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免费鸡蛋”骗局背后的套路,下面是环球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借米贷款app下载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扫码免费领鸡蛋”“凭传单免费领鸡蛋”“听讲座免费领鸡蛋”……路边遇到这样的“免费鸡蛋”,你会去领吗?正义君在线提醒,千万要警惕!因为“免费送鸡蛋”,常常是养老诈骗的“序章”!
“免费鸡蛋”有哪些常见套路?
为什么免费的鸡蛋不能随便领?孔涵解释道:“一般来说,‘免费鸡蛋’是骗子用来诱骗老人屡试不爽的套路。”
她分享了一个最常见的“听课领免费鸡蛋”套路。杨某、许某等人以免费领取鸡蛋和礼品为诱饵,吸引老人参加宣讲会,随后推销6000多元一盒(进货价仅为200元)的保健品,共骗得77名老人近40万元。最后杨某、许某等人因犯诈骗罪,均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孔涵补充道:“很多针对老人的保健品和收藏品诈骗往往都是从送免费鸡蛋开始的,骗子先以免费蛋菜、免费礼品、免费旅游吸引老人参加诈骗活动,对老人进行‘洗脑’,再诱骗他们购买高价保健品、收藏品,以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骗子还常用“免费鸡蛋”吸引老人进行“高息理财投资”。颜景琳分享了一个“阿姨跳广场舞领免费鸡蛋却被骗”的故事。喜欢跳广场舞的张阿姨,在一个广场舞社群App认识了“舞伴”李阿姨,她经常随李阿姨去各处领免费鸡蛋。之后李阿姨向她推荐了一款“高息理财投资”产品,声称投资1万元月利息就有500元,张阿姨签了理财合同,然而不久后不仅利息无法到账,连本金也无法取出,张阿姨这才发现自己被骗。
“广场舞让张阿姨结识新朋友,领免费鸡蛋让张阿姨放松警惕心,高息利诱让张阿姨彻底上当。所以不要认为‘免费鸡蛋不领白不领’,要知道骗子的套路会让你防不胜防。”颜景琳提醒道。
除了上述高价购买保健品、收藏品,“高息投资理财”项目外,骗子还常以“养老产业”为幌,以“免费鸡蛋”为饵,实施集资诈骗。比如某公司负责人张某为诱骗老人参与投资,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等“养老产业”为幌,对老人进行虚假宣传,并许诺给付高额回报。该公司采用免费发放鸡蛋、米、油等生活用品为手段,吸引大量老人参加公司各种活动,6年间吸收了巨额资金,参与集资的人数众多。
孔涵表示:“‘免费鸡蛋’骗局,就是施加小恩小惠来骗取老人的信任,从而诈骗更多钱财。所以千万别轻信‘高息无风险’的理财产品,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掉,那一定是铁饼。”
专门针对“有钱有闲”老人的诈骗
“骗子还会针对老人‘量身定制’诈骗剧本,比如他们会专门盯着退休、有闲钱的老年群体进行诈骗。”孔涵介绍,“他们将低价的纪念币、邮票等物品渲染成具有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的收藏品,诱骗老年群体高价购买,并承诺一年后会溢价回购。为骗取老人的信任,他们会采取诸多包装手段,一步一步让老人进入陷阱。”
李某等人非法集资案就是这类典型。他们第一步成立公司,租赁、装修经营场所,统一员工着装,并宣传“全国连锁经营品牌,产品合法合规”,伪装成正规经营的假象;第二步频繁组织人员到老人经常聚集的小区、公园、菜市场等场所,以免费分发鸡蛋、洗衣液等方式,配合虚假宣传,获取老人关注并拉近关系;第三步对有购买意愿的老人,组织人员帮他打扫卫生、照顾老伴、陪同聊天,甚至以认“干亲”等方式骗取信任;第四步定期组织老人参加虚假的“拍卖会”“交易会”,自导自演拍卖交易收藏品的骗局,引诱老人高价购买藏品。
针对有养老需求的老人,骗子也会推出“以房养老”的诈骗剧本。颜景琳解释说:“这种诈骗套路就是骗子先忽悠老人将房子抵押贷款换成钱,然后让老人将钱投入所谓的‘以房养老’项目,宣称老人每月可获相应的‘养老金’。当老人把钱打给公司后,骗子就失联跑路。”
孔涵补充道:“这类套路屡屡得手的原因主要是,骗子往往宣称‘以房养老’是政府大力推广的产业,宣称自己是和官方机构合作共建的养老服务大厅,声称有国家基金托底,营造一系列假象迷惑老人。”
对此,颜景琳提醒网友:防范养老诈骗,除了老人自己要擦亮双眼外,年轻人们也要尽量多关心老年家人。不要自己“不尽心”,让他人“起贼心”,让“伪亲情”成为养老诈骗的温床。
老人该如何
防范养老诈骗?如何维权?
不管是高息投资诈骗,收藏品、纪念币诈骗,还是以房养老诈骗,其实都是同一种犯罪类型——非法集资。孔涵表示:“这些骗术归根结底还是换汤不换药,你看上人家的‘高息’,人家看上你的‘本金’。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等到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再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让投资人竹篮打水一场空。而那些所谓的‘收藏品一年后能溢价20%’‘投资回报率8%到36%’等,都是骗子的诱饵,目的就是把本金骗到手。”
面对套路深深的养老骗局,大家应该如何防范?又该如何维权?对此,颜景琳表示,正规的理财是不会向投资对象承诺一定还本付息的。所以只要记住一条:凡是跟你许诺还本付息的,都是骗子。这样就能拒绝绝大多数的非法集资了。
除此之外,孔涵还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不轻信各类免费鸡蛋、免费旅游等宣传,以防掉入后续的诈骗陷阱。
第二,不轻信以保本保息、稳赚不赔、高息回报为噱头的理财投资、养老投资等各类虚假宣传,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第三,不轻信没有正规医疗资质和行医资格的把脉开方和和高价灵药,平时加强锻炼,相信正规医院。
第四,不轻易出售、抵押自己的房产。进行重大的财产处分之前,一定要前思后想等一等,要与家人多沟通。
如果发现养老诈骗犯罪线索,大家可以向中央政法委公布的12337平台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12309平台进行举报。如果不幸发现自己或家中老人已经陷入养老诈骗或者非法集资的陷阱,造成了经济损失,建议整理好手上的证据材料,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来源:正义网
极速贷款app下载
以“砍头息”牟利,以网络“软暴力”催收,泰州市公安局近日破获一起新型网络“套路贷”,一条以集资、放贷、催收三个环节构成的“黑色产业链”也随之浮出水面。泰州公安调查发现,两年中,相关犯罪团伙累计向数以百万计的不特定对象放贷180亿余元,非法牟利29亿余元。
所谓“砍头息”,是指放贷平台以利息、手续费等名义,在给借款者放贷时,预先从本金里面扣除的那一部分钱。我国相关法律明文规定,不得收取“砍头息”。
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居民李某在网贷平台借款1360元,不想两个月后就滚至15000余元。因未能偿还,遭到陌生电话反复骚扰、威胁、侮辱,家人、亲友也未能幸免。2018年12月17日,李某报警,一个累计放贷超百亿元的新型网络“套路贷”犯罪案件由此浮出水面。
截至目前,此案已抓获犯罪团伙成员194人,冻结涉案资金7亿余元。
该团伙放贷主要以“砍头息”牟利。主要犯罪嫌疑人之一庄某称:“‘砍头息’30%,即借款1000元,到手700元,其余300元被网贷平台以利息、手续费等名义预先扣除,但还款仍需偿还1000元。”
庄某负责的网贷APP“极速钱包”最初“砍头息”为15%,贷款期限为14天,后发展到30%,贷款期限缩短至7天。他说:“如果按年测算,这种7天的短期借款,实际年化利率超过1500%。然而,因借款额度不高、期限短,很多人对这样的超高利息并不敏感。”
“砍头息”的套路不仅是高利息,还可通过“借新还旧”,让借款额度呈几何级增长。姜堰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陈家锁介绍,此案犯罪团伙创设“贷款超市”,其中列有大量网贷APP。如果借款人无力还贷,犯罪嫌疑人就诱导他们到其他网贷平台贷款。
“因‘砍头息’的存在,第一次借款1000元,第二次就得借款约1500元,到手的钱才够还之前的1000元。这样借款额度就不断垒高,直至滚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陈家锁说,“‘贷款超市’里APP名称各不相同,借款人却不知它们相互关联,有的是合作关系,有的是同一个公司开发的。”
据犯罪嫌疑人称,除“砍头息”外,贷款如果逾期不还,平台还会向借款人收取高额“逾期费”,“逾期费”最高可达本金数额。
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孟智说,网络“软暴力”催收是这种新型“套路贷”另一个突出特点,其疯狂程度令人吃惊,不到借款人家属出具死亡证明就不罢手。据他透露,有受害人到派出所报警,警方要求催收公司停止骚扰,催收公司竟用“呼死你”疯狂“轰炸”派出所值班电话。
2018年4月25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一居民在轿车内自杀身亡,年仅34岁。警方事后调查发现,他正是在网络“套路贷”平台贷款,后滚至20万元,无力偿还,又不堪催收公司“软暴力”轮番“轰炸”,最终选择自杀。
警方初步统计,在这一犯罪团伙网贷平台借款的人数累计达913万人次。而在警方接触的为数不多的受害者中,已查明有3名受害人不堪忍受催收公司“软暴力”而自杀,其中2人死、1人伤。催收公司“软暴力”方式多样,主要为电话“轰炸”、PS图片威胁、侮辱等。更过分的是,不仅骚扰借款人,还会骚扰其亲属,给借款人施压。例如,报案人李某向警方反映,因他无力还款,他的堂姐也被牵连,催贷公司向其手机发送侮辱性淫秽言语,将李某家人头像PS到淫秽照片上,再发送给她。
贷款过程中,网贷APP会抓取贷款人手机通讯录、相册、视频等个人私密信息。一旦受害人违约,关联的催收公司就会用“呼死你”等软件,24小时呼叫借款人,要求其还债。如果借款人关机或换手机,催收公司就会不断呼叫其家人、亲友。电话“轰炸”不成,催收手段会一步步升级。有的将贷款人的妻子、表姐、堂姐等人的头像嫁接到一些淫秽照上,配上侮辱性语言,群发给贷款人手机通讯录里的每一个人;有的将贷款人及其家人头像PS成灵堂照,群发给其通讯录里的亲友。
截至发稿时,这一案件还在办理之中,犯罪团伙主要头目已潜逃至国外。
泰州市公安局姜堰区局负责人介绍称,这一犯罪团伙主要头目2014年在上海成立金融信息服务公司,通过网络募集资金;2017年3月成立所谓网络科技公司,开发各种网贷APP发放高利贷;2017年6月,又出资数亿元,在安徽设立催收公司,从事“软暴力”催收。这一犯罪团伙构建了一条“黑色产业链”——通过网络平台融资,供网贷平台放贷,牟取暴利,再以高息维持网络融资平台运转。催收公司则负责催债,并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如提供低费率网络电话、成立帮助规避实名制的通讯公司等。
江苏省公安厅刑警总队负责人说,这种新型网络“套路贷”虽不与被害人直接接触,危害却更大。一来手段更隐蔽,受害人在报案时除了能提供APP和网络虚拟电话之外,几乎无法提供其他有效信息;二来受害面更广,许多受害家庭被盘剥一空,易诱发恶性案事件。
一些基层办案民警说,这一案件中,催收公司大量使用非实名“黑卡”和“呼死你”软件实施“软暴力”,大量放贷APP肆意抓取个人私密信息,违规放贷却仍能上线,这表明相关方面监管存在漏洞,亟须采取有力措施堵住漏洞。
(来源:江苏广电泰州市中心站/邹文杰 沈骁 通讯员/泰警哥 编辑/刘凤双 梁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借米贷款app下载(极速贷款app下载)":http://www.ljycsb.cn/dkzs/10016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