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利息最低是多少(手机贷款平台最安全最正规的)

贷款利息最低是多少(手机贷款平台最安全最正规的)

贷款知识 金融时报 原创

罕见!这两类产品出现利率“倒挂”,下面是金融时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利息最低是多少

“目前我行个人消费贷款优惠后的年利率在3.60%左右,针对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贷款年利率最低为3.55%,均处于历史上比较低的水平。”5月16日,某股份制银行北京地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近期,《金融时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各家银行网点时发现,多家银行贷款最低利率已经降至4.0%以下。然而,不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节节高升,不断接近甚至反超贷款利率。在正常情况下,银行贷款利率要普遍高于理财收益率。然而,随着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和理财收益的回暖,有部分银行的贷款最优惠利率与同期理财收益率出现“倒挂”或者接近“倒挂”的现象,这也引发了市场对资金空转套利的担忧。

利率“倒挂”为业内罕见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内,1年期及5年期LPR分别历经了2次及3次下调,引导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持续下行,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2022年,我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了34个基点,仅4.17%,这在历史上是比较低的水平。”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4月23日表示。 进入2023年,贷款利率整体仍然处于历史低位。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3.96%,比上年同期低29个基点。其中,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42%;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14%。从各家商业银行提供的数据来看,贷款利率的持续走低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根据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从上市银行年报来看,工、农、中、建、交以及邮储六家国有大行2022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05%、4.09%、3.90%、4.17%、4.21%以及4.48%。除中国银行外,其余五家大行贷款及垫款平均收益率均较2021年有所下降。 与贷款利率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持续回暖,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已经达到4.0%及以上。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市场共新发了7197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742款,其中692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91%;6505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76%。 再从招商证券研报来看,今年前4个月,理财公司固收类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4.5%,固收类理财净值显著上升。其中,4月下半月定开纯固收、定开固收+、最短持有期固收类理财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4%、3.3%和1.6%,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正常情况下,贷款利率要普遍高于理财收益率。近期出现的新发贷款最优利率和理财收益率之间的“倒挂”属于行业内的罕见现象。

是否会滋生套利风险?

贷款利率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出现的“倒挂”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不少人不禁发问:这一现象是否会导致资金空转,滋生套利空间? 针对这一问题,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明确表示,虽然贷款利率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整体而言并不存在“倒挂”问题。 “当前,的确有少数贷款产品由于实行超低利率,利率接近甚至低于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类是部分银行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另一类是部分城市的首套住房贷款。”董希淼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从整体来看,这种发生在局部的“倒挂”较难引致资金空转套利。 从发放对象来看,普惠小微企业贷款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资金必须要用于生产经营所需。“并且,利率较低的小微企业贷款往往为1年以内的短期贷款,而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多为期限1年以上的中长期产品,套利在实际操作上较为困难。”董希淼表示。 同时,《金融时报》记者从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通常来说,银行对于最优惠利率的申请也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经过层层条件筛选后,只有极少数的优质客户才可以拿到所谓的最低利率。 再从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来看,贷款买理财的套利空间也非常小。 “银行理财收益上行是阶段性表现。尽管今年年初以来银行理财收益表现较好,但其和过去四个多月以来债券市场行情相关,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并不持续。”在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看来,从2022年初开始,银行理财进入净值化时代,其净值是波动的,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存在稳定的套利空间。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不要去做这类的尝试。”冠苕咨询创始人、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利率倒挂套利空间微薄,收益很不稳定,且涉及违法违规,对投资者来说得不偿失。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记者:张冰洁编辑:刘能静邮箱:fnweb@126.com

手机贷款平台最安全最正规的

正值求职季,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向职场,开启人生新篇章。但一些不法分子专挑涉世未深的毕业生求职者进行欺诈,让人不得不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公开发出预警,提醒毕业生在收获Offer(入职通知——编者注)的同时,也要小心“求职陷阱”,避开套路和骗局。

黑中介陷阱

一些非法职业介绍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其典型特征是没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等相关资质,冒充或伪造相关资质骗取求职毕业生信息。这些非法职介机构即便提供了岗位信息,也是与高校毕业生需求不匹配甚至虚假的就业岗位。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求职时,应当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对市场中介机构应了解其经营范围是否包含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与市场中介机构签订协议时,不要轻信其口头承诺,一定要看清签约的内容,不要盲目签字。

兼职陷阱

一些诈骗分子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诈骗,特点是门槛较低,号称轻松兼职、薪酬丰厚。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应当了解当前岗位的市场薪资水平,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的往往是陷阱。同时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支付宝等密码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收费陷阱

用人单位或者中介机构以招聘为名,收取高校毕业生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费用。有些中介机构与不法用人单位合作,先由中介机构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费用,毕业生到该用人单位入职时,不法用人单位编造各种理由拒绝毕业生上岗或中途辞退。还有些机构向毕业生承诺提供高薪行业实习岗位,但毕业生必须缴纳相关服务费用。

防范提示:毕业生要谨记,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将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实习等都需要谨慎对待,核实有无收费的法律依据。如交费一定要求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为可能发生的纠纷维权保留证据。

借贷陷阱

个别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以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高校毕业生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往往难以兑现承诺,或推荐的工作与原先承诺相差甚远,毕业生可能会面临身负高额借贷又没有实现就业的不利局面。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要增强辨别意识,看机构或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大体一致,慎重签署贷款协议或含有贷款内容的培训协议,注意保留相关材料。一旦发现被骗,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确有需求参加职业培训的,请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官方网站查询公布的正规培训机构。

传销陷阱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传销一般以亲友极力推荐的途径传播,基本都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传销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务必清楚传销属于违法行为,在求职中要了解传销的基本特征,对发展下线的宣传,要保持头脑高度清醒,防止陷入传销设计的圈套中。如果不慎进入传销,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脱身报警。

合同陷阱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规避用工责任而侵犯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有的仅签订“就业协议书”,或以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约定工作相关事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劳动条件、合同期限等具体内容。有的以少缴税款为由,同时准备两份不同薪资的“阴阳合同”。有的包含“霸王条款”,要求几年内不得结婚、无条件服从加班、试用期离职不结算工资等。

防范提示: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高校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与用人单位认真协商、慎重对待,不可草率签订。要注意劳动合同是否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条件等),特别要高度警惕其中于法无据、明显不合理的条款,防止掉入陷阱,难以维权。

试用期陷阱

有的用人单位超过法定上限约定长时间试用期,或者重复约定试用期。有的用人单位以试用期为由,支付工资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者不缴纳社会保险。还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大量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试用期约定较低的工资,等试用期结束后,便以各种理由解聘,“假试用,真使用”。

防范提示: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试用期约定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试用期有不同的时限限制,最长不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期间,应正常缴纳社保,工资水平不低于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信息陷阱

有的用人单位为了增加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往往故意夸大单位规模、业绩、发展前景、工资和福利等。有的用人单位玩弄文字游戏,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做模糊化处理,将销售员、业务员等职位美化成“市场部经理”“事业部总监”等有诱惑力的名称。

防范提示:高校毕业生可通过企业官网、媒体报道、工商登记注册信息等查询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仔细甄别各类招聘信息,不要盲目轻信。求职时要详细询问岗位信息、工作内容,不能只看表面,避免入职后发现实际工作与预期有出入,浪费求职时间和精力。同时,可以多种途径了解公司背景,对长时间大量招聘、离职率高的,要提高警惕。

人社部提醒广大高校毕业生,要通过合法的、正当的、信誉好的信息渠道来掌握和了解招聘信息,可以到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招聘网站,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荐认定的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网站求职。一旦遭遇上述情况,请立即拨打12333电话或前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如果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伤害,请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记者 李桂杰)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利息最低是多少(手机贷款平台最安全最正规的)":http://www.ljycsb.cn/dkzs/10018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