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单位存单质押贷款(个人定期存单质押贷款办法)

单位存单质押贷款(个人定期存单质押贷款办法)

号称“保本保息”、最高利率3.35%,银行“可质押存单”是个啥?,下面是金融秘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单位存单质押贷款

既能拿定期的收益,又能有活期的便利,你要是遇到可质押存单,会心动吗?

在当前存款利率下行,理财又“买啥啥不行”的背景下,不少消费者把目光转向了大额存单或定期存款,但大额存单一单难求,动辄起存门槛20万;定期存款虽锁定高利率,但一旦用钱提前支取,利息又“回到解放前”。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或正是基于消费者的这一流动性需求,微众银行近期多次对旗下可质押存单产品进行了推广营销。例如近两日微众银行就发布《保本保息3.35%属于什么水平?》一文称,可质押存单作为存款类金融产品,本金有保障、利息有保障,流动性不错的同时年利率做到了最高3.35%。

何为可质押存单

这款最高年利率3.35%的存款产品,是由微众银行推出的可质押存单,这其实是一款定期存款。北京商报记者体验发现,该产品50元起存,当日存入即可起息,产品期限包括3年期和5年期,对应年利率分别为3.25%、3.35%。

根据页面说明,该产品支持提前支取,按支取日银行挂牌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同时存满60天后,如需临时用钱也可选择质押贷款,贷款年利率为3.9%。

为什么要叫“可质押存单”?微众银行解释,这一存单比起普通的定期存款,还额外提供了一个备选服务,叫质押贷。如果遇到临时急需用钱的情况,在App上就可以向微众银行快速地借到一笔钱拿去周转、应急,借到的钱次日就可以还回去,而自己的钱还在银行里生息,不影响自己定期存款到期的利息。

以存入10万元的5年期定期存款为例,年利率3.35%,存入5个月(151天)后,提前取出5万元周转365天,算上提前取出本息和剩余到期本息,最终到期所得108437.92元,但若采用可质押存单的方式,扣除365天的贷款利率,最终到期所得114772.9元,较普通定期存款多得6334元。

来源:微众银行App

简单看,这一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大用处其实是流动性管理,锁住高息的同时,中途如果急需用钱,可以采取质押贷款的方式变现,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损失大笔的定存利息。

“存款质押贷款确实是有需求场景的,有人存款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有急用钱的事项,那么可以选择这种方式,等于加了‘保险’。”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评价道。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同样称,微众银行将定期存款和存单质押贷款相结合,通过合规前提下的产品创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储户存款的高收益+高流动性的痛点,有利于提升存款的吸引力。而对银行来说,存款质押贷款的风险也比较可控,主要是如何做好产品便利化、合规营销和流动性的管理。

适合哪些人群

保本保息还能灵活用钱?不少消费者收到微众银行发出的营销文章后,也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出疑问,这一可质押存单真的有那么好吗?到底值得买吗?又要注意哪些问题?

目前,微众银行可质押存单3年期利率3.25%、5年期利率3.35%,产品保本保息;当消费者急需钱时,可以把存单质押给微众银行获得贷款,质押贷款年利率(单利)3.9%,可以贷存单本金的90%,个人存单质押贷款最高可借额度20万,最长可借1年。

存单质押贷款其实并非新产品,此前主要是传统商业银行在推,早在2007年,原银监会也发布过《个人定期存单质押贷款办法》,对存单质押贷提出监管要求;另在2021年前后,微众银行和百信银行(目前已停售)等也推出存款质押贷产品,不过整体年利率较现在更高一些。

业内认为,相较于传统商业银行的存单质押贷款,互联网银行的存单质押贷全线上操作,无需去银行网点,流程简便,也不会出现假存单等问题。

互联网银行推出这一产品也有其背景原因。正如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分析,彼时民营银行正处在智能存款整顿期,银行试图推出此类功能来为客户提供更多资金方面的流动性,现在的可质押存单跟当时的产品对比来看,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在她看来,这一特色存款主要适合手头有闲钱,但又担心自身未来资金流动性不确定的消费者购买。

“微众银行的存单质押贷款满足了贷款监管要求,比如个人贷款的利率、贷款比例和金额限制等。”于百程进一步指出,可质押存单要做到两个前提,才会更受储户的欢迎。一是线上化、便利化的操作,质押贷款需要可以随时还款,如果操作麻烦,对储户的吸引力就弱;二是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比较接近,这样使得储户周转资金的成本不高,存款收益才能得以保障。

由于个人贷款有20万元金额等限制,于百程认为,微众银行这一可质押存单产品对于熟悉线上操作、存款金额不太高的人群,将会更具有吸引力。

应明示贷款风险

可质押存单虽香,但也有问题需要注意。即在质押贷款期间,消费者贷款利率其实是高于存款利率的,也就是说这一期间消费者收益将是亏损状态。

另外因操作涉及到贷款,在业内看来,一旦贷款批下来后会上征信,而征信只显示负债、不显示资产,因此消费者个人的负债额增加,也不利于再在其他银行贷款。

在于百程看来,对于揽储压力比较大,同时技术能力比较强的互联网银行,可质押存单应该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产品。但在营销上,可质押存单因为涉及存贷两款产品,银行需要对产品性质和风险做充分的说明,比如若贷款周转资金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可能会抹掉存款端收益。

苏筱芮同样认为,银行宣传存款保本保息无可厚非,但应当向金融消费者讲清楚存款跟贷款是两个不同的产品,向消费者提供贷款利息试算等基本提示。

“我认为应该向消费者说清楚可质押存单的实质,因为存单的存款业务和存单质押贷款业务实际上是两个业务,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般贷款业务比存单的利率要高,所以和取回现金不同,一般会需要支付费用,这样存款获取利息的目的没有达成,反而侵蚀本金;另一个问题是,存款一般是没有风险的,国家也兜底50万,但万一有风险,如果存款价值不足以清偿,最终也会回归到贷款人手上。这里就要注意,质押贷款是否会进入征信而影响自己的信用。故而,保本保息的宣传欠缺合理性,银行也应该对风险做出提示,尤其是征信记录层面的影响。”盘和林说道。

苏筱芮则称,将存款以及存款质押后的贷款产品打包后售卖,发展至今并没有太大突破点,其他银行不一定跟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假设一个消费者存了3年期的存款,利率3.25%,但贷款利率3.9%,高于存款,那么按照一些银行存款的规则,金融消费者可以直接把未到期的3年存款取出来,哪怕利息全损,也会比再借贷款划算;二是在当今贷款利率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一些资质较好的无需用到所谓的“质押”即可获取资金,又或一些小微经营者通过申请大行的个人经营抵押快贷等产品,利率跟额度与民营银行相比具有显著优势;三是此前一些将存款跟贷款产品不当“搭售”的行为涉嫌诱导,侵害到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损害了银行口碑。

针对可质押存单相关产品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微众银行方面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应。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个人定期存单质押贷款办法

作者 | 夏心愉
来源 | 愉见财经


最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频频爆出大额存单“被质押”事件,企业宣称自己的银行存款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拿去出质。我此前已经聊到了相关话题,今晚由这个话题展开来,聊在过往很多案例里,别的企业们的存单,为何在会在好端端不需要融资的情况下,依然质押或“被质押”了。

有言在先,我起这个系列话题,由头虽是眼下的银行案件,但今日内容只涉及通用套利模型,已经和当前案件无关。请不要隐射、也不要关联,即便有部分情节雷同,也只是巧合。

套路一:存单质押套利


这个套利方法的基础模型其实很直白,就是金主做存单全额质押开票,然后将开出来的票拿去贴掉,重新变成钱,再存款做存单质押开票,以此循环往复。

这里面的核心有以下几点:

1、套利的本质是资金收益和贴票成本之间有利差。

怎么搞利差呢?

首先,全额保证金开的票,从银行刻舟求剑的风控逻辑来看,没啥风险敞口啊,所以银行不但敢做肯做、甚至很喜欢做,因为这个业务很能创利啊。

其次,开票方要找好,这个家伙不仅仅要能有自圆其说可以摆账的贸易背景,以符合开票成立条件;他还最好有不错的背书,比如所谓的“央企”背景,那样就能让局中人都对资金绕得回来这事儿放心,开得出大几亿的票,成本也能被缩小。

企业的存款收益,比方说哈,做个三年期大额存单定期利息一浮到顶,搞到4%。或者做做一年期的,银行给大金主爸爸搞个优先通道,对接个3.5%收益的产品,都行。

成本呢,刨掉银承万五手续费的一丢丢费用,大头是贴现,大概也就3%左右吧、最多3%出头一些,应该能搞定了。

因为毕竟,存单久期长(比如一年、三年),银票久期短嘛(比如半年期)。

所以这中间的几十个BP,就是套利空间。

2、套利的关键点在于循环滚动。

按照上头这么搞一圈,其实意义不大,套利的迷人之处在于循环滚动,一次一次地重复赚钱。

那啥,让资金在银行梦寐以求的KPI里空转去吧。

据笔者那位老对公朋友说哈,从存钱到质押、开票,再到拿着票去贴现,这么个流程,顺的话,一两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完成了。所以套利的都勤劳,这贴完票收回的钱,得赶紧滚动起来再来下一轮。

我那老对公朋友说按他的观察和计算,大概每次套利,能赚个相当于总资金千二、千三的钱,那一年“努力”下来,我们保守一点往少里算吧,假设一共套了60个回合,也就是可以赚到12%-18%了。(事实上部分案例里,获利还可以更多……)
“所以很多金主根本不是拿着自己的钱在套,他们有的是到外面拆资金来套。”老对公说。

这就好比吧,金主有4亿,总共循环了7次,变成28亿质押了;或者有7亿,循环了4次,变成28亿质押了;或者有14亿,循环了2次,变成28亿质押了……(哎,我不是故意给28亿这个数字找茬的,谁让28是个约数很多的充满想象空间的数字呢……)

当然咯,不止是如上模型能用上循环质押的桥段,其实只要是资产出去资金回拢的搞法,都能循环的,这个桥段其实很好用,不止是可以套利哈,在无利可套的模型里,它依然好用,是因为——能够快速放大杠杆,无中生有更多的钱!!!

3、金主还喜欢利息前置。

听说,有时候基层行为了“营销”或留存金主企业,“诚意”不止体现在大额存单利息的上浮里,还会体现在“利息前置”。

啥叫“利息前置”?就是假设企业给了1个亿,要做上头这个套利业务,再假设一年期收益算了3.5%好了,那银行可能会将一年到期后的103500000元在当下直接算给金主企业,开出103500000的银票。

4、风险扎口。

这里说的风险,是金主的风险。毕竟这一圈一圈绕着循环质押,都是他的风险在敞口。

所以如果开票企业就直接是他可控的、体系内的呢,那就是左口袋右口袋的事儿,万事大吉;但如果不是呢,假设需要一家资质更好、贸易背景经得起查、更有背景的企业来“合作”呢?那么他就需要找到最后的扎口。

事实上,很多时候这些“合作”的背后,都是某些掮客在暗中牵线,“攻关”掉了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士,尤其是财务负责人。

比如找了A企业作为开票主体,那就要让A以票付给下游的B壳,AB之间能够提供贸易背景。但最后,口子还必须扎回到金主能控制的C,约定B把票再背书给C。

最后由扎口风险的C来收款。

5、“三赢”。

如果就是企业自己开票兜圈子,那么就是企业与银行的“双赢”;如果关系方多一些,有金主企业、开票企业、和银行,那就是“三赢”,也是以上套利基础模型,尽管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千变万化,但一旦市场贴票环境OK就开始有生命力的,底层原因。

甚至于,我听说过极个别银行,会以类似的模型去私下“营销”大金主企业,以期吸引对方的存款。

毕竟,这也意味着基层行,终于有了宝贵的大额存款,缓解揽存压力,还能增加手续费收入。真是一个模型就把存贷中收都囊括。要是再多滚几轮,KPI就更漂亮了。聪明的基层行还很懂把这些往最时髦的“供应链金融”上面靠。

这些链条本身看似完美,也可能已经套利了很多次、甚至很多年。但遗憾的是,一旦某次资金链断裂,某次钱没有正常回来,那么“三赢”很快就会变为“三崩”,这中间所有的资金猫腻才会被摆上台面。

你说企业全然不知情吗?也许是这样的,但不排除另一种情况:高层和董事会也许的确不太了解具体情况,但底下是有人知道并配合操作的。

从银行内部看,一笔如此大额的存款要“被质押”,从质押合同、到公司董事会决议、再到核保材料、存单……全套资料往往是少一个都无法运作的,这里头要盖下去章都有好几个、要盖很多处的。

大概率来说,银行人员敢碰这钱,手续肯定是齐全的。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手续”是怎么一个一个办妥的?

难不成银行基层行真敢自己去刻一整套企业的假章、做全套假材料?到期完全跳过正常手续,就敢直接扣划第三方存单还垫款?这概率不是说没有,但的确太小了,几乎等同于作死。

套路二:委托贷款


实话实说,28亿的事情刚闹出来,我们在外围瞎猜猜,以为就是走上面那个套利模型了。
但现在“罗生门”搞大了,媒体还说了5%贴息的事儿。我那老对公朋友摇摇头,说估计不是套利了,因为这么套风险太大了,远远大于收益了。

于是说到了“质押”套路二,一种类似委托贷款的“灰色”业务。

如果是这样,就解释了“贴息”的存在。而“假央企”在当大旗的扯虎皮没被撕破前,可能的确换取了这其中某些人的掉以轻心,铤而走险。

这样呢,贷款方可以绕来一些正常的贷款手续,更快速便捷地获取资金;银行依然是存贷两端都拉到了业务;金主则因为承担了质押担保的风险而获得额外的“贴息”等收益(也可能金主企业不知情,底下或外部有鬼)。

不过,这种套路既然本质是“贷款”,那就得承担贷款资金回不来的风险了。这年头,就算头顶央企子子孙孙公司名头,也可能资金链紧张,贷款有风险。

此外,听说在极其个别的情况下,之前还有别的企业,曾走一种“非阳光存款”,获得大笔额外贴息。

所谓非阳定存,那就不是银行单方面贴贴息拉点存款了,而是,比如有掮客勾结其中,利用银行存款办理的一些漏洞“口子”,把资金最后导到游离在银行账外循环。听说有时候非阳定存还会要求办理人承诺做到“几不”,比如不挂失、不转账、不自行抵押等。

那这里头就必然有鬼,而且有大鬼。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单位存单质押贷款(个人定期存单质押贷款办法)":http://www.ljycsb.cn/dkzs/11925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