本报接到市民投诉称,其家人在一贷款平台贷款时被迫买了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在还款的过程中家人去世,要求由保险公司代偿,遭到平台公司拒绝。记者调查了解后发现,尽管各地银保监部门三令五申严禁金融机构在消费者借贷过程中强制搭售保险,然而在现实操作中,消费者在贷款时被捆绑销售保险产品的情况依然屡禁不止。
要贷款先办理借款保证保险据周女士(化姓)反映,2021年4月,她和姐姐先后在一网贷公司办理了个人无抵押贷款,办理贷款时在工作人员的要求下办理了个人借款保证保险,保费是每月几百元不等,与还款金一起被划扣,而且每月的缴款金额也是逐月递减的。“当时不购买那份保险就不能贷到款,也只能购买。”周女士无奈说。2022年1月,周女士的姐姐因病去世,“当时姐姐生病花了很多钱,她家也没什么钱继续还款,后来我就一直帮姐姐按月还着她的那部分贷款,当时也没想不还这笔钱。”周女士回忆说。直到今年的4月份,周女士资金周转困难,周女士告诉记者,“我最近生意上出了些问题,资金周转不过来,出于无奈,上个月没及时还清,当时连本加息还有4万元左右没还,我突然想起来当时和姐姐贷款时被迫买了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周女士仔细查阅姐姐的保险合同发现,保险合同里面提到,投保人近亲属提供死亡证明,证明投保人死亡的话,保险人对投保人未偿还的借款本金及相应的利息、罚息、其他合法费用按照承保比例及合同的规定负责赔偿。
“当我去咨询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保险的被保人是贷款方,保险公司代偿后,借款人就会被拉入征信黑名单。”周女士表示,“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只想着赶紧能贷下款来,就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签了一堆协议,当时只关心利息是多少,忽略了还有这么多额外的附加费用,现在看这个保险对我们借款人来说也没什么用。”
“贷款捆绑保险”屡遭投诉记者调查发现,在现实操作中,消费者在贷款时被捆绑销售保险产品的情况屡见不鲜。5月9日下午2点,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以“贷款捆绑保险”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看到5764条投诉,涉及多家贷款公司及保险公司。众多借款人表示,在贷款过程中自己对保险费、担保费等并不充分知情,也没有保险公司向借款人反复确认,并未获得足够充分、详细的明确告知。
此外,近日,还有消费者在一投诉平台投诉称,自己于2023年1月8日在某保险公司申请贷款89000元。申请时业务员并没有提及有保险,还了3期后发现每期还款3292.64元中包含了605.2元的保险。然而,该消费者在前期办理贷款的过程中没有被告知有保险保费这一项,也没有被告知相关的保险内容。
那么,网贷平台是如何做到贷款捆绑保险的呢?为此,记者登录注册了多家网贷平台,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些金融平台对搭售保险行为并未在页面显眼地方标明,而是隐藏在某些协议内容中;甚至还有贷款平台在长篇协议中写明,“保险服务及保险产品由保险公司提供,平台并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若借款人不仔细阅读协议很难发现。除了隐匿合同以外,还有一种情况和周女士姐姐遇到的情况相似,尽管一些现金贷平台在合同中明确了保险收费明细,但产品逻辑依然是不买保险就无法办理贷款,当借款人表示搭售的保险费用过高时,平台方便会称合同中已经明确相关款项。
捆绑搭售的保险是否合规?业内人士表示,通过金融平台或软件来贷(借)款时捆绑搭售的保险,主要是个人借款保证保险。这类保险的目的在于通过购买保证保险来实现贷(借)款人的增信,提高贷(借)款保证保险成功率,为出借人的资金损失提供风险保障。保证保险,归根结底仍然属于保险,费率和条款都需要报银保监会备案。如果在销售中,保险公司使用的费率和条款与备案的费率和条款不一致,那么就是违规的。
早在2018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保险服务的通知》,其中指出保险产品在宣传时应当与其他性质、类别的金融产品区分展示,并标明其保险性质。互联网保险销售不得违规捆绑销售,不得使用强制勾选、默认勾选等方式销售保险。2022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其中指出,银行保险机构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当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不得强制捆绑、强制搭售产品或者服务。
北京律师协会保险专业委员李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个人贷款保证保险解决的是银行的风险问题,即是解决借款人逾期还款向借款人主张权利的主体问题。银行通过保险公司转嫁了借款人逾期还款的风险,将追偿逾期还款的主体转移至保险公司,银行应当为自身获益行为支付成本。若在借贷关系中有必要购买个人贷款保证保险,购买保险的主体应该是银行,而不是借款人。”
山东齐礼律师事务所主任曲广贤律师则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若借贷过程中存在强制用户办理保险、信用卡、大额存单等业务或强制要求向特定第三方合作机构购买产品或服务,则属于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个人贷款保证保险是以借贷关系为基础的保证保险产品,保险机构通过信用保险、保证保险为个人获得贷款提供增信支持,为出借人的资金损失提供风险保障。用户应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该业务,且应理性评估借款的成本,从而选择合适的借款方式。
微信打借条14天口子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晓,1963年8月出生,198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浙江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浙江师范大学团委书记,浙江省金华县副县长,金华市物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华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金华市发展计划和改革委员会(物价局)党组成员、副主任,金华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府办党组成员,金华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金华市婺城区委书记,金华市委秘书长,金华市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部长,金华市委常委、副市长,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级巡视员。
2020年3月,浙江省纪委监委对陈晓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同年6月,陈晓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同年7月,绍兴市人民检察院以陈晓涉嫌受贿犯罪,向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021年4月12日,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判处陈晓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十万元;对陈晓违法所得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人情往来”遮蔽双眼,把春节、中秋等节日异化为“收礼节”
“一点小心意,请您收下。”2020年的一天,陈晓在某会议现场遇到了同来参会的企业代表,也是他相识多年的“老熟人”——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葛某某,几句寒暄过后,葛某某便“直奔主题”,悄悄给陈晓塞了一张价值4000元的购物卡,陈晓不以为意,随手收下。而此时,距离他向省纪委监委提供虚假说明仅仅过去不到一个月。
“我不知道每日都关注本地新闻的老父亲,听到我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后是什么感受。我对不起他的叮嘱,更对不起组织啊!”如今,身陷囹圄,穿上囚服,陈晓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
少时的陈晓聪颖勤奋,从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一个偏远山区的农村娃,一路成长,27岁便成为全省高校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
1996年,33岁的陈晓迎来了人生的一个转折,这一年,他走出象牙塔,从高校来到地方,担任金华县副县长,走上从政道路。
不论是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是一路相伴的师长学友,都寄予陈晓殷切期望。已经退休的父亲常常给他写信,希望他能做个好官、清官,还把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的关于廉洁从政的文章剪下来,寄给陈晓警示学习。
“一开始我暗下决心,要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父母,做一个正直、廉洁的人。”陈晓在忏悔录中提到,当第一次看到拜年的礼品中夹带有现金时,他断然退回;当第一次在出差的飞机上,有人把银行卡往他衣袋里塞的时候,他也很不客气地拒绝。然而,慎始易,慎终难。陈晓的蜕变源于其对“人情往来”的误解,对小礼小节的轻视。
爱交朋友,会交朋友,是周围人对陈晓的评价。当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在“有心之人”三番五次的追捧围堵下,陈晓渐渐沦陷了。
“想想人家也算是一份心意,我总是拒绝就是不给面子,不近人情了,弄不好还要对我有意见,不利于工作开展。”很快,陈晓为自己找到了借口,在矛盾和忐忑中第一次收下了他人赠送的贵重物品。
常言道,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经不起诱惑而误入歧途。对陈晓而言,人情往来中的“越线”,亦反映其思想蜕变的过程。
一方面,怕驳人面子,搞僵人际关系;另一方面,陈晓又以“人情往来”为幌子,为自己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盖上“遮羞布”,从开始时的提心吊胆,到后来的心安理得、麻木不仁,人生观、价值观随之扭曲。
在春节、端午、中秋等节点,陈晓愈加疯狂,对送礼者来者不拒,活脱脱把这些节日异化成了自己的“收礼节”。
春节,本是探亲访友、互赠祝福的传统佳节,然而陈晓家中挤满的都是前来送礼、勾兑利益的人。
2010年和2011年春节前,东阳某置业公司老板李某某接连两年登门拜访,为陈晓送去20万元银行卡和20万元购物卡;2012年至2019年每年春节前后,金华某广告公司老板陈某某、浙江某控股集团法定代表人潘某都不约而同地每年给陈晓送去3万元现金红包,并将此变为“约定俗成”;而浙江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某,更是自2010年起,每年过节都为陈晓送去加油卡或购物卡,十年风雨无阻不曾间断,以期实现长期的“感情投资”……
1万、2万、3万,看似是个小数目,但积少成多,十余年下来,陈晓收受的贿赂已十分惊人,但他却熟视无睹,认为这些都是应当的。
与此同时,“善解人意”的送礼者,纷纷挖空心思打听陈晓的喜好,以各种由头送出珍贵的礼物。知道陈晓不抽烟,送礼者们便专送茅台酒,金华某房地产有限公司原项目负责人罗某某,为了谋求陈晓的帮助,向陈晓送去10张共60瓶茅台酒提货券,陈晓均予以收受。
“那一箱箱茅台酒,就如一块块硕大的石头,垒起了挡在我人生道路上的道道围墙;那一张张购物卡,仿佛是张牙舞爪的巨铲,正在挖空我脆弱的人生堤坝。”陈晓忏悔道。被留置后,当审查调查组将查获的赃款赃物展示在陈晓面前时,他竟不敢正视,嘴里喃喃道,“真是罪孽深重”。
为追求“好名声”乱开口子,贪慕虚荣不知被围猎
“我在人前人后都十分注意自己的口碑,希望能有个好名声。”一路在褒奖声中成长起来的陈晓,很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因此,当陈晓做出了一些成绩,在人们的夸赞声中,他便飘飘然起来。他表面不露声色,心里却骄傲自满,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功劳。慢慢地,他对“名声”的追求也变了质……
长期处在领导岗位,找陈晓办事的人不在少数。面对这些不正当的请求,陈晓不仅没有严加拒绝,反而“乐于助人”。他自大地认为,自己一个电话、一个招呼或者是一次协调会,就能帮助解决别人“天大的麻烦”,顺水推舟,举手之劳,还能体现自我价值,何乐而不为。
于是,为了追求“好名声”,陈晓利用职务便利,把本不该开的口子开了,本不该行的方便行了。每每听到请托人“为人热情热心、肯帮忙”等等称赞时,陈晓心里更是沾沾自喜,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为了能和这个“肯帮忙”的领导建立关系,更有不少老板,挖空心思、拐弯抹角,通过陈晓的身边人牵线搭桥。
东阳市某汽车销售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为了改变一块工业用地的性质,张某某想方设法、几经辗转,找到了陈晓的老乡兼高中、大学同学陈某某,请他出面“做媒人”。
面对“多年哥们”的请托,陈晓自然十分热心。“当时我同学告诉我帮的这个人是他的亲戚,我知道这是假的,他就是牵个线、搭个桥,但我也不想落他的面子,还是帮他审批通过了。”陈晓说。
得偿所愿的张某某没有含糊,立即通过中间人给陈某某打去一笔巨额“好处费”。而陈某某更是直接买来一辆价值38万元的轿车,以借为名送给陈晓的家属使用。后来,他又为陈晓另外支付了部分家庭住房装修款22.44万元,老同学之间的情谊变质为赤裸裸的利益输送。
知道陈晓“好面子”“言出必行”后,各路老板、“朋友”纷纷近前贴身,各显神通对其进行围猎。陈晓要购置红木家具,便有老板以极低的价格向陈晓出售,后经认定,该套家具的市场价格为陈晓支付的近2倍;陈晓要装修排屋,一批地板墙砖、卫浴洁具等装修建材便由老板贴心送上,据办案人员介绍,该批建材的市场价达35万余元;陈晓的儿子要出国留学,消息灵通的老板们便纷纷以“留学花费大”为由,送来好处费,累计高达82万余元……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动辄送给陈晓数万元好处的人,在土地供应、土地用途改变、项目推进、子女入学、案件处理等相关事项请托上,亦得到了陈晓的关照。
“我能到厅级干部的位置,是组织的提携,而我却错将权力视为自己谋利的工具,犯下大错。”陈晓忏悔道。直至被留置后,他才终于看清,拉拢不是友谊,公权不是私权,热热闹闹背后,只有残酷的利益算计,脉脉温情下,布满了重重的贪腐漩涡,而这样的醒悟却来得太晚。
左手借款右手放贷违规生财,为躲避核查误将体检卡与赃物一同转移
党纪国法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底线、高压线,作为党员领导干部,陈晓本应带头遵纪守法,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但他一方面高喊“自觉遵守、坚决执行”等口号,另一方面却不思学习,漠视纪法,演绎“双面人生”。
“当我第一次从高额借款中获取回报时,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快速致富的捷径,甚至窃窃自喜。”陈晓告诉办案人员,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他铤而走险,在这条扭曲的道路上一路行进,以身试纪,借着自己的职务影响力,向熟识的老板们做起了“借贷生意”。
据审查调查人员介绍,陈晓不仅将自有资金100万元以高息借给老板,还左手借款,右手放贷,从银行贷款260万元进行出借,通过“空手套白狼”的形式赚取利息差,通过违规借贷获利66万余元。
“仔细想想,企业家是最懂得算账的人,他们通过正常的银行渠道完全可以解决融资问题,成本也要低得多。这么做无非是想靠牢我这棵地方官员的‘大树’,让我可以随时为其‘站台’。”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示好,陈晓知道,在这畸形的借贷关系背后,实质是权钱交易。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欲蒙心的陈晓还有一条“生财之道”——违规投资入股。他应“朋友”之邀,投资民办学校,后溢价卖出股份;应亲戚之约,投资建材企业,想获取高额回报等等。2009年至2020年,陈晓先后投资入股了5家公司、1家学校、1个房产项目,违规获利达250余万元,赚得“盆满钵满”。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2018年底,浙江省委巡视组对金华市委开展巡视,陈晓担心自己违纪违法问题被发现,心里非常紧张。为了躲避核查,他将自己收受的黄金制品、手表、购物卡、现金等贵重物品进行转移,还与老板朋友商量了多个方案,选择了多个藏匿地点。
在慌乱之中,他还误将与妻子的结婚戒指,甚至单位发放的医院体检卡等,一股脑儿装进了转移赃物的箱子里。
因为私心杂念太多,陈晓“聪明反被聪明误”,连连错失被组织拯救的良机。
2019年12月,陈晓编造了一份“借条”,当作救命稻草向浙江省纪委监委报告情况,提供虚假信息,试图证明自己的清白。但纸终究包不住火,陈晓的一系列违纪违法行为早已被组织掌握。直至2020年3月初,陈晓被免去时任职务时,他才如梦初醒,主动投案、坦白问题。
“本来,我这人生的列车已经在慢慢减速,准备到站停靠了,可现在却驶向了违纪违法的不归路。而这一幕人生悲剧,恰恰是我自己亲手制造的。”陈晓痛哭流涕。
世间从无后悔药,这沉重的人生枷锁,正是陈晓自己为自己戴上的。他辜负了党和组织多年的信任和培养,一次次收下行贿人的财物,在贪腐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他忘记了父亲让其做个好官、清官的殷殷嘱托,最终留下了一生的悔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颜新文 通讯员 孙凯妮)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保单贷款有哪些平台(微信打借条14天口子)":http://www.ljycsb.cn/dkzs/10065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