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买车家访费(贷款买车抵押费合理么)

贷款买车家访费(贷款买车抵押费合理么)

贷款知识 渭南政法 原创

揭秘西安购车贷款套路:公司员工假冒银行办贷款 一辆车骗几万,下面是渭南政法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买车家访费

消费者本想全款买车,却被忽悠成了贷款买车

销售人员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办理贷款

不仅没有免息,还多掏不少各种服务费

最关键的是因为缺少证据陷入维权困境

疑惑

明明可以全款购车,为什么车商总劝贷款买?

防范

不要在空白合同签字,算出贷款买车多花的钱再做决定

提醒

别贪便宜,天上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本想全款购车,销售人员不断推荐促销活动,说贷款第一年免利息,等于第一年白用钱。没想到一年过去了,说好的购车贷款不仅没免息,还多了各种“贷款服务费”。

华商报记者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先后采访多位车主,多数车主手头并没有购车合同、贷款合同、购车发票等关键证据。

车商、银行、担保公司之间的复杂关系,让车主遭遇消费贷款套路,缺乏关键证据让维权有难度。

做局

甜言蜜语包裹下挖着大坑

诱惑车主上当

销售的语言诱惑——贷款免一年利息相当于白用一年钱,不花白不花

2018年8月18日,袁女士在西安西部车城陕西追日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追日汽车公司)购买了一辆售价十几万元的东风日产小轿车。原本打算全款支付,但当时的销售人员刘某称,他们与银行有合作,如果选择银行分期付款贷款三年,第一年免息,还款一年后可提前结清,不用付任何利息和手续费(已写入购车合同)。首付49000元后,贷款的七万多元自己可以白用一年钱,所以没必要全款购买。

经不住销售人员的推荐,袁女士最终选择了分期贷款购买,签了购车合同,并按照约定买了保险。合同签订后,销售人员称,购车合同和发票他们公司要做贷款使用,不能给当事人,等办理完后再给顾客。随后,销售人员安排袁女士跟银行工作人员签订了办理分期付款的合同,当时让她签的是一份写有各类条款的制式合同,个人信息和签名处是空白。问原因,对方告知都是制式合同,签字是走流程而已,让袁女士在空白签名处签字。同时,还给袁女士录了视频,视频内容涉及购车日期、放贷方(盛和公司,未指明是西安盛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还是浙江宁波盛和担保公司)、贷款金额(视频里提到金额77000元。未提到多贷的9073元服务费及利息864.33元,以及月供2614元中包含9073元服务的利息)。

在合同上签字按手印后,办理分期的人告诉她,第二天“银行”的人会家访,让她尽量少谈购车情况,不要多问细节,以免贷款办不下来。第二天家访人员到了后,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确认,并拍照、合影,但自始至终都没给袁女士出示合同。一周后,袁女士接到工商银行的贷款确认电话,确认贷款金额77000元和月供还款2614元,每月还款打到一张开户行是工商银行浙江宁波镇海支行的牡丹信用卡中,其他均未提及。

直到今年8月,袁女士想提前结清贷款,便联系当时办理分期的人员。该人员称自己已经离职,给了一个清算人的联系电话,是西安盛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盛和公司)的工作人员,清查后发现竟然多了近两万元的费用。

发现上当后,袁女士打到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寻求帮助,由于她手里没有购车合同、购车发票、贷款合同、银行还款票据等证据,难以维权。之后,袁女士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去收集银行还款流水、索要相关合同等证据,有了证据后向西部国际车城辖区内的工商部门举报。通过工商系统查询,追日汽贸公司已迁入西安市市场监管局碑林分局南关工商所管辖范围。袁女士又向南关工商所进行实名举报,并将自己被骗全过程做了书面记录。在南关工商所强有力的介入后,追日汽贸公司负责人联系到袁女士,称他们联系到了具体操作的盛和公司。9月底,盛和公司主动联系袁女士协商调解,最终由盛和公司退还袁女士近两万元。

华商报记者加入到他们的维权群,对多名车主进行了采访。

销售的语言诱惑——有钱人都花银行里的钱

花小钱买新车 余钱投资钱生钱

市民王先生于2016年6月19日在西部车城汽车超市里买了一辆比亚迪速锐,西安盛和公司一名女销售人员马某接待了他。他最初想全款购车,销售人员告诉他,现在有钱人都是花银行里的钱,花小钱买新车先开着,钱可以慢慢还,把手头余钱投到其他地方钱生钱,没必一次性购车。首付金额少,还可以提前还款。王先生觉得销售人员是替他考虑如何省钱,就按销售人员推荐的选择了贷款购车,首付了37648元。

次日,银行工作人员纪某让他签了份合同,说是可以提前还款且没有利息,给了他一张银行卡,让他往卡里打1518元,分打36期汇钱。还让王先生付了附加费2689元、公证封户费1800元、银行监管费1280元、服务费2400元、GPS费2500元、担保费、客审费3300元、还款保证金1518元、报户费500元。

王先生表示,自己当时听销售人员说这些都是固定费用,贷款买车都要交的,并没有细算这些超过1.3万元的额外费用,只想着付了4万多就买到新车,心里还美滋滋的。等到了还钱时,冷静下来的王先生越算越觉得上当了。还款到12期时,他提出提前还款,西安盛和公司却把剩余两年的利息全给算上了。看到这种情况,王先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还月供,直到2019年6月还清这笔贷款。

本想全款买车,被忽悠地贷款购车后,各种费用加起来多掏了近两万元。

像王先生这样购车上当的车主并不少,他们建起了购车维权交流群,群成员有47人。记者在这个维权群里看到,他们在群里交流上当过程,分享维权知识,商量如何讨回公道。奈何不少人缺少证据,想要维权却无从下手。

迷局

编好网设好套“守株待兔”

一旦入局好进难出

一连串的套路——公司员工假冒银行人员办贷款

签完字,合同收据都收走

10月10日,在西安高新区锦业一路某写字楼,华商报记者与多名车主找到了事件背后的西安盛和公司。

刚开始该公司工作人员不承认盛和公司办公地点,只是处理盛和公司后续工作。有车主当面拨打盛和公司办公电话及负责人电话后,两电话都在该公司响起,负责人才不得不承认。

来此维权的车主高先生告诉记者,2016年6月17日他在三桥西部车城汽车超市买了一辆吉利远景轿车,当时是准备全款购买,销售人员说服了他贷款比较划算,一位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人给他办理了一系列手续,并拿着签字处空白的合同让他签字,自己预付了29950元后,工作人员就开始办理贷款和担保事宜。交了钱签了字,却没有拿到任何合同、收据。

高先生知道上当后,曾试图协商解决,但西安盛和公司并不理会。他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因缺少相关证据,至今尚无结果。

维权成功的袁女士告诉其他车主,维权前先要弄清楚车商、担保公司、银行等之间的利益关系,谁给卖的车,谁给担保的,谁给代办的贷款,哪家银行发款的,免得被他们问得语塞。然后,通过银行流水进行倒查,找到这些关键证据后再向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提供相关证据,维权成功率比较高。

很多车主通过查寻银行还款记录、咨询有关部门之后,隐藏在背后的一些事情慢慢地就暴露并清晰起来。原来,当时上门办理银行贷款的并非银行人员,而是假冒银行人员的西安盛和公司员工。

一连串的疑惑——车商、银行、担保公司啥关系?

每辆车多收的钱怎么分?

车主王先生拿出了一份“客户个人银行贷款购车监管协议”,落款单位为西安盛和公司。面对这个证据,盛和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陈某称,协议没有盖公章,他不承认。王先生又出示了他跟该公司人员纪某的聊天记录,称当时就是纪某以银行工作人员的名义跟他签的贷款合同,并签定了这份协议。在证据面前,陈某表示,纪某的确是他们的员工。

记者问陈某:“既然是你们公司的人员,为什么要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他们的银行工牌又是怎么来的呢?”

陈某称,他们跟银行有协作合同,员工佩戴银行工牌属于代办行为。车主提出,当时盛和的员工并没有说明代办,而是作为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办理贷款的,要知道是代办贷款,他们不会在空白签字的合同上签名按手印。

车主高先生为了维权去了盛和公司三趟,盛和公司负责人陈某几次说法都不统一,一会儿称没合同说不清,一会说钱给谁就跟谁去要,一会又说不行就到法院去告好了。

当记者问及每辆车多收的近两万元去哪儿了,车商、担保又是如何分成的,陈某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现在购买新车,车商都不愿意消费者全款购买,想方设法通过金融机构贷款购买,就是要把一块蛋糕分成多块蛋糕,加起来利润大一些。至于多出来的钱怎么分,他不能说。

陈某说,最近很多车主向市场、税务、银监等部门反映情况,目前他们公司已处于注销状态。

破局

签字前注意4点

维权时注意收集证据

内行揭露黑幕——利用“障眼法”诱导进入陷阱

一辆车骗几万元很正常

记者多渠道联系上一位早年从事汽车金融贷款的资深信贷经理李先生。李先生告诉记者,在分期付款买车的多种贷款形式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通过第三方担保公司或分期公司”贷款。以往,银行直接贷款给个人,一旦客户无法按时还款或恶意拖延还款,银行会受损失,所以一些银行就与第三方担保公司或分期公司合作,由担保公司或分期公司帮其招揽贷款客户。客户不还款,由担保公司或分期公司进行处理。第三方担保公司或分期公司会通过多加各种费用把风险转嫁加到消费者身上。

第三方担保公司或分期公司看中了一些买车人想占小便宜的想法,利用种种“障眼法”诱导消费者进入陷阱,并设计了很多应对方案,如以种种理由暂扣买车人的购车合同、发票等手续、违规收取费用不给开收据。特别是一些签字处是空白的合同里,第三方担保公司几乎把所有的法律责任撇得干干净净。一般情况下,卖一辆车骗几万元很正常。

一家4S店的金融服务中心经理刘女士说,天上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防范上当要注意4个方面:1)注意贷款额度,车主要先自算贷款购车多花的钱,再决定是否贷款;2)注意贷款渠道,部分经销商会采用“拼缝”手段骗收额外款项;3)注意费用账目,防止经销商利用复杂的计算方式多收款项;4)注意签购车合同及其他手续时,严禁在签名空白的合同上签字。

专业人士支招——通过各种渠道索取证据

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北京市康达(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杨佳媚介绍,基于(2018)最高法民申3112号等裁判观点,将留有空白内容的合同交与合同相对方,即视为对合同内容的无限授权,合同相对方在空白部分可以填写相应内容,并对合同各方产生法律约束力。因此,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应确保合同条款完整、明确,而不应留下空白合同供经销商等处理,否则难以证明合同内容非消费者真实意思表示。如遇到合同中无内容可填的部分,可以“此处无内容”等类似词语加批注,避免“套打”带来的风险。

汽车销售和相关贷款合同,多数都是格式条款或格式合同,消费者在专业和信息上均处于弱势地位,争议发生后维权成本相对较高且效果不理想,就出现“按闹分配”的现象,所以需要提示消费者,在购车全部过程中,注意固定、保存证据。在争议出现后,及时通过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银保监督管理部门等投诉、举报。

市场监督执法工作人员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套路相似,但个体案例还是有差异的。他建议车主通过以下方式收集证据,便于维权成功:(1)通过银行还款流水,可以查到自己实际还款金额;(2)通过邮寄给车主的相关贷款手续,可以证实代办贷款的公司,索要当初贷款的正式合同;(3)通过查寻最初的付款流水记录,可以准确知道当初的经销商,还能清算出当初各项收费目录。

车主事后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收集到证据,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投诉,维权成功概率比较大。

来源:华商报 记者 佘晖

贷款买车抵押费合理么

在物流公司的介绍下贷款购买货车,实际收益到底怎么样?多名曾交钱购车的司机现身说法,进一步揭露个别物流公司通过在合同上玩文字游戏、设置工作障碍等方式,让求职者步步入套、有苦难言。对此,律师提醒,千万不要轻信公司口头承诺,签合同时要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避免出现“有车无货,空留债务”的情况。

现身说法

高薪承诺莫轻信 贷款买车要慎重

货车司机通过物流公司贷款购车,是否真的像业务员承诺的那样有稳定专线货源、月薪上万元?多名司机以亲身经历告诉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根本不可能”。

2021年6月,黄先生到南宁一家物流公司应聘专线司机,交了3.8万元首付款后,贷款8万元买了一辆二手货车,当时公司也做出了“稳定货源”“安排轻货”“日入千元”等各种承诺。黄先生说,此前公司说好的每月1.2万元的保底收入根本实现不了,他运送一趟货物,既当司机又做搬卸工,累了大半天收入还不到200元。他想要稳定的货源,公司却让他去找工作的物流仓库签合同,但仓库并不属于物流公司,根本不理会。最终,他只好将货车低价卖掉,不到一个月亏了四五万元。

无独有偶,去年5月,覃先生被高薪招聘广告吸引,花费近15万元从南宁一家物流公司购买货车。覃先生说,买了车才知道上了当,最初公司还派有单,但并非每天都有货,一周有四天时间没活干。原来承诺的每趟1200元至1500元的运货费,其实顶多只有六七百元。更惨的是,两个星期后,公司不再给他派单。找调度员沟通了几次,对方却直接将他拉黑。无奈之下,他只好自谋生路。

从事货运10多年的钟先生说,无论长途短途,跑物流运输都不容易,尤其是没干过这行的新人,如果有老师傅带、教还好,否则光靠自己摸索很难赚钱,尤其是贷款买车要慎重,如果没有货源,每个月三四千元的车贷压力太大。

广西道路货物运输行业协会工作人员表示,如今物流业日益发达,一些物流公司给司机承诺的每趟几百、上千元的运费确实存在,但这种好货源并非常态,货运是一份比较辛苦的工作,不可能轻轻松松月收入过万元。目前,正规公司招聘一般不会让司机购车,业内主流的模式仍为公司以月薪招聘司机,双方为劳务关系,还有部分是司机自己带车挂靠在公司。

南宁宸安物流有限公司在58同城上发布了多则招聘信息。

真相揭露

公司玩文字游戏 司机遭遇维权难

记者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货车司机购车后,因物流公司无法提供货源而产生的合同纠纷频发。

去年3月,柳州的梁先生在广西帆通物流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交了1.76万元首付款购车,结果发现合同中存在不平等格式条款,便要求退还首付款。去年6月,经柳州市城中区法院判决,物流公司需返还梁先生1.71万元。后来,该公司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此外,今年3月,南宁宸安物流有限公司的股东广西南宁搬长物流有限公司涉及多起合同定金纠纷案,进入庭审阶段。

一名物流行业资深人士透露,那些被高薪招聘广告吸引入行的司机,都是没有从事过物流行业的新手,购车后才发现所谓的一两万元的“保底收入”只是口头承诺,提供稳定的“专线货源”不会写进合同里。即使有相关协议,有的物流公司也会通过玩文字游戏或设置苛刻条件的方式,让司机没有证据维权,只能“哑巴吃黄连”。除了在合同或协议中玩文字游戏,公司即使派单,一般最多给你派一个星期左右,一天顶多一趟,过后就安排一些既远又需要自己装卸或要求你超载的单,多数司机最后都受不了,就会自己找活干。

南宁市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科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物流企业以招聘为名欺骗司机购车的情况,目前尚未接到相关司机的反映或投诉,将对此进一步调查了解。

律师建议

签协议要明确义务 谨防掉入债务陷阱

针对这类物流公司套路,广西冠益律师事务所律师吕骆从法律层面予以解析。

A公司先是以高薪高福利、充足货源等理由诱骗应聘者买车,但招聘的前提是购买A公司所指定的车,此车价格比市场价贵,应聘者没有充足现金,往往得先交纳购车定金,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待款项还完后车辆才归属于应聘者。

购车时A公司让应聘者跟居间B公司和售车C公司签订合同,再通过与汽车金融服务D公司签订相关车辆融资租赁合同或抵押贷款协议贷款购车。当应聘者购车后,A公司将称线路取消或向应聘者提供无法赚钱的运输业务,导致应聘者“有车无货”,空留一身债务。

应聘者如去公安部门报案,公安部门认为涉案购车有合同,属于民事纠纷,由法院管辖。法院会认为应聘者是否能取得高薪待遇与B、C、D公司均无关系,而应聘者起诉A公司要求赔偿损失时,可能会因双方仅有口头协商而无合同约定导致证据不足无法胜诉的局面。

吕骆表示,求职者找工作时,谨防有的公司打着高薪招聘司机的幌子卖车,切勿为取得高薪工作而掉入债务陷阱。购买指定车辆不应是公司安排运货的前提,如果公司具有较高可靠性要求司机购车时,司机应当在购车前与公司签订相应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保证自身有货可送,否则当无货可送时,将可能遭遇维权困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买车家访费(贷款买车抵押费合理么)":http://www.ljycsb.cn/dkzs/10001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