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徇私!这名80后银行女主管违反规定向亲友贷款数百万流入楼市,最终获刑被监管终身禁业,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违规发放贷款案例
财联社6月13日讯(记者 彭科峰)事实证明,如果银行的管理人员滥用手中的权力,违规发放贷款给亲属,其后果将非常严重。
6月12日下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布了中国银保监会温州监管分局的一则行政处罚——时任乐清联合村镇银行营业部副总经理余瑚琼因为违反规定徇私向亲友发放贷款,被监管层予以终身禁业。财联社记者查询发现,余瑚琼徇私发放的贷款最终流入其亲属的房地产项目。因犯违法发放贷款罪,余瑚琼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
80后女主管管徇私向亲属放贷数百万未能追回
中国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余瑚琼,女性,1980年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市,大学文化。2013年8月,余恒赞为筹措资金,与时任乐清联合村镇银行总行营业部总经理助理,负责乐清联合村镇银行总行的贷款审查工作的姐姐余瑚琼联系,以其同学吴某、阮某、亲戚黄某某三人的名义在该行申请办理每人金额各150万元的个人流动资金贷款。
余瑚琼明知该三人的贷款实际使用人为余恒赞,仍将该三人的信贷业务交由客户经理周某办理,并向周某提供了吴某等三人的虚假经营信息,其明知贷款用途不真实,在审查贷款申请时徇私予以审批同意,未对该三笔贷款申请内容和相关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全面客观的审查,致使所在银行于2013年8月份发放三笔贷款,后该三笔资金由余恒赞实际使用。
2014年8月份,吴某等三人的贷款到期后, 余瑚琼作为乐清联合村镇银行贷款审查人员,明知其妹妹为吴某等三人的贷款提供过桥资金进行还贷、续贷,是该三笔续贷贷款的实际使用人,但予以徇私未对续贷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全面客观的审查,导致乐清联合村镇银行于2014年8月份向上述三人各发放一笔15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该三笔贷款由余某实际使用。2017年8月29日上午9时许,余瑚琼到乐清市公安局主动投案。至公安机关立案时止,该450万元贷款仍无法归还。
当地法院认定涉案累计金额900万 贷款最终流入楼市
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法院认为,银行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的,不但发放贷款数额巨大的可能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而且造成重大损失的也同样可能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余瑚琼于2013年8月份、2014年8月份分别发放贷款450万元,系两次发放行为,且两次发放金额均属于“数额巨大”,均已单独构罪,故累计金额900万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
法院最终认定,尽管2013年8月份的贷款已经通过关系人余某使用过桥资金偿还,但续贷的450元万贷款截至2017年8月28日立案时,尚有本金450万元未追回,后虽通过法院执行到位部分贷款,但截至2019年5月13日,尚有本金400多万元未执行到位。
法院认为,余瑚琼作为银行贷款业务审查人员,在办理涉案贷款业务时严重不负责任,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数额特别巨大且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其行为已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最终一审判决余瑚琼犯违法发放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元。
那么,余瑚琼发放的贷款被用于什么用途呢?财联社记者多方查询后,终于找到了答案——450万贷款最终流入楼市。据相关文书显示,乐清联合村镇银行的处罚通报证实,该贷款实际用于余瑚琼弟弟的江西房地产项目。
湖南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当前法律对于银行员工是否能够向亲属提供贷款有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条指出,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前项所列人员投资或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这位律师认为,在上述案件中,身为银行管理人员,余瑚琼实质上是为其弟提供了数百万元的贷款,明显违背有关法律,更何况还向银行提供了虚假经营信息,法院的判决是适当的。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彭科峰
银行在明知贷款人无偿还能力
借款到期后,如借款人不还款的,出借人通常通过民事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然而,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时明知自己没有还款能力仍然借款并且事后不承担还款责任的,或可推定其在借款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即借款人可能涉嫌诈骗罪。实践中,以其他正当名义借款实际用于赌博等情形较为常见,在这种情形下,借款人通常无法通过赌博翻身偿还借款
案情介绍:
罗某以自己在某地做工程,需要资金为由,向李某提出借款。李某后将其管理的扶贫互助基金230多万余元挪用,出借给罗某。
后除27万余元归还给李某外,罗某剩余全部借款皆用于偿还债务和赌博。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罗某在明知自己欠下巨额债务,且已无稳定收入来源以偿还借款的情况下,仍虚构项目开展需要资金的事实,促使李某认为罗某将来可以凭借项目收入还款,从而出借给罗某。罗某行为应被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务,且数额特别巨大,因此构成诈骗罪。
最终,本案经二审,李某最终被认定构成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50万元。
普法时间:
1、虽然都是借钱不还,但是借贷式诈骗和民间借贷存在显著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为人是否有非法占有故意,诈骗罪在借款时便有非法占有目的,而民间借贷在借款时并无该目的,由于后续丧失还款能力而不能偿还;二是诈骗罪在借款时伴随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行为,民间借贷或许也有隐瞒行为,但行为轻微,如基于项目投资需要而借款,借款人或许会夸大项目盈利能力,但不会虚构项目本身。
2、对于出借人来说,如果对于借款人还款能力存疑,则尽量要求借款人提供增信措施,如将房屋、车辆抵押给出借人、将股票质押给出借人,或者请其他人作为连带保证人,等等;号称有项目投资的,有条件则可以考察项目现场,减少巨额款项出借后,借款人用于挥霍和赌博,从而导致借款基本难以偿还的可能性。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违规发放贷款案例(银行在明知贷款人无偿还能力)":http://www.ljycsb.cn/dkzs/13099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