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文|市值排行榜吴
编辑|贾乐乐
1903年,园艺学首先发明了“克隆”一词。100年后,不仅植物可以克隆,羊、猴子甚至人也可以克隆。
只是因为伦理问题,克隆人的研究受到了限制。最近随着AI的流行,出现了AI克隆体。微软萧冰推出的人工智能克隆体就像一个真正的网民。“他”有自己的朋友圈,可以陪你文字聊天,语音聊天,甚至视频聊天。
更进一步,艾斯蒂芬妮翻唱的《发如雪》一夜爆红网络,本人也声称粉丝换了家。
其实早在1927年,第一个AI虚拟角色——机器人玛利亚就出现在默片《大都会》中。后来米老鼠和日本动漫,人们用手绘动画来表现二维虚拟形象。
但当时由于技术不成熟,虚拟人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后来随着计算机视觉和运动捕捉技术的出现,虚拟逐渐进入探索阶段。现在随着AI时代的到来,虚拟人开始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
无论是单纯的产品咨询,还是直播行业、影视行业,虚拟人似乎都在取代人类。那么,AI会给虚拟人行业带来哪些改变?虚拟人行业的机遇和风险是什么?虚拟人是个好行业吗?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重塑虚拟人
2022年7月12日,火了10年的虚拟偶像洛天依首次通过AI发声:“唱出你心中的歌,我是虚拟歌手洛天依。”
这预示着AI重塑虚拟偶像的时代即将到来。
2000年,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首次使用计算机视觉(CG)和动作捕捉技术设计了一个三维虚拟人。
当时的虚拟人主要是通过动作捕捉由真人驱动的。2016年底,号称全球第一虚拟主播,四个月吸金40万,在Youtube上开通“A.I.Channel”频道的虚拟主播,还是真人带动的虚拟偶像。
直到2018年,新华社联合搜狗公司推出全球首个3D AI合成主播“新肖伟”,AI对虚拟人的改变才开始爆发。
AI对虚拟人的改变包括外貌形象、行为表达、思想互动三个方面。
一、AI对虚拟人外貌和形象的改变在于,传统的3D建模需要人通过软件设计一个形象,而AI是通过算法和之前的数据生成一个3D形象。
例如,新华社的“新”就是根据其雇员赵创作的。首先,它通过数百个摄像头360度扫描赵的身体部位,捕捉并记录他的各种表情和动作。然后,“新微”的各个部件和表情被模块化,像乐高一样重新组装。
最后通过算法驱动渲染虚拟人模型,使表情、嘴唇动作、肢体动作、语言表达高度契合。
第二,在行为表达方面,AI用语音合成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真人配音模式,由AI直接生成语音,包括唱歌、新闻播报、演讲、朗读等应用场景。
AI斯蒂芬妮的爆炸离不开韩国科学院2021年发布的开源AI语音合成模型VITS。so-vits-svc项目就是在这个语音模型的基础上开发的,通过对斯蒂芬妮歌曲、访谈等声音的训练,有了AI斯蒂芬妮。
再次,在思想交互方面,大规模模型的出现,通过大量人类数据集的训练,使AI思考和回答更贴近人类,使虚拟人的交互更像人类。
比如制作游戏的软件虚幻引擎,基本实现了虚拟人从“很像”到“很真实”的跨越。4月,基于ChatGPT的游戏《生成代理:人类行为的互动模拟》上线。
网易开放世界武侠手游《逆水行舟》,让智能的NPC和玩家自由生成对话,并根据对话内容,游戏中的角色给出自己的行为反馈。
然后是微软萧冰,基于萧冰框架开发的AI克隆,第一批网络名人半藏森林已经入驻。不同的用户聊天不同,回复也不同,更像真人的互动。
第二,谁能用虚拟人赚钱?
不仅仅是网易和微软萧冰,虚拟世界里还有更多玩家。
2023年6月6日,苹果开发者大会在苹果飞船总部大楼举行。大会上,苹果发布的混合现实(MR)头盔再次将人们的视野带到了元宇宙。随着AI等技术的进步,元宇宙离我们越来越近。
虚拟人是元宇宙的构成要素和交互载体。虚拟人作为真实人类的映射,通过运用动作捕捉、AI等技术,是一个真实的人(数字双胞胎)形象,从而在元宇宙中实现更强的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具有更好的真实感。
目前,虚拟人产业链可以分为三层,即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基础层提供基本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如显示设备VR/AR眼镜、建模软件和渲染引擎。
基础层多是国外公司做的,比如Unity engine,不仅可以做虚拟人,还可以支持动画和游戏。很多热门游戏都是通过Unity engine开发的。
平台层主要包括AI厂商、综合性互联网厂商等技术支持企业。
平台层企业利用基础层的软硬件技术,结合AI、计算机视觉(CG)等虚拟数字人技术,为应用层提供进一步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比如商汤、从云、易图和鄙视,还有在语音识别领域做得比较好的科大讯飞。还有一些是像微软、腾讯这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公司。
萧冰,这个虚拟半藏森林的开发公司,是平台提供商和应用层提供商。
应用级企业将虚拟数字人技术与传统行业相融合,实现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如虚拟主机、虚拟客服等。
从商业化和应用场景来看,虚拟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内容/IP型、功能服务型和虚拟化身型。
内容/IP虚拟人,如2021年爆红的虚拟美妆专家刘,主要应用于电影、娱乐、营销等场景,功能服务虚拟人主要应用于行业服务场景,如电商的虚拟客服。这两类虚拟数字人更面向B端。
虚拟化身型数字人不仅要面对B端的应用,还要面对C端的应用。比如著名咨询专家刘润定制了自己的头像,头像可以代替他进行直播等工作。
变现的机会有两种,一种是用数字数字进行淘金的,一种是卖铲子给淘金者的。
刘润的数字二重身属于第一种,让数字二重身承担工作,创造收入;乐华娱乐旗下的虚拟偶像团体A-Soul也属于第一类。和真实偶像团体一样,虚拟偶像团体也可以通过向普通粉丝卖票来赚钱。
刘背后的创艺科技不仅利用刘的直播和视频获得收益,还卖铲子。刘背后是150人的技术驱动的中间平台和强大的内容战略。
创艺科技凭借控制降雨的创造力,也创造了可供Tik Tok其他庞大用户使用的爆炸性材料。截至2021年6月,它在Tik Tok特效排行榜中排名前十。
现在虚拟数字人越来越智能化,可视化,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虚拟数字人是个好生意吗?
第三,虚拟数字人是好生意吗?
虚拟人的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未来的快速发展几乎是一定的方向。
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虚拟人带动的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将分别为1866.1亿元和120.8亿元,预计2025年将分别达到6402.7亿元和480.6亿元,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目前确实有很多公司因为虚拟人的应用而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2020年11月,A魂走红后,乐华娱乐的泛娱乐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2110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3790万元。主要原因是虚拟艺人团体A-Soul的商业开发产生的收入,A-SOUL也促进了乐华泛娱乐业务的毛利率转正。
萧冰公司推出的AI克隆人有两种付费模式:一种是“情感模式”72元/年,可与克隆人进行语音通话,与好友互动;另一种是“超级模式”。360元/年,克隆人将成为用户的办公伙伴,提供写字帖等服务。
以“半藏森林”为例。如果有1万个用户付费,如果所有用户都选择情感模式,相当于《半藏森林》克隆人年收入72万元。如果选择超级模式,一年可以赚360万。
国外有类似半藏森林的商业模式。今年5月2日,国外网络名人Caryn Marjorie与创业公司FV(永远的声音)合作推出Caryn AI,是粉丝的“虚拟女友”。
Caryn预计,AI版的自己可以让她的收入翻60倍,年收入6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16亿元)。
金矿很大,但钱并不总是容易得到。
首先,我们这里要讨论的不是一些基层的大企业。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技术突破是一种策略,这不会以短期内是否能有更好的变现模式和变现空来衡量,更多的是关于平台层面的一些公司,以及虚拟人的应用。
第一,成本比较高,但是收益不一定。
B端需要的虚拟人一般用来代替人的工作,比如虚拟主播,意在拉长直播时间,降低人力成本。
但是,就目前的AI技术而言,还不能和真人一样。很多从事直播业务的人都说数字直播间流量不好。《豹变》的文章称,ONE(李佳琪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数字人会影响直播互动,这是直播最大的优势。
如果你想让数字人更贴近真人,你需要花更多的钱。例如,刘润的数字头像成本是100万元。
高质量的数字人也需要高运营成本,就像上述需要100人以上的创作团队。从2021年爆火至今,刘的作品在只有41部,第一部短视频的制作成本就高达几十万元。
除了工具型,还有情感陪伴的虚拟人,超级模式下的虚拟半藏森林就属于两者的结合。
无论是半藏·福里斯特还是卡林,他们都是引入虚拟人之前的名人,不容易模仿。这类数字人也面临失去用户新鲜感的风险。
人们忠于一段感情,要么是因为利益,要么是因为志同道合,要么是害怕被谴责,要么是别无选择。当基于名人的虚拟人足够多,人们可以合理合法地拥有无限的情感资源时,忠诚自然会被遗忘。
清华大学在《超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中也表示,由于虚拟人成本高,后期如果运营乏力,会出现热度下降、用户新鲜感丧失等问题,IP价值会有所回落。
第二,存在监管和法律风险。
比如侵权。在最近爆出来的AI斯蒂芬妮中,专家提出AI斯蒂芬妮可能涉及侵犯肖像权、声音权、著作权、数据权。
比如诈骗。近日,内蒙古包头警方通报了一起案件。骗子通过AI变脸和拟声词技术伪装成熟人实施诈骗。福州某公司法人代表郭先生,10分钟内被骗430万元。
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像人的虚拟数字人可能成本会更低,更适合的法律和监管规则会出台,虚拟人行业会更规范地发展,但目前来看,成本和收益并不对等。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ai虚拟人物是怎样的存在,虚拟人物人工智能":http://www.ljycsb.cn/qukuailian/21437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