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1小时下款(24小时放款的网贷平台)

贷款1小时下款(24小时放款的网贷平台)

贷款知识 南方日报 投稿

贷款利率最低2.05% 最快1天放款,下面是南方日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1小时下款

黄埔区工商联助力民企复工复产签约仪式现场。 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摄

“钱到账了不算利息,直到你用了这笔钱才开始计算利息。”工厂停工、资金回笼周期长,最近压力很大的广州市和贵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森终于舒了一口气。广州黄埔区委统战部、黄埔区工商联对接企业与银行合作,为企业送来了及时雨:中国交通银行广州黄埔支行开通快速融资渠道,企业贷当天申请当天放款,同期申请的抵押贷这几天就能批下来。

为帮助企业破解疫期资金周转难题,3月25日,黄埔区工商联举行“暖企惠企我们在一起”助力民企复工复产行动签约活动。当日,该区7家银行与该区7家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签约贷款金额达2亿多元;该区工商联还分别与5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广东瀛真律师事务所签署《助力民企复工复产法律公益服务合作备忘录》。

据了解,黄埔区工商联已联系11家合作银行为企业提供“战疫贷”“复工贷”等金融产品,目前共收集30余家企业提出总金额3亿元的融资需求。

南方日报记者 吴雨伦

通讯员 许婉 张珍珍 郭哲涵

减免26项收费项目

在当日签约活动上,黄埔区工商联分别与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中国交通银行广州黄埔支行、中信银行广州开发区支行、浙商银行广州开发区支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建设银行广州开发区支行签订“春晖行动”20条金融服务协议。

截至目前,有11家银行与该区工商联签约。签约银行将对区工商联推荐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专设绿色服务通道、提供新金融服务,创新推出“战疫贷”“复工贷”等专项产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链短缺问题,为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注入金融力量。

贷款利率低是疫期金融服务的一大特点,最低贷款利率低至2.05%。合作银行提供的扶持力度也较大,以建设银行为例,其专项额度达到1000亿元,单户贷款额度最高3000万元、信用额度最高500万元,个体工商户抵押快贷额度最高1000万元,最长10年。

此外,疫期金融服务优惠减免项目多,减免应收账款管理费、信用风险担保费和条码支付结算手续费等收费项目多达26项。放贷时间快,对抵押类贷款承诺3天放款;对企业急迫需求特事特办最快1天放款;对信用类贷款,通过线上渠道在线申贷、秒申秒贷。

据中国建设银行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副行长符碧野介绍,在疫情期间,黄埔某生产消毒水的企业通过手机银行App,仅仅用了几秒钟就把贷款额度从原来的2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法律服务解决复工复产纠纷

“24小时完成申请、审批到资金落地,战疫贷的利息低至3.05%,加上财政补贴,利息才一点多,这对企业是很大的支持。”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辉说。

当日上午,7家银行还与黄埔区7家民营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签约贷款金额达2亿多元。为减少聚集,该区工商联和银行逐一上门到各企业进行点对点精准签约。

“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为我们企业对接到银行资源,解决了我们资金方面的需求,让我们在此次疫情中能够快速恢复生产。”签约贷款企业之一广州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丽君表示。

“很多企业还没复工,员工工资怎么算?租金要不要交?合同无法按期执行怎么办?这是近期企业咨询比较多的问题。”广东瀛真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陈茵明介绍。伴随着停产停工、道路交通管制、人员隔离,企业经营生产面临诸多困难和法律风险。

当天下午,该区工商联与广东瀛真律师事务所签署《助力民企复工复产法律公益服务合作备忘录》,以金融服务和法律服务为依托,通过网络直播、法律调研等线上线下服务,围绕企业在防疫期间遇到的复工复产、劳动合同、经营合同等法律问题提供咨询、讲解、建议以及专项服务,为区内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民营企业解决复工复产融资贷款难题及法律纠纷问题,有力支持民营企业共克时艰、发展壮大。

全区工业复产率约92%

3月23日上午11时许,29辆“返岗直通车”陆续抵返黄埔区绿轴广场,将湖北省12个疫情低风险区域的500多名民营企业重点岗位急需人才接返广州,其中就包括300多名黄埔区民企员工。该行动由黄埔区工商联联合开展实施。

广医五院千里“送医上门”,为返岗异地务工人员提供健康体检;金发科技派出专车,“点对点、一站式”接回湖北籍技术骨干……黄埔区返岗复工大幕已经拉开。据悉,未来预计将有2万多名湖北籍员工分批有序返回岗位。

疫情发生以来,黄埔区陆续出台多个政策,解决企业最忧、最难、最盼。2月4日,黄埔区在国家级开发区率先出台“暖企8条”,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随后,“激励8条”、土地资源保障“暖企6条”“稳企6条”等接连出台,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硬核支撑。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该区深入开展“十百千万行动”专项行动,数十名区领导联系百强企业、百名局长服务千家规上企业、千名党员帮扶万家企业,深入一线了解企业需求,明确企业用工保障的工作思路和推进举措。

面对企业用工荒,黄埔区还开发黄埔招聘公益性APP,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58同城等全国性招聘网站合作,开设黄埔企业招聘专区,帮助企业实现招用工“短平快”。

据统计,截至3月25日,黄埔区101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为100%、复产率约92%,员工返岗率达到90%以上。2634家规模以上服务企业复工,复工率达99.58%。全区工业复产率约92%。

24小时放款的网贷平台

提供明令禁止的“砍头贷”“校园贷”收高额“砍头息”,扰乱金融秩序带来金融风险

“不上征信,无视黑白,百分百下款”“仅需身份证,极速到账,日息0.01%”……时下,各种网贷广告花样百出。

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大肆打广告的网贷平台的真身,其实是“714高炮”(即借款期限为7天、14天的高利息网络贷款,一般包含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它们明目张胆地提供明令禁止的“砍头贷”“校园贷”,甚至行业头部上市公司也搞阴阳合同,收高额“砍头息”,实施暴力催收,盗取公民隐私,侵害公民名誉乃至危及人身安全。

专家指出,不少非法网贷平台违规放贷,扰乱互联网金融市场,加剧金融风险,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负面因素,亟须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大打击、监管力度,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安全、健康、规范发展。

“714高炮”猖獗,非法催收“呼死你”

根据一些社交软件推送的广告,《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下载了“水象分期”“乐分期”“秒借贷”3款网贷APP。

注册登录后,按步骤提交了个人身份证、人脸识别、工作地址、家庭地址和通讯录,3款APP分别给出了3200元、2600元、2000元的额度,借款期限分别为28天、14天、7天。记者点击确认借款订单之后才发现,“水象分期”和“乐分期”都扣除了800元,实际到账分别为2400元、1800元;“秒借贷”扣除了600元,实际到账1400元。以上3个网贷平台,就是典型的“714高炮”。

记者调查了解到,3月15日央视曝光“714高炮”之后,大量违规网贷平台依然猖獗。有的平台开发出了“55超级高炮”,即借款1000元,到手500元,5天后要还1200元。

在一款名为“融泽财富”网贷APP中,记者下载测试了“久贷钱包”“红鲤鱼”“随心花”等十多个借款“口子”,发现大部分“口子”都属于“55超级高炮”。尽管有的“口子”把还款期限延长至30天,但设定了每5天还一笔款,利息均超过法定的36%。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714高炮”APP并不能在苹果或安卓应用商店搜索、下载,需通过特定链接下载。这些网贷平台多通过手机短信发送链接,一旦用户的手机号注册其中某家平台,将有大量平台大肆进行短信轰炸。而且这些APP为躲避监管,会不定期更换名称和页面。以“水象分期”为例,目前该APP在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已下架,但在一些社交软件上仍能搜到现金贷广告和下载地址。

业内人士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目前全国“714高炮”平台存量大概有上千家,即使整个行业坏账率居高不下,也有暴利可图。平台会在借款人还不上利息的时候,引导他们去下一家关联公司再贷款偿还利息。理论上讲,只要风险把控得当,“转单平账”“以贷还贷”可以无限循环。

“714高炮”不绝的同时,无资质电商平台发放“校园贷”同样值得警惕。

今年2月,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大四学生高建军(化名)无意中点击了手机短信中的一条广告链接,下载了一款名为“小象优品”APP。在借款界面上传个人身份信息后,高建军获得21000元额度,系统自动设定3月还款期限,总还款金额为25400元。

高建军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他还了2期之后,因生活困难没钱还债,出现逾期,小象优品每天给他打五六个电话催债。高建军向客服索要合同,要求依法调整利息,客服称“没合同”。

记者向“小象优品”客服咨询了解到,该平台放贷对象为18岁以上成年人,不管其是否为在校大学生。这明显与原银监会等几个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中“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要求不符。

记者搜索天眼查发现,“小象优品”隶属北京源石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网购平台。其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与服务、软件开发和设计、发布广告等内容,并没有发放小额贷款资质。

随着“714高炮”“校园贷”横行,非法催收更是时有发生。去年5月,云南昆明市民李勇(化名)通过“恒易贷”APP、“云钱袋”APP分别借款70000元和50000元,都是分24期还款,还款总额分别高达120000余元和90000余元。今年5月,李勇因做生意失败,资金链断裂,未能按时还款。令李勇没想到的是,两家机构都通过外包催收公司向他催债,每天有数十个催收电话轮番骚扰、辱骂他,并多次拨打他的通讯录联系人电话,还冒充“公检法”机关伪造法律文书进行威胁、恐吓。李勇不堪忍受,最终向亲戚朋友借钱才偿还了债务。

像李勇的遭遇一样,近年来,网贷机构通过暴力或软暴力手段催收现象日益猖獗,不仅给借款人造成身心困扰,还危害社会稳定。业内人士表示,“呼死你”电话、短信轰炸是低成本的催收方式,网贷机构多委托第三方催收机构实施非法催收,出事了都会把责任推给催收人员。

海外上市公司变相收“砍头息”

来自“21CN聚投诉”平台的投诉案件显示:2017年12月22日,孙悦(化名)通过“宜人贷”APP借款80000元,分36期偿还。她在“宜人贷”APP上提交个人身份证、通讯录、工作地址、银行卡等信息后,就收到了80000元。

可是,事后她才从“宜人贷”官网上看到借款合同,合同显示本金103896.10元,多出的23896.10元为信息咨询服务费。在“宜人贷”APP上,孙悦每月需偿还3974.22元,36期还款总额为143071.98元(记者注:3974.22元*36期=143071.92元)。

为何到手金额和合同本金不一样?孙悦就该问题进行投诉时,“宜人贷”客服回应称,由于平台提供了信息搜集公布、资信评估、借贷撮合、贷后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因此平台收取23896.10元信息咨询服务费。孙悦的年综合费率约为26.28%,年综合费率包含所有费用,未超过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的年利率36%的标准,不属于高利贷。客服还表示,借款操作时已对年综合费率、月还款金额、合同金额、到手金额、期限等内容进行页面告知,经过客户本人确认后签署合同。

然而,孙悦告诉记者,她在“宜人贷”APP办理贷款时,点击提交资料后,并未有任何关于信息咨询服务费的页面提示。她后续才在“宜人贷”网站上查看到合同,发现23896.10元信息咨询服务费被算入了本金。“这明显属于虚假宣传,合同欺骗。”孙悦说。

信息咨询服务费到底能不能算入本金?事实上,变相收“砍头息”,把各种服务费算入本金提高利息率、增加还款额度这类“抖机灵”行为,相关法律法规早就做出明确规定。

根据2015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七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明确规定不得撮合或变相撮合不符合法律有关利率规定的借贷业务;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

云南权仲律师事务所律师袁琼飞认为,网贷平台提前划扣各种费用,变相收取“砍头息”是违规的,而且计算利率的基数只能是本金,各种服务费只应作为利息计算。如果要收取服务费用,应该一次性收取,不应该算入本金再次收取并提高利息。

此外,“宜人贷”还存在暴力催收、侵犯公民隐私等不法行为,其中不乏威胁恐吓的情况。2019年3月11日,孙悦因资金紧缺,未能按期偿还当月还款额3974.22元。此后,“宜人贷”催收员不断骚扰孙悦通讯录联系人,多次拨打其工作单位电话,传播孙悦“欠债不还”的信息,威胁孙悦归还贷款以及500多元的逾期费用。孙悦的名誉遭到损害,承担了较大的精神压力。

记者调查了解到,孙悦的遭遇并非个例。根据“21CN聚投诉”平台显示,“宜人贷”在2018年3月9日被发起集体投诉,截至发稿时,有效投诉量为3470件,其中有效解决361件,有效解决率10.4%。“阴阳合同”“高利贷”“暴力催收”是用户投诉最多的三大问题。在网络上还有关于“宜人贷”实施暴力催收导致被害人自杀、死亡、精神失常的举报。

天眼查显示,"宜人贷"隶属恒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2015年12月18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是“中国互联网金融海外上市第一股”。

金融监管“信息孤岛”问题待解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网贷行业总体成交量为1.7万亿元。2017年6月以来,我国发现违规催收频次1000余万次,施害人79万,受害人92万。

专家认为,2019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承上启下的一年,非法网贷风险较高,要重点加大打击力度。许多非法网贷平台已成为民间高利贷的“变种”,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外衣挑战法律红线。目前全国仍然在开展违法违规业务的网贷机构存量较大,保守估计有800余家。网贷行业野蛮生长背后存在的监管漏洞值得警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说,目前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现金贷利率畸高且不透明,在隐性突破法律红线的同时,设置种种陷阱,加重借款人负担,由于贷款客户普遍缺乏辨识能力,容易陷入“套路”,事后维权成本很高。

专家认为,网贷平台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贷款的补充存在其社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承载起投资者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也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但由于政策法规不完善,监督管理不严格,导致大量非法网贷平台成为不法企业和个人攫取高额收益的工具,损害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合法权益。

网贷应该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框架内有序发展。专家建议,相关部门要从制度上防范和堵住监管漏洞,加快推进合法合规网贷机构的备案进程,坚决清退、关停没有资质的网贷机构。同时要严打非法网贷机构借助黑恶势力实施暴力催债,加大对虚假网贷广告的查封力度。

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我国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在技术建设方面明显滞后,突出表现为没有形成有效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价、预警和防范体系,缺乏一整套系统性的统计调查、风险预警、处置、缓冲、补救机制。

“互联网金融市场规范发展亟须加快监管科技发展。”欧阳日辉建议,通过数字技术建立数字化监管系统,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的三级模型体系:平台自控监测体系、行业协会监测体系、监管机构监测体系,从而改变目前“人工报数”和“运动式”的被动监管、事后监管局面,实现实时监管、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同时,要做好平台的信息披露以及平台与监管层的信息共享工作,整合信息资源,解决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1小时下款(24小时放款的网贷平台)":http://www.ljycsb.cn/dkzs/1035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